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与Th17/Treg的相关性研究①

2022-07-25于淑琪陈晓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乌鲁木齐830001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中重度牙周炎牙龈

于淑琪 苏 旭 徐 洁 陈晓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乌鲁木齐 830001)

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dontitis,CP)的发生与 口腔中致病微生物和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同时受环境因素影响[1]。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在促进免疫应答过程中可诱导浆细胞占优势的免疫应答,促进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活化[2]。辅助性T(helper T,Th)细胞是一类未完全分化的T 细胞,各亚群Th 细胞可分泌不同特异性细胞因子,并表达不同转录子,进而调节并影响CP 病理进程。研究证实,相比于健康对照组,CP 患者外周血Th17 细胞占比明显增高,牙周探诊深度与外周血Th17 细胞占比呈正相关[3]。与Th1/Th2 类似,Th17 细胞与Treg 处于平衡关系,在炎症和自身免疫病中相互拮抗。Th17 细胞分泌特异性促炎因子IL-17,促进炎症和自身免疫[4-5];Treg 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或间接分泌细胞因子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在免疫耐受及机体稳态中发挥负调控作用[6]。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发展阶段的CP患者外周血Th17/Treg 占比与患者牙龈下菌斑中Pg定植水平是否相关。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0 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CP 患者45 例,其中轻度27 例,中重度18 例,另选取27 例健康志愿者。入组标准:①身体指标良好,符合CP 诊断标准[7];②全口保留至少10颗牙齿;③过去6个月内未接受任何口腔科治疗且未服用过免疫调节类药物及抗生素;④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系统疾病或存在意识障碍者;②有既往吸烟史者;③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④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⑤糖尿病、高血压及具有近期急性感染病史患者。按照患者牙周炎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8]:①轻度组:牙龈炎症和探诊出血,牙周袋宽度≤4 mm,附着丧失范围1~2 mm,X线检测显示牙槽骨吸收≤牙根长度1/3;②中度组:牙龈炎症和探诊出血,可有脓,牙周袋宽度≤6 mm,附着丧失范围3~4 mm,X 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或角型吸收达到牙根长度1/3~1/2;③重度:有明显牙龈炎症,牙周袋宽度>6 mm,附着丧失范围>5 mm,X线显示牙槽骨吸收>牙根长度1/2;④健康对照组:全口牙无出血,无附着丧失,无牙槽骨吸收,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3 mm。3 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本研究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2016029)。

表1 临床资料(±s)Tab.1 Clinical data(±s)

表1 临床资料(±s)Tab.1 Clinical data(±s)

Note:1)P<0.05 vs control group;2)P<0.05 vs mild group.

Moderate to severe(n=18)12/6 51.50±10.50 6.80±0.531)2)Items Control(n=27)Mild(n=27)Male/Female Age/year PD/mm 17/10 48.04±12.48 1.60±0.35 16/11 53.67±10.59 4.48±0.311)

1.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Pg标准株(BNCC337441)购 自ATCC 公 司;抗 人CD3、CD4、IL-17A、CD25、CD127 单克隆抗体购自美国Biolegend 公司;蛋白转运抑制剂(BFA)、离子霉素(IO)、佛波酯(PMA)购自美国Biogems 公司;淋巴细胞分离液购自天津华科生物有限公司;细菌基因组DNA 提取试剂盒购自南京诺维赞公司;QIAquick PCR 产物纯化试剂盒购自QIAGEN GmbH 公司;厌氧产气袋、密封袋、厌氧指示剂购自日本三菱公司;PCR 仪购自德国TPRO⁃FESSION;FACSCanto TMⅡ流式细胞仪购自美国BD公司;LihgtCycler480Ⅱ荧光定量PCR 仪购自上海罗氏公司。

1.2 方法

1.2.1 牙龈下菌斑样本检测 取健康志愿者上颌第一磨牙颊侧近中位点(健康位点),CP患者则取口内牙周袋最深位,隔湿,无菌刮匙刮去齿龈上菌斑,将灭菌纸尖插入牙周袋直到感觉到阻力后静置30 s,取置于无菌Eppendorf 管,-20 ℃贮存备用。由专科医师检测对照组、牙周炎患者全口牙位的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临床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及PD。

1.2.2 DNA 提取 样本室温下振荡,12 000 r/min离心,沉淀。按照试剂盒说明提取Pg DNA,微量分光光度计检测DNA 浓度至0.02~20 ng/µl,-20 ℃保存备用。

1.2.3 RT-qPCR Pg引物来自编码16S rRNA的基因,正向序列:5′-GTGCGTAGGTTGTTCGGTAAGTC-3′,反向序列:5′-CTTCGTGCTTCAGTGTCAGTCG-3′,产物为192 bp,引物由上海生工合成。反应条件:总反应体系体积为20 µl:2×SYBR Green Master Mix 10 µl;正、反向引物各1.4 µl;DNA 模板均为1 µl,无菌水补足反应体系。反应程序:预变性95 ℃2 min;变性95 ℃5 s;退火/延伸60 ℃10 s;50 个循环。选择标准菌株Pg BNCC337441 基因组DNA 作为阳性对照,等体积双蒸水作为空白对照。

1.2.4 外周血Th17 细胞、Treg 水平检测 清晨收集各组受试者外周静脉血4 ml,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按照试剂盒说明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Th17 检测:转移PBMC 至24 孔板培养,加入PMA 和IO 作用1 h,加入BFA 活化细胞,37 ℃培养4 h,收集细胞,采用抗CD3、CD4 抗体标记,TBS-T 打孔反应后以抗IL-17A 抗体标记,测定Th17 细胞占比。Treg 检测:以抗CD4、CD25、CD127 等抗体标记PBMC,避光反应20 min,PBS 洗涤并重悬,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Treg占比。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菌量进行对数转换后分析。正态、方差齐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外周血Th17 细胞、Treg 变化 轻度组与中重度组患者外周血中Th17 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组较轻度组更高(P<0.05);轻度组患者外周血Treg 比例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中重度组Treg 比例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患者外周血Th17/Treg 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轻度组患者外周血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相比Th17/Treg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1)。

图1 各组Th17细胞、Treg占比及Th17/TregFig.1 Proportions of Th17 cells,Treg and ratio of Th17/Treg in each group

2.2 牙龈下菌斑中Pg 菌量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轻度及中重度组Pg菌量(对数转换后)明显增加(P<0.05),中重度组较轻度组菌量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2)。

图2 各组Pg菌量Fig.2 Amount of Pg bacteria in each group

2.3 Th17细胞、Treg、Th17/Treg与Pg菌量的相关性分析 Pg 菌量值与Th17 细胞百分比、Th17/Treg 呈正相关(r=0.370、0.384,P<0.05);Pg 菌量值与Treg呈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01,P>0.05,图3)。

图3 Th17细胞、Treg、Th17/Treg与Pg菌量的相关性分析Fig.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17 cells,Treg,Th17/Treg and Pg bacteria quantity

2.4 Th17 细胞、Treg、Th17/Treg、Pg 菌量与PD 的相关性分析 PD 与Pg 菌量值、Th17 细胞百分比、Th17/Treg 呈显著正相关(r=0.622、0.468、0.405,P<0.001),Treg 与PD 呈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28,P>0.05,图4)。

3 讨论

CP 是口腔科最常见疾病之一。Pg 是牙周优势致病菌的“红色复合体”中的主要成员,通过多种途径入侵口腔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骨细胞等多种宿主细胞,与牙周炎进展密切相关[9-10]。探讨口腔局部炎症与免疫细胞激活的相关机制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外周血中均检测出Th17/Treg 两种细胞比例变化或失衡[11]。发挥相互拮抗作用的Th17细胞和Treg 的比值与CP 的相关性逐渐引起关注[12]。本研究显示,CP 组Pg 菌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与牙周PD呈正相关,支持CP患者Pg 感染居于高水平,与既往文献结论一致。牙周组织中普雷沃特氏菌、具核酸杆菌、齿垢密螺旋体和Pg 等增加,一方面与直接破坏牙周组织中上皮屏障、并骨组织渐进性吸收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牙周组织受到牙周致病菌入侵后激活单核吞噬细胞免疫应答,对致病菌抗原进行免疫识别后进一步提呈至区域淋巴结,诱导T 细胞活化、增殖[13-14]。OHLRICH 等[15]研究表明,Th17/Treg 比例失衡导致免疫抑制效应不足,是导致CP患者免疫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研究发现,外周血中Th17 细胞占比及Th17/Treg 随PD 增加而升高,提示牙周炎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比提高,Th17/Treg比例失调与牙周炎严重程度相关,原因可能为机体免疫应答异常,促进炎症进展。进一步相关性关系分析,Pg 在牙龈下菌斑中的定植量与患者外周血中Th17 细胞占比、Th17/Treg 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推测牙周致病菌Pg 可促进外周血Th17 细胞生成,并影响Th17/Treg。随着Pg在牙龈部位的局部定植量上升,牙周感染情况加重,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与炎症因子诱导Th17细胞分化。张莉平等[16]报道,Pg可释放LPS,呈时间依赖性上调PEMC IL-1β、IL-6、IL-23和TGF-β 等Th17 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证实Pg-LPS通过活化单核细胞产生Th17细胞相关炎症因子促进Th17细胞分化。CHENG 等[17]研究发现,Pg可通过激活TLR2/4 受体信号转导途径诱导单核细胞免疫应答,使CD4+T 细胞向Th17 方向分化。葛楠等[18]的动物实验指出,Th17 细胞、Treg 占比及Th17/Treg 在牙周炎患者病情进程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亦不相同,活动期牙周炎大鼠体内外周血Th17细胞与Treg 及Th17/Treg 均显著升高。MOUTSO⁃POULOS等[19]研究报道,Pg可通过激活细胞中NF-κB途径刺激细胞中炎症因子IL-23、IL-6、IL-1β 分泌,使Th17细胞分化成熟。本研究显示,Pg菌量与血清Treg占比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一项牙周炎模型小鼠实验证实,小鼠口服Pg 后,其外周血FOXP3 表达明显上调,表明Treg 发挥了免疫保护作用[20]。因此,Pg与Th17细胞、Treg是否相关,其具体机制如何仍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中,轻度牙周炎患者组Treg 比例显著增高,而中重度患者组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槽骨吸收是牙周炎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免疫细胞与骨代谢CD4+T、Th1、Th1/Th2、Thl7 等增多会增强破骨细胞活性,而CD8+T细胞、Treg等增多则抑制破骨细胞作用[21]。因此推测当牙周炎处于早期阶段时,牙周感染相关病原体激活机体免疫应答,使得CD4+T 细胞分化为Th17 细胞。机体负反馈机制作用下,当牙周炎发展至晚期时,牙周组织内存在由炎症细胞分泌的高浓度IL-6,而IL-6可与TGF-β协同作用,促进CD4+T 细胞分化为Th17 细胞,进而抑制Treg 分化,推断由于大部分CD4+T 细胞分化为Th17 细胞,数量远大于Treg 数量,导致Th17/Treg 升高,促进炎症发展,其原因可能为Treg 减少而导致自身对免疫系统的负调控异常,从而导致自身免疫应答过强,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随着慢性牙周炎发生,Th17 及Treg 数量及两者比值在外周血中异常表达,可能与慢性牙周炎病理进程密切相关,牙龈下菌斑中Pg 可促进Th17/Treg 相关免疫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中重度牙周炎牙龈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毁容”警告:你的“牙龈线”正在后移
牙龈之伤
牙龈与牙齿
HMGB-1与口臭及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中重度颈脊髓压迫患者术前术后MRI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