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7-25吴留印赵永刚牛军王国顺
吴留印 赵永刚 牛军 王国顺
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吴留印*赵永刚1牛军1△王国顺2
(1.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显微外科,河南 新乡 453000;2. 新乡市残联康复医院骨科,河南 新乡 453000)
回顾性分析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2016年10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88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克氏针内固定术)和观察组45例(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肩臂手功能障碍评分量表( Disability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3 m、6 m观察组DAS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其临床疗效确切,手部功能恢复良好,能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掌骨颈骨折
第五掌骨头骨折也称拳击手骨折,往往是由于握拳直接对一些坚硬的物体进行暴力打击而造成的长骨头的劈裂或者是一些其它类型的骨折,一旦产生可能产生局部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并且有第五掌骨这个部位的塌陷或者是成绞。针对这种骨折要尽早明确骨折的具体部位以及严重程度然后再做针对性的治疗[1]。
第5掌骨颈骨折是手部常见的骨折,会出现手部肿胀疼痛,握力不稳等现象。第5掌骨颈骨折治疗原则是以纠正手部握力、恢复功能,但由于其独特的解剖位置和损伤机制,治疗难度较大。一般情况下,根据骨折稳定性及成角畸形程度,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种类极多,如开放式复位固定术、克氏针内固定术等,但目前临床对此尚无统一定论[1]。
经临床数据得知,传统的开放式复位固定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预后效果欠佳[2]。针对此缺陷,寻找临床疗效显著又创伤小的手术方法成为临床热点[3]。因此,本文旨在分析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对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均经X线片、CT证实为第5掌骨颈骨折,并经临床确诊;(2)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者;(2)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等或其它器官并发症;(3)曾有手部骨折史。本研究取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克氏针内固定术)和观察组45例(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
其中对照组男31例,女12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38.83±5.26)岁,平均损伤时间(8.16±2.07)h,右手受伤17例,左手受伤26例,致病原因:拳头锤击21例,摔伤12例,其他原因10例。观察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16-51岁,平均年龄(39.12±5.33)岁,平均损伤时间(8.65±2.13)h,右手受伤16例,左手受伤29例,致病原因:拳头锤击23例,摔伤11例,其他原因11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患者体位呈仰卧位,采用臂丛麻醉,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骨膜剥离,在第5掌骨背侧骨折端行纵性切开,长度约2-3cm。将骨折端充分暴露,及时清除骨折间隙内软组织;向远骨折端逆向放置交叉克氏针。在X线透视下,将骨折复位后,把交叉克氏针顺向穿入骨折近端的骨皮质内。修复骨膜后逐层进行缝合,手术完成后,采用石膏制动。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患者体位呈仰卧位,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消毒、铺巾。在第5掌骨背侧基底部行切口,切口长度约0.5-1cm,依次切开皮肤,分离软组织,采用尖锥开孔器斜向远骨折端扩宽孔直径。完成后,选用一枚弹性髓内针,采用T形操作手柄顺行放置骨折端,然后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将骨折进行复位。复位完成后,将弹性髓内针继续放置骨折处,纠正钉头位,进行固定,剪短针尾,维持0.5 cm左右,止血彻底后,仔细缝合切口[4]。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参考手指主动性活动综合手功能评级(T otal active movement,TAM)[5]为标准,其中显效:活动范围正常,TAM>健侧的75%;有效:TAM>健侧的50%;无效:且经检查骨折愈合情况未出现好转,TAM<健侧的50%。临床总疗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手部功能恢复情况
分别于术后30 d、3m、6m对两组应用肩臂手功能障碍评分量表( Disability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6]进行评价,28题前的1-5分, 分别表示活动能力程度:不困难、有点困难、明显困难但能做到、很困难、完全不能;28题后的1-5分分别表示症状严重程度:无、轻微、中度、重度、极度,采用百分制,分值越高则说明手部恢复情况越差。
1.3.3 并发症发生率
分析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主要包括关节僵硬、感染、肌腱粘连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观察组(100%)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76.75%%),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促进手部功能恢复
两组术后30 d、3 m、6 m DASH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DAS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减少并发症
观察组(2.22%)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94%),具有差异(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
注:两组间比较,aP<0.05。
表2 两组治疗后DASH评分比较(±SD,分)
注:两组间比较,aP<0.05;同组间比较,bP<0.05。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
注:两组间比较,aP<0.05。
3 讨论
第五掌骨颈骨折指手部握拳时击打重物或者不慎击打硬物、暴力性伤害所造成第五掌骨头以下的部分骨折。依据暴力损伤机制及其损伤程度,轻度时有骨折,但没有明显移位,第五掌骨的长度维持正常水平,通常只有肿胀和疼痛,并没有明显畸形。如果随着暴力的加重或者击打程度的严重,造成骨折后还会导致第五掌骨颈部分移位,包括短缩、成角、旋转等,此时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并伴有明显畸形,这时患者握拳,小指部分会有明显肿胀。如果出现上述现象,应该尽快到医院拍摄X片明确。轻度移位可以进行手法下复位,辅以石膏固定;若出现明显成角、移位或者短缩,需要手术复位,并进行钢板内固定治疗。
第五掌骨颈骨折多是在握拳状态下直接创伤所致,掌骨头向掌侧倾斜,导致成角畸形,常伤及掌骨关节面。既往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案为克氏针内固定法,该术式耗费时间短,价格实惠,易被患者接受;但克氏针进针点处理不当可导致腱帽、关节囊损伤,对术后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保证患者术后手部关节活动度、功能恢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随着医学技术发展,人们对术式的要求也逐渐增长。而本次研究选择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进行研究,因该手术过程中应用弹性髓内针,其是由钛合金制作而成,与克氏针不尽相同,具有高抗疲劳、抗腐蚀能力,骨组织生长不易受到损害,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较好。同时该术式经以往研究证实,应用于锁骨骨折治疗具有良好临床疗效[7-10]。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术后观察组手部握力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说明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术临床疗效、术后手部恢复功能更好,同样适用于第五掌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另一方面,手术均具有一定风险,如何缩小风险也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条件。逆行交叉克氏针作为另一种方法,向远骨折端逆向放置交叉克氏针,由于所选克氏针较细,固定强度难以把握,极有可能会刺伤神经血管,出现肌腱粘连,针孔感染等情况。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对手部损伤性小。可能原因是钻孔时先应用克氏针钻孔,避免开孔器划伤周围神经及血管。但是闭合复合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对术者手术检验和技巧要求较高。
综上,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其临床疗效确切,手部功能恢复良好,能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
1 申林, 战杰, 吴锦生, 等. 闭合复位克氏针横行固定与顺行髓内固定治疗第5 掌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 31(2): 148-149.
2 樊晓磊, 王健, 张德华, 等. 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第五掌骨颈骨折的临床应用[J].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21, 37(2): 87-90.
3 庞波涛, 宋坤修, 郭洋, 等. 闭合复位单根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J].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21, 37(5): 383-384.
4 易申德, 蔡军, 邹筠.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和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 25(4): 77-80.
5 潘生德, 顾玉东, 侍德.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0, 16(3): 130-135.
6 孟繁斌, 陈振兵. 上肢功能评定表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8, 29(6): 358-359, 365.
7 贾赛雄, 吴迪, 李晓文, 等. 经皮克氏针改良髓内固定第5掌骨颈骨折疗效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3): 367-370.
8 张郭锐, 何亮亮, 王树斌. 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临床分析[J]. 宁夏医学杂志.2020, (12): 1137-1139.
9 王英, 王丹红, 颜崇县, 等. 闭合复位克氏针横行固定第5掌骨颈骨折的疗效研究[J]. 浙江创伤外科. 2020, (6): 1197-1199.
10 明朝戈, 明立功, 王自方, 等.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横行支撑固定与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 (4): 426-429.
·PROGRESS·
The microbiome and gut homeostasis
Jee-Yon Lee, et al.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are associated with many human diseases. So far, however, we have failed to define homeostasis or dysbiosis by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specific microbial species. 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adult gut microbiota is governed by diet and host factors that regulate and direct microbial growth. The host delivers oxygen and nitrate to the lumen of the small intestine, which selects for bacteria that use respiration for energy production. In the colon, by contrast, the host limits the availability of oxygen and nitrate, which results in a bacterial community that specializes in fermentation for growth. Although diet influences microbiota composition, a poor diet weakens host control mechanisms that regulate the microbiota. Hence, quantifying host parameters that control microbial growth could help define homeostasis or dysbiosis and could offer alternative strategies to remediate dysbiosis.
Science . 2022 Jul;377(6601):eabp9960. doi: 10.1126/science.abp9960. Epub 2022 Jul 1.
吴留印,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显微外科,Email:wuliuyin1982@163.com;
牛军,男,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显微外科,Email: 15037380572 @189.cn。
(20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