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古诗词教学中朗读训练点的确立
2022-07-25李淑伊
李淑伊
摘要: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掌握朗读训练的切入点,并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而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进一步感受古诗词当中蕴含的意境。教师应在此过程中不断推行古诗词朗读教学,保证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到古诗词丰富的韵味以及魅力。
关键词:古诗词;朗读训练;策略研究
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载体,不仅具有较强的节奏感,而且蕴含着无穷的意境以及美感,因此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古诗词的节奏以及韵味,更加适合领读以及诵读的训练。在教学当中进行朗读训练能使学生感受到古代文人在诗中描绘的大好河山以及远大理想,教师应将其作为教学当中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朗读训练,感受古诗词的情境,掌握教学重点。
1 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意义
首先,古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古诗词内容简洁,在篇幅上具有短小而丰富的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想充分了解其中的意境还要靠自己去感受,因此就要求学生通过诵读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不仅如此,还可以运用古诗词作为起点,进一步联想、补充以及创造。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即是这个道理。其次,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不断提升。古诗词的学习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想象空间,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再创造。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其中所描绘的场景大多没见过,学生可以通过文章中所表达的意境来想象,在脑海中形成全新的画面。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其中的含义,同时还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想象力不断提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2 古诗词教学中朗读训练点的确立
2.1自由大声朗读,引导学生读顺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展开古诗词教学时,在初始阶段可以要求学生放声自由地朗读,还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合作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就怎么理解诗句,如何能够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读进行讨论。古诗词本身就具有短小精悍、句式优美的特点,所以很适合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在学生一次次的朗读中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走入诗词的意境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诗词的优美。此外,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展开多次朗读,还要及时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诗句是否读通顺等。
例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梅花》这首诗的时候,笔者首先要求学生放声自由朗读了两遍,然后随机挑选两位同学朗读这首古诗。在他们读完之后,让其他学生就这两位学生的朗读准确性和朗读通顺性进行评价,最后在学生发言后,笔者对朗读中容易读错的“墙角数枝梅”的“数”的读音以及“为有暗香来”中的“为”的读音进行纠正和强调。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反复朗读,这一次读的时候笔者让他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梅花》这首古诗在朗读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大家朗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在学生反复朗读后,分别派了小组代表回答这两个问题。A组代表:“朗读完这首古诗,我感觉它的节奏非常优美,而且非常押韵。我们也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B组代表:“这首诗虽然非常短,但特别精致,读起来抑扬顿挫,而且通俗易懂,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感受到梅花的幽香和高洁。”在所有小组代表发言之后,笔者对他们的发言都给予了肯定,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对这首诗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笔者介绍作者王安石写这首诗的背景:“王安石不仅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他也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他针对当时社会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革,由于最后失败了,所以他被罢免官职回到了老家,有一天他路过墙角看见傲然开放的梅花,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由此写了这首诗。所以,在困境中,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就和严寒中依旧盛放的梅花一样,王安石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坚持着自己的主张。所以,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特别是在朗读最后两句的时候一定要读出坚定的语气。”接下来,笔者进行了配乐范读,范读结束后让学生再次进行自由朗读,让他们用更加充沛的情感表现诗词的美妙,这也为后面精学这首诗打下基础。
2.2创设朗读情境,激发朗读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效果,加上古诗词具有一定的难度,而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时又比较枯燥乏味,所以很容易导致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朗读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特长爱好,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他们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使其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内在含义,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比如可以利用学生非常喜爱的多媒体展开辅助教学,互联网技术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古诗词朗读教学中,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比如,在讲解《望洞庭湖》这首古诗词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朗读完全诗后,笔者先帮助学生梳理容易读错的字,然后让他们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再次理解诗句,并分别勾画出能够读懂的和不能读懂的诗句。接下来,笔者带领学生对每一句诗进行分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首先,学生要理解这里“和”字的意思是指和谐。其次,这句诗是一个很典型的暗喻和,这里的未磨之镜指的是什么?而磨完之后的镜子又是怎么样的,让学生体会洞庭湖湖面朦胧的意境美。诗词的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写作者远眺洞庭湖,看到一片翠绿的君山,虽然诗中写的是“山水”,实际上写的只有君山。最后一句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白银盘子里面的青螺比喻君山,描写得细致生动,读起来充满趣味。但是学生还是不能完全想象洞庭湖湖面的开阔。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将洞庭湖的湖光山色呈现出来,学生就好像身临其境,更能体会到细致有趣、形象生动的写法。最后笔者让学生跟着带有配樂的音频进行反复诵读,使学生在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了解了诗的意境后,有效提高经典诗词朗诵效果。
2.3培养朗读能力,领悟诗词魅力
在小学阶段就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会对其他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巩固,还可以提升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这也是符合新课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要求的。小学课本上的古诗词都是精心挑选的、具有丰富的寓意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诗词时,可以进行合理范读,教师作为学知识的传授者、引路人,应该起到积极的带领作用和榜样作用。在进行范读的时候,从自身情感出发,充分解读作者的情感,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将一些具有美感的诗句提取出来让学生进行反复朗读,深刻地感悟古诗词文字的魅力。
例如,在讲解《山行》这首古诗的时候,首先明确教学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能够准确地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情感。此外,还能够体会到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因此,笔者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为诵读法。首先,让学生自主合作,通过反复朗读明确诗词的意思。接下来,带领学生对古诗的每一句进行反复朗读,并对其中的含义及其情感展开分析。比如,里面有这样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这两句诗中,作者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胜于春花的枫叶,明确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的枫叶。学生通过笔者的指点再反复朗读,就能感悟到枫叶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体会到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
在理解完全部诗句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对这首诗词再次进行朗读,这一次朗读的时候要求大胆地展开品味和想象,欣赏其中的意境,如果你也随着诗人杜牧来到了山脚下,你的眼帘会映入哪些景物,你会有什么感想?最后,通过不断地培养朗读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词的魅力。
2.4抓住诗词中心,感受情感韵味
在古诗词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相对凝练传神的字眼,又或者是可以充分展现作品内容以及诗人情感的句子,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将其称之为诗词的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及时发现诗词的眼,并且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诗词的思想情感,进一步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村居》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在朗读结束之后找到可以體现诗人情感的词语以及句子。之后学生快速找到“喜”这个字。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词句传达的情趣。“喜”就是文章当中的点睛之笔,不仅充分展现了小儿的活泼与可爱,并且还为整首诗增加了别样的温馨场景。笔者在教学当中应当紧紧抓住“喜”这个字,并且在不断引导下使学生感受人情之美以及生活趣味。带领学生进行整篇阅读,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这样的铺垫使学生充分感受作者的情感,进一步品味诗词的情感韵味之美。
再比如在学习杜甫的诗《绝句》的时候,全诗四句构成了四幅景,诗的前两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两个黄鹂对一行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勾画了一幅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的景象,诗的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则写出了带着湿气的早春的感受,最后一句“门泊东吴万里船”则表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理感受,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自东吴的船,表明了战乱已休,交通也已经恢复,作者睹物生情,无比思念家乡,而“泊”字却又表现出了诗人常年漂泊的失意,一边是希望,一边是失望,表面上写的是生机盎然的景象,实际上蕴含着诗人对时光已逝,孤独寂寥的失落之情。如此深刻的分析,在学生反复朗读之后,一定会对诗词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会加深他们的印象。
2.5关注平仄美感,加强对节奏韵律的体会
在对古诗词内容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声韵与音律都会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并且语言也会随着诗词意境不同有一定的差异。形成一种循环往复、一咏三叹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意无意地点拨,以此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例如,在教学《咏柳》的过程中,虽然部分学生已经理解古诗词当中的意境,但是对于句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字词的停顿掌握得并不牢固。因此笔者在黑板上展示古诗词的停顿:“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笔者所画出的斜线部分就是学生应当停顿的地方,并且让学生明确在朗诵的时候声音停顿应当与气息关联,引导学生尝试进行朗读。学生在停顿之后就会感受到平仄的规律,感受平仄的含义,从而使学生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感受古诗词当中蕴含的意境美感。
2.6反复阅读,体会精华
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大多数古诗词都是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名篇。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前人读书的经验,同时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也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只有多读、熟读、反复读才可以体会文章当中的意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诵读的重要性。怎样开展诵读,首先,在初级阶段对于古诗词的诵读应当坚持运用录音以及教师范读,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终极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之后将自己的诵读录制成音频,在上课的过程中播放自己的录音。读得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一来,学生对语文学习会更有兴趣。
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有效提升,不仅提升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调动学生提前预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不提前预习,课堂上就会读不好;不提前对照注释并利用工具书翻译诗句做初步理解,有些句子就读不准。通过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对照注释进行阅读,并将不懂的地方画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节省时间,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重视诵读教学的基础上还应当变化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范读、齐读、分组读,同时,还应当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应当掌握以下几点:首先,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放开,尽情朗读;其次,在诵读的过程中应当掌握其中的节奏,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比如从音以及意上进行划分,等等;最后,融入情感,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同时也是提升感受的有效方式。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准确地找到朗读训练的切入点,从而找到适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将古诗词朗读教学与素质教育相互推进,让学生感受朗诵当中蕴含的别样韵味,进而感受古诗词当中的美好意境。
参考文献:
[1]万清波,黄碧凤.浅谈古诗词教学中朗读训练点的确立[J].读写算,2019(15):164.
[2]段金红.由“点”突破,感受古诗词魅力——浅谈古诗词教学中朗读训练点的确立[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9(Z1):12-14.
[3]郑加焱.在古诗词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J].语文建设,2018(17):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