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教员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体系研究与实践

2022-07-24赵汝岩王丽婷吕卫民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6期

赵汝岩 王丽婷 吕卫民

[摘 要] 针对目前装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教员装备教学资格认证方面存在的不足,以新型作战力量专业为试点,以部队岗位任职需求为导向,以规范装备教学能力形成为核心,构建科学、合理、规范、适用的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体系,优化设计考评内容,并从理论知识、装备理论授课、实装操作和组训能力等四个方面开展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工作,以此考核和提升教员装备教学能力,有效支撑装备教学和训练综合改革,大大提升了育人效能。

[关键词] 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标准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海军航空大学教学成果立项培育项目

[作者简介] 赵汝岩(1980—),男,山东烟台人,博士,海军航空大学岸防兵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装备专业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6-0033-04 [收稿日期] 2022-03-01

高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作为一种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成为教师获得教学资格的基本条件,对于规范教师任用标准、加强教师专业化、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对高校教师的身份、思想品德、知识和能力等都有规定,但是对于教师知识能力要求的规定则过于笼统,没有具体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知识与能力展示的标准[1-4],反而在职业教育方面,相关高职院校探索了高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5-9]。为加强教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每年采取集中培训、外出参观见学、教学竞赛等形式提升教师队伍教学能力。但是,由于教学任务多样、课程类型驳杂,难以在有限时间内覆盖所有培训层次、课程类型。为此,以新型作战力量专业为试点,构建装备教学资格认证体系,开展针对具体培训层次、课程类型的装备教学资格认证工作,作为专业教员装备教学能力培养与考核的手段和有益补充。

一、现有装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装备教学整体效果与实战化作战要求还存在差距

近年来,为适应战备训练时间增加、强度频次持续提升的岗位特点,毕业学员能力素质,尤其是过硬的第一岗位任职能力需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愈加强调“毕业即上岗”的院校衔接式培养理念。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以往的装备教学训练过多注重个人理论和技能训练,没有系统性、合成化的训练内容,更没有在实战化背景下的综合演练和综合拉动。究其原因,关键是教员装备教学理念更新缓慢,没有深入研究和分析现代信息化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走向,往往以老方法解决新问题。

(二)装备教学训练内容与岗位需求无法完全衔接

根据前期开展的岗位设置和能力需求专题调研情况看,院校设置的专业类别基本覆盖了全部的部队专业技术岗位;从岗位能力需求来看,一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具备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技能,军官和高级士官层次还要需要掌握排故、组训、装备管理等高级技能。但是,目前从装备教学内容设置来看,还无法与部队岗位需求完全衔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课程内容过分强调专业组群的专业技能培養,对学员分配至任职岗位后的换岗作业、实战背景下全流程作业、故障识别与排除、战备训练活动组织与指挥、突发情况处置与善后等方面能力没有有效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培养;(2)课程学时分配不尽合理,尤其是对学员分配至部队后的组训、指挥、排故等岗位技能的训练学时数较少,不足以支撑学员特定技能形成、提高、熟练的过程,更难以满足部队岗位实际需求。

(三)装备教学能力与承担授课任务尚未有效匹配

近年来,各专业都高度重视教员队伍的整体建设和能力提升,通过跟产跟试、基层任代职、外派送学、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使现有教员队伍能力素质基本适应了专业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但是,通过评估也发现,装备教学教员能力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为:(1)教员能力构成存在失衡,过多偏重装备理论教学,装备操作技能、组训教学能力、故障排除能力相对较弱;(2)教员装备教学资格难以认定,由于缺少岗位资格认证体系,教员能否直接上岗操作装备、教学流程是否达到标准等问题还没有解决,教员装备教学准入门槛还没有建立。

(四)装备教学考核机制与部队认可体系还未一体衔接

目前,部队专业技术岗位普遍采取持证上岗机制,作为岗位任职能力的一种认可和考核方式。对照部队现行岗位资格认可机制,院校装备教学岗位资格认证与其相比还没有实现一体衔接。虽然院校通过新进教员培训和考核加强了教员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基本功,尤其是培养和提升了课堂授课能力,但是,由于承担任务多样、课程类型驳杂,教员难以在有限时间内掌握适应不同培训层次和课程类型的教学方法。

二、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体系构建

(一)顶层设计,科学制定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规定

着眼于建立正规有序的资格认证考评体系,规范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工作,做到考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多方征求各级意见,参照《职业技能鉴定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规定,明确各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科学设计资格认证考核条件,着力规范考核岗位、考核内容、考核方法、成绩评定、考核程序和组织实施计划,合理制定考核标准,制定了《教案编写评分细则》《课堂授课评分细则》《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实操评分标准》和《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组训能力评分标准》等,从理论知识、装备理论授课、装备实装操作和装备组训4个方面考核教员的装备教学能力。

(二)优化结构,构建“四位一体”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内容

装备教学资格反映了任职教育教员为适应装备教学岗位的需要而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为检验装备教员是否精通装备结构原理,善于讲解装备结构原理,熟练操作装备,组织学员开展训练。根据院校训练任务规划并结合部队实际岗位,确定新型作战力量专业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岗位划分,构建了包括理论知识、装备理论授课、实装操作和组训能力的“四位一体”认证考评内容体系。

在具体实施层面,以本科层次学员装备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单纯岗位技能训练向岗位综合技能培养转变,主要解决组训形式相对单一的问题。以实战化训练目标为牵引,打通“三阶段”训练中个人训练向整体训练的通道,尽可能地让按照未来岗位中作业和训练模式开展针对性演练。二是由计划性教学向设计性教学转变,主要解决学员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凸显的问题。训练组织过程中突出学员主体,提高在具体训练环节学员自主实施环节的比重,改变以往“教员带着学员练”“教员示范——学员练习”的传统组训模式,形成教员示范性教学、学员自主制订计划、自主组织训练等模式,强化教员“指挥员+教练员+裁判员”角色,形成学员自主计划、自主组织、组织实施的组训模式。三是由单岗位循环训练向全流程合成演练转变,主要解决训练内容编排和组织缺少设计问题。以往课程内容既没有体现岗位需求,也没有体现战备工作特点,往往只是单个操作项目的反复训练。为此,详细制定了贯通完整三级战备状态转变以及战备状态的指挥流程,学员采用“岗位—分队—大队”指挥协调流程实施贯通式演练,同时,注重提高学员的自主式组训能力,独立完成科目下达、组织实施、讲评考核全部内容,并纳入训练和考核范畴,为未来在任职岗位上的拓展性发展和持续能力增长奠定基础。

(三)量化指标,合理制定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标准

一是合理编制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理论题库。为全面、科学、有效地考核检验教员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故障定位与排除方法的能力,以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为依据,按照标准参照考试命题规则,优化试题内容结构,增加试题难度,制定《理论知识考核要素细目表》,编写专业理论知识试题并形成专业理论题库,确保理论题库的科学、有效和稳定。每个专业的理论题库由100道装备管理客观题、900道专业客观题和100道主观题构成。二是量化指标,规范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理论授课评分细则。为考核教员装备理论授课质量和水平,依据相关文件精神,研究制订了装备理论授课实施细则和办法,形成了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案特色等4项一级评价指标、10项二级评价指标的《教案编写评分细则》,以及涵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等4项一级评价指标、12项二级评价指标的《课堂授课评分细则》。三是细化标准,针对性地制定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实操评分标准。为考核教员装备实操能力,结合新型作战力量专业装备教学保障条件建设的现状,按照新型作战力量保障人才军事训练大纲和训练改革“三阶段”的要求,参照相关规程,制订了《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实操评分标准》,涵盖了目前所能开展的所有实操项目,按号手的具体操作步骤扣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四是聚焦实战,合理制定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组训能力评分标准。为考核教员装备组训能力,依据训练大纲,按照“部队怎么训,院校怎么教”的思路,研究制订了装备组训授课实施细则和办法,编写了专业组训教程,细化了涵盖训练内容、训练目的、组织模式、操作规范等10项评价指标的《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组训能力评分标准》。基于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标准分别对装备教员的理论知识、装备理论授课、实装操作和组训能力进行考核,成绩均在80分以上(含80分)为合格。

三、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工作实施

(一)群策群力,精心筹划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准备工作

在学院统一部署下,充分调动院室力量,有序开展考评准备工作。一是紧而又紧地加强教员装备教学能力建设。本着“贴近装备、服务部队、主动作为”的思想,强势推行人才战略,多措并举,选派专业骨干参加新型作战力量装备跟产跟试及接装任务,组织教员赴部队进行任职、代职,通过跟产跟试、接装培训、任代职学习,熟悉部队、熟悉装备,切实掌握部队需求及相关专业第一岗位任职需求,进一步提高装备教学的针对性。二是实而又实地开展装备教学保障条件建设。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经费,建设专业教室、实验(专修)室及模拟训练装备;日常装备管理过程中,严格落实装备管理制度,定期对各种仪器仪表进行标校,通过《军械装(设)备卡》明确责任到人,全面推行“6S”和“读卡制”,形成静态“6S”、动态“读卡制”的装备使用管理模式,为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优而又优,扎实做好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演练工作

在装备教学能力建设和装备教学保障条件建设基础之上,按照训战一致原则和“试点、总结、推广”的思路,精心组织,严格标准,积极开展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演练工作。一是积极动员部署。专门成立装备资格认证考评演练指导小组,组织全体教员开展专题部署动员。二是积极参与演练。成立装备资格认证考评保障组,根据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工作所需,积极开展实操演练和组训授课场地的区划工作,准备各类器材和消耗品;参加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的教员全面开展理论学习、装备理论授课和实操训练,演练组训考核科目。三是模拟认证考评。成立初评专家组,按照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标准组织理论模拟考试,检查实操训练、装备理论教学和组训效果,给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精心组织,规范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工作实施

一是组织程序合理规范。依据《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规定》,成立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办公室;相关从事新型作战力量装备教学的教员申请参加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在认证考评专家组的组成上,根据申请参加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教员的专业,从专家库中遴选各相关专业考评专家2~3名,形成考评专家组;根据考核内容,合理制订考评计划,按照先理论、再授课、后实操的顺序,全面检验参考教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二是考评过程严格执行标准。考评过程中,考评组专家严格依据《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规定》有关要求对申请资格认证考评教员的受训经历、工作年限等情况进行认真审查;依据《教案编写评分细则》《课堂授课评分细则》《裝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实操评分标准》和《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组训能力评分标准》的有关要求和贴近部队的标准开展考评工作,注重理论考核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考评专家组随机从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理论题库随机抽题,按照题型组合成试题,进行闭卷考试;参考教员从授课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自选题目,考评专家随机选题,采取“现场授课、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装备理论授课和组训能力考核;突出实操和组训环节的实践性和关键性,完全按照部队持证上岗考核标准和程序,依据新型作战力量技术准备规程和实操评分标准,组织参考教员进行实操和组训考核。三是考评结果客观公正。除3名教员因无代职经历,未获得考评资格,其他参考教员顺利通过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获得装备教学资格。

四、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效果

通过开展装备教学资格认证考评工作,新型作战力量专业教员装备教学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有效支撑了装备教学和训练综合改革,在大学的教学督导抽查中,该专业装备课程接受听查课成绩均为优秀;在学院历次教学督导中,成绩均为A-(优秀)以上。通过对历届新型作战力量毕业的学员分配部队后跟踪调查,部队普遍反映学员综合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综合运用工器具技能娴熟、装备理论基础知识扎实、装备操作和组训能力较高、具备现场应急和故障排除能力,基本达到毕业即可上岗的能力水平,且后续发展潜力较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捍政.高校教师资格认定的再思考[J].法制博览,2019(4):285.

[2]阮莉洪.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3]蓝汝英.关于我国普通高校教师资格制度的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0.

[4]刘瑜.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5]李德建,周杰.“双师型”教师标准建构:逻辑起点、核心要素与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17(25):27-32.

[6]張晓玲,罗秋兰.“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研究: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36-40.

[7]李晓东.基于岗位能力视角的高职“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及培养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9(8):76-81.

[8]杨静,游漫.“双师型”教师及其认定标准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1):86-89+93.

[9]张荣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员队伍建设机制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21(1):79-80.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Equipment Teaching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ZHAO Ru-yan, WANG Li-ting, LYU Wei-min

(College of Shore Guide and Air Defense, Naval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1, China)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fication competence for teachers’ equipment teaching a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teachers’ equipment teaching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and takes the new combat force specialty as the pilot, the military post demand as the guidance, and the standardized equipment teaching ability as the core, so as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 reasonable, standardized and applicable equipment teaching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and optimize the design of evaluation contents. And more, it also carries out equipment teaching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from four aspec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equipment theory teaching, actual equipment operation and group training ability, so as to assess and improve teachers’ equipment teaching ability,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equipment teaching and training,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Key words: equipment teaching;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evaluation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