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整合
2022-07-25甘肃省通渭县平襄镇徐家川学校孙永辉
□甘肃省通渭县平襄镇徐家川学校 孙永辉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完善,当前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在逐渐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也为初中教学体系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面貌。随着信息技术逐渐走进初中语文课堂,传统的农村语文课堂逐渐转变为一个异彩纷呈、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新形态。在语文课堂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典诵读教学环节是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将信息技术与该教学环节进行有机融合,能够全面提升该环节的教学质量。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发展历史的传统国家,随着历史的沿革与时间的推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集中体现。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地将国学经典诵读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渗透与融合,并在此过程中积极融合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初中生的学科必备能力与综合素养。
一、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
信息化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它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逐渐加快而得到持续发展。信息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强化国家信息化建设品质,实现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对信息化的认识将更加深刻,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将得到提升,学校信息化教育程度也将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需要指出的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育,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对信息化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仅将其作为教育和学习的手段。信息化教育水平的提升,需要有信息化意识作为支持,因为意识活动决定了表象层行为,如果信息化教育仅停留在形式上,未进入意识层面,那么其发展维度将始终无法得到拓展,应用手段和方式自然单一,学生在接受教育时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另外,信息化教育具有较强的智能化特征,甚至很多学校和教师将信息化教育看成是智慧教育,但这种“智慧”并不等同于人的智慧,信息化教育更不能等同于“智育”。相反,过于依赖信息化手段实施教育,会降低思考力。
二、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随着信息化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以及信息化教育品质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那些能够与教学紧密关联和衔接的信息技术,以及以教学为目的所研制的信息化产品,如教学专用软件、设备等,一并被称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融入于学科教学后,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很多身体力行无法实现的效果,可以在信息技术应用中被充分表现出来。如应用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意境,更好地体味作者的情感。这一应用思路在当前中学语文教育中传播极快,通过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对比,人们很容易发现应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的好处,但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和信息化产品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思辨力、创造力、想象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说,将信息技术融入进学科教学,必须限定应用范围,且这种“限定”是人为规定的,目的在于不让教育者和学习者因为长期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和学习,而弱化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学习能力。换言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程度,要同应用必要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融合手段与方式必须有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工具,而不是对其产生依赖。关于这一点,当前很多教师都无法正确理解,致使信息技术应用行为流于形式,仅仅简化了教学流程和难度,对提高教学质量并无实质性帮助,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始终无法得到提高。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
(一)经典诵读教学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飞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在近年来持续壮大,社会大众的生活状态已经不再为吃饱穿暖而奔波,而是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越发重视自身精神世界的充实与丰富。因此,社会大众对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且对经典文化的认知度也在不断增强。在《2012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示,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积极汲取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独特智慧。在此背景下,教师在日常开展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该门学科的人文性;面向班级中的学生群体,积极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民族创造力与凝聚力。这也是语文学科赋予教师重要的历史使命。
(二)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内容繁杂、博大精深,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接触到经典诵读教学以后,能够有效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拓宽自身的传统文化认知范围,全面增加阅读量。在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初中生对国学经典进行学习,有情感地朗读与理解,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让班级中的学生群体全面感受到来自不同类型的经典古文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到古典诗文独特的韵律美。并且诗文中包括数量较多的文字,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重要阶段,因此经典诵读会提升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其日后进行语文习作等其他语言类的活动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信息技术融入经典诵读是重要的育人趋势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师要结合学生实践学习特点,科学地开展创新性的教学指导活动,让学生在具体学习体验中了解信息技术的快捷、灵活、多元、高效的作用;烘托经典诵读的文学性、技术性、科研性等特点,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效培养信息化学习意识,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经典诵读的学习质量与水平。经典诵读是初中语文育人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结合新课改育人目标与方向,增强学生对经典诵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创新,积极配合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经典诵读的学习效率,彰显信息技术强大的兼容性作用,提高学生经典诵读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思维,助力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经典诵读学习习惯,提升语文学科的整体学习成效。可见,信息技术融入经典诵读育人过程中,是时代发展、课程创新的必然趋势,是现代挑战传统的必要形态,对提升语文整体教学质量与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整合策略
(一)巧用背景音乐,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学生建构一个与教学内容相贴切的意境,全面提升经典诵读环节中的艺术魅力与感染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在选择背景音乐的过程中,应针对古诗文所表达的情感,选择科学合理的背景音乐。在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为古诗文配上相应的节奏,使学生能够在身临其境的音乐环境中对经典古文进行深情吟唱。如此,不仅能够全面激发学生对经典古文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在经典诵读环节中全面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初中语文《观沧海》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在经典诵读环节中介绍该首诗的背景,该首古诗为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在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余兵力的过程中,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触景生情,创作了这首宏伟壮丽的诗篇。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该首古诗进行诵读中,可为学生播放《故宫的回忆》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能够在古诗诵读的过程中,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将该首古诗中作者刻画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运万千的壮阔景象,以及我国大好河山的雄伟壮阔的画面全面烘托出来,进而使每个学生能够在朗诵过程中全面感受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通过这一环节的建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故事含义以及蕴含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助推学生对该首故事进行快速记忆与背诵,在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的同时全面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巧借多媒体图画,提升学生阅读观察能力
古人有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是有形的诗,诗是无形的画,自古诗画同源。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建构经典诵读的环节时,可充分地将多媒体视图中的直观性与具象性特点全面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将所诵读的经典古文所表达的事件与情感理解得更深刻,将一首看似枯燥的经典古文有血有肉地呈现给班级中的学生,使学生能够在经典诵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大意,感悟古文表达的情境。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初中语文《望岳》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上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介,将整首诗的插图直观地呈现给班级中的学生(图1),文章中四句古诗分别呈现出四幅泰山不同角度的壮丽景象。在图片抛出以后,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对四幅图片进行详细的观察,最终通过教师的针对性引导,使学生理解与掌握作者的写作顺序是由远望到近望,由凝望到最后的俯望。通过对东岳泰山不同视角的描写,将作者自己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全面抒发出来,同时也使整个古诗作品散发出蓬勃向上的朝气。在学生对图片进行观察与理解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该首古诗进行诵读,并帮助学生准确地找到该首故事的朗读语调,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该首故事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全面融合,最终在诵读过程中深刻感受古诗的主题,并且在此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的阅读观察能力。
(三)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我国经典文学中蕴含着得天独厚的道德能量,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国流传下来的许多经典诗文都立意深刻。对著名的古诗文进行诵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底蕴与优雅的文学情怀。另外,《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表明,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作为教学载体,不断培养与提升每个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审美情绪,使其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与熏陶过程中,逐渐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行与健康人格。因此,在为学生创设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中的视频功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小视频,使学生能够在对文化资源的观看过程中深化对经典古文的理解与感悟,并能够全面感悟作者在创作该作品的过程中所处时代与社会的特征,帮助学生建构一座与历史对话的桥梁。这更助于学生自身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与感悟为人处世应理解的道理与准则,提升个人修养。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初中语文《桃花源记》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在经典诵读环节之前为学生播放2006年我国著名导演陈明拍摄的电影《桃花源记》,该部影视作品将陶渊明笔下的另一个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学生在观看完视频以后再进行经典诵读环节,能够全面提升对文章的理解,进而在诵读过程中将自身的情感全面激发出来,提升自身的个人修养。比如,在《桃花源记》中体现出远离喧嚣、归隐身临的娴静淡雅的生活态度,及作者放弃功名利禄,回归朴实无华的生活,与现实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出作者淡泊名利、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烘托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对有志之士不能委以重任,使青年落得“明珠蒙尘”的境遇。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中,教师活灵活现地展现《桃花源记》的清新、静谧的环境,以及人们热情、纯朴的人性,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全新认知,增强自身对经典诵读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技能。
五、结语
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肩负起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这一重要的历史责任。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经典诵读教学,也是迎合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上的经典诵读环节进行全面融合,能够帮助初中学生全面传承优秀的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