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 管理模式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2022-07-25李之烨太原市血液中心
■李之烨(太原市血液中心)
6S 管理工作起源于日本的企业组织管理,由于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安全(Security)、素养(Shitsuke)在日语的罗马拼音或英语中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因此简称6S。
一、6S 各要素的内涵
(一)整理
将工作场所各物品进行分类,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将报废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等移交至总务科或设备科处理,其他非必需品经分类后储存于偏僻的场所,以释放更多的工作空间,防止误用。使用频率较高的物品放置在易取易放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整顿
将工作现场进行详细科学的分区并贴好标签。所有物品均应定点、定容和定量地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保证在需要时能够迅速找到。整顿需要按照工作流程和工作习惯排列摆放物品,例如仪器设备及其配套试剂、材料、文件等应尽可能放置在一个区域,使其使用起来既符合工作需要又节约时间。通过整顿可以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差错发生。
(三)清扫
将工作现场全面仔细地清扫到没有垃圾和脏污的洁净状态。细划清洁区域,责任到人,设立值日牌,上面明确规定好每日每个区域清扫人员、清扫频次、清扫标准、监督评价人员等,定期做好评审和奖惩。做好垃圾分类培训和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场所始终保持整齐、清洁、无杂物状态。
(四)清洁
持续保持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干净、整洁状态,并进行标准化。清洁是对以上3 项的保持和持续改进,每日工作前后应对工作场所进行整理整顿、清洁消毒,工作中随时归位物品,做好局部清洁消毒。设立监督岗,实时督促工作人员按照6S 管理标准执行,直到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五)安全
识别并清除安全隐患,以保障工作人员人身安全,保证生产正常运行。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校准,保障其正常稳定运行,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仪器使用。企业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仪器故障、职业暴露、地震、火灾等知识的培训和演练,掌握发生事故或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法,以保障生命安全,保持工作正常运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六)素养
全体员工需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干净整洁的文明习惯。每位员工均需文明礼貌待人,规范着装,提高职业道德素养,遵守国家及企业规章制度,培养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和自律意识。全体员工经过6S管理完善的培训并全程参与,将6S 管理各要素内容深入人心,将整顿、整理、清扫、清洁、安全各要素自觉应用到工作中,并持之以恒地执行下去,循序渐进地改进着。企业应营造和谐积极的文化氛围,在满足员工物质生活的基础上,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有自信心、安全感、归属感,增加员工凝聚力,提高员工素质。
二、血站应用6S 管理的意义
(一)6S 管理有助于血站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采供血事业属于公益事业,需要得到更多人理解和社会的认可。一个干净、整洁、安全、舒适、专业的工作环境,可以让献血者拥有满意的献血经历,增加献血者满意度,为血站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必将得到更多爱心人士的认可和参与,促进采供血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6S 管理有助于提升血站员工素质和行业责任感,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
6S 管理中的六要素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其中“素养”是6S 管理的核心。血站要做好和持续推进6S 管理工作,必须要通过提升员工素养来实现。
(三)6S 管理有助于提高血站工作效率,提升血液质量,保障血液安全
通过6S 管理创建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秩序,严明的工作纪律,较高的人员素养,可以助力血站实现质量方针:“实施并持续改进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科技水平,为献血者、受血者和临床医院提供安全、有效、满意的服务。”
6S 管理的重中之重在于执行力和持之以恒。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血站开展6S 管理需要做到自上而下全体员工的参与,需要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充分讨论,确定目标,制定实施步骤和方法,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框架,确定实施科室和时间,确定专人对具体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导,定期开会讨论实际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工作,努力做到血站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