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
2022-07-24杨成武
经过整整一夜的急行军,第二天早晨六点多钟,到达了泸定桥西岸。【开头营造了一种急促的作战形势】黄开湘同志和我领着营连干部到河边来察看地形。【交代察看地形的人员。第一人称“我”的使用,使故事更真实。】
泸定桥果真是地形险要,就连我们这些长途跋涉、征战万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攻关夺隘的人,看了都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经验丰富、临危不惧的“我们”都倒抽冷气,衬托出泸定桥的险要地形。】
泸定桥飞架于大渡河上。这里古称“泸水”,诸葛亮所谓“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就是指这一带。【介绍大渡河的地理位置】贡嘎山、二郎山,两山夹峙,大渡河水在陡峭狭窄的缝隙中奔腾,从高处俯瞰,只见恶浪滔滔,浓雾升腾,满河满谷都是银色的浪花,如瀑布,如山洪,冲击着河底参差耸立的礁石,溅起一丈多高的水柱,发出雷鸣般的轰然巨响,令人耳聋目眩。纵目远眺,处于两山之间的大渡河真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然巨堑。【使用俯仰结合、视听结合的形式,正面描写大渡河的艰险。】
悬于高空中的便是我们要抢占的泸定桥!它只有十三根铁索,共有三十余丈长,八尺多宽。每根铁索都有碗口粗,九根作为桥面,四根作为扶手。听说桥面原来铺有三尺宽的木板,眼下,敌人已经把桥板全部抽掉,只剩下寒光闪闪的十三根铁链子了,不要说上去,看着都令人头晕目眩!【介绍泸定桥的真面目,“头晕目眩”起到了衬托作用。】
铁索两端还筑有桥楼。如今在东岸的桥楼上,敌人垒起沙袋,搭成一个牢固的桥头堡,黑幽幽的射孔里露着机关枪口。【敌人的潜伏,使夺桥难度增加。】
到了中午,也没顾上吃午饭,就召开了全团干部会议。【指出时间仓促,任务紧急】会议刚开始,就碰上敌人从对岸打来一排迫击炮弹,其中一发落在会场屋顶上,顿时炸开了一个大窟窿,好像给我们开了一个天窗,弹片、瓦片直泻下来。【用比喻手法写敌人的威力之大】坐在会场里的干部只抬头瞅了瞅,一个也没动。我趁机站起来说:“敌人又给我们动员了!我们必须打过桥去!”详细地分析了眼下的敌情之后,我又说:“不多讲了,现在大家说说,该让哪个连担任突击队?”【“我”很冷静,能够巧妙言语,且有责任担当。】
话音刚落,坐在我对面,平时不爱说话的二连长廖大珠刷地站了起来。他那矮小而结实的身子激动得有点发抖,黝黑的脸一下红到了耳根。他吃力地说:“一连过乌江立了功,成了渡江模范连,我们要向一连学习,争取当夺取泸定桥的英雄连……”
“夺桥任务非给我们三连不可!”三连长王友才没等廖大珠说完,也霍地站了起来。其他连队的干部也都坐不住了。【两位连长的话语展示我军作战态度积极,且英勇无畏。】
黄开湘指定二连任突击队,廖大珠一听欢喜若狂,激动得站了起来。
下午四时,总攻开始。黄团长与我手握短枪,站在桥头指挥战斗。
当事先准备的全团数十名司号员组成的司号队同时吹响冲锋号时,我方所有的武器一齐向对岸开火,枪弹像旋风般刮向敌人阵地,一片喊杀之声犹如惊涛拍岸,山摇地动。【夸张手法,写出我军冲锋时的气势不凡】二十二名经过精选的突击队员手持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在廖大珠的率领下,冒着对岸射来的子弹,扶着栏杆,踩着摇晃的铁索,向敌人冲去。【具体的动作描写,展示突击队员高超的作战本领。】
紧紧地跟在后面的王友才率领三连组成的一梯队,背着枪,腋下抉着木板,一手抓着铁索链,边爬,边铺桥板,边冲锋。【我军有精心的作战部署,统筹全局】敌人被我们英勇的突击队吓呆了,他们纷纷从桥头工事里钻出来,掉头就跑。【战争出现胜利的兆头。】
突击队爬完最后一节铁索,几乎就要接近敌人的桥头了。突然,西城门燃起熊熊烈火,火光冲天。【敌人还在反抗。】
“同志们,冲过去!”黄开湘团长挥着手里的短枪。
“前进!”廖大珠同志一跃而起,带头冲进火海。他头上的帽子着火了,身上的衣服着火了,然而,他仍旧不顾一切地向火里扑去。
又一个,两个,三个……他们把手榴弹扔到敌群中间后,挥舞着闪光的马刀,杀向了敌人。【我军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特点再次得到体现。】
三连后面,黄开湘团长带领着二梯队,像潮水般涌上了桥头。那二十二个勇士已冲进城里,正与敌人作殊死的搏斗。他们的子弹、手榴弹快要用光了,敌人开始向他们反扑了。【敌人并不打算放弃,还在殊死搏斗】在刚刚降临的夜色中,他们抡起大刀,见人就砍,眼前一个黑影一个黑影地倒下去,路两侧的不少棵树,也都被拦腰斩断了。就在突击队眼看支持不住时,我带着三连赶到,一阵冲杀,把敌人的反扑压了下去。
当滔滔的大渡河水映着初升的一轮明月时,我们已全部占领了泸定城。【明月已升,我们胜利,光明已经到来!景、事、情融为一体。】
我们立即派人迎接刘伯承总参谋长和聂荣臻政委进泸定城。下半夜两点钟,他们说:“你先带我们看看桥去。”
夜,一片沉寂,一牙新月镶嵌在二郎山顶上湛蓝的夜空,稀疏的星星闪烁着微弱的光芒,银霜遍地,寒气袭人,在桥中央,刘总参谋长停住脚步,俯视大渡河里奔腾的急流,随后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慨萬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这里的语言描写,既有愤怒,也有高兴。】
“应该在这里竖一块碑!记下我们战士的不朽功勋!”刘总参谋长又说。
第四天,红军千军万马从泸定桥上越过了天险大渡河。
三十年后,一个战友给我送来一些泸定桥的照片,铁索桥依然如故,上游又新建了一座雄伟的大钢桥,成为康藏公路的孔道。我依稀看到那二十二名勇士攀援铁索,看到敌人在桥头纵的抵抗勇士们的熊熊火焰。【时光荏苒,过去的记忆并未消失,精神将流传不息。】
前年,泸定县重建纪念馆,要我写点纪念文字,我忽然想到刘伯承元帅当年应该竖个碑的话,于是欣然提笔: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
(选自《杨成武回忆录》)
◆品读
该文以回忆录的形式,记述了我军夺取泸定桥的事迹,并歌颂这一伟大成果。文章中有一些正面描写,比如从视觉、听觉写大渡河及泸定桥,也有衬托的写法,而且更值得玩味。
衬托,即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特质而侧面描写另一事物的手法。它让文章具有画面感、立体感,能够引起读者联想,甚至比单写主要描写对象效果更好。在本文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用红军战士的反应衬托泸定桥之险。文中写道,“就连我们这些长途跋涉、征战万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攻关夺隘的人,看了都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不要说上去,看着都令人头晕目眩”,不论是倒抽冷气,还是头晕目眩,都体现出泸定桥之险。
第二,直接描写大渡河、泸定桥之险要,衬托夺桥之难。夺取泸定桥容易吗?文章有“贡嘎山、二郎山,两山夹峙……大渡河真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它只有十三根铁索……眼下,敌人已经把桥板全部抽掉,只剩下寒光闪闪的十三根铁链子了”,夺桥之难,显而易见。
第三,以敌人防守之严、主动挑衅衬托夺桥任务的艰巨。敌人的防守之严,可从抽掉桥板、在桥头搭起堡垒看出;敌人主动挑衅,能从其放炮弹挑衅得知。由此而知,敌人准备充分,信心十足,从这一个角度也能看出红军夺桥任务之艰难。
【龚新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