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问题设置探究
2022-07-23苏甚
苏甚
【摘 要】 高中数学的梯度设计对很多高中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同学在空间思维,灵活运用等方面学习感到吃力,跟不上老师的课堂进度.如何针对性的破解学生理解学习高中数学的难题,是值得广大高中教师深思的问题.新课程改革日渐发展促使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不断发生变化,课堂问题设置成为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激励吸引学生参加课堂讨论,充分和授课老师进行所讲内容的互动,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就问题的反应情况得到反馈,充分掌握学生对课堂所讲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及时调整课堂进度.因此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知识,激发学生思考能力,促使教学效果的提升.通过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及课堂提问原则的简析,以及高中数学课堂问题设置现狀问题的分析,针对性提出高中数学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策略.希望能给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同仁带来借鉴和思索.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问题设置;有效策略
课堂问题设置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它高中数学老师和学生可以充分进行课堂沟通.在新课改的形式下,高中数学老师除了注重日常数学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要针对性优化课堂问题设置,用启发性和针对性的课堂问题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兴趣,逐步带领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使得学生积极投身课堂内容的学习探究,并且积极反馈老师的问题,进而推动高中数学课堂的高质量发展.
1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及课堂问题设置原则
课堂提问是高中数学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数学老师通过有目的性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进行充分思考,积极参与,提升学生的思维拓展和表达能力.课堂提问把学生视为知识学习理解的主体,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高中数学的逻辑思维性很强,高中数学老师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问题设置,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引领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探究,以此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首先,高中数学课堂问题设置务必目的明确,带有明确目的性的问题可以充分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数学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知识点的问题设置,可以有效帮助高中数学课堂有序进行.
其次,高中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要注重其启发功能,启发性明显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维发散,进入主动探索状态,高中数学老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课堂引导作用,注重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发挥.
再次,高中数学老师应该遵从数学科目的逻辑性,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顺序,从而进行递进式的,从浅显问题进行逐步深入,达到解决核心问题的目的.
最后,课堂问题的设置要具有趣味新奇性特征,可以充分吸引高中学生的好奇心,注重切入问题的方式,利用有新意的问题引领学生参与知识研究思索[1].
2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原因简析 部分高中数学老师没有充分意识到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课堂问题设置没有精心准备,没有针对授课内容建立明确的目的性,只是跟随课堂的走向随意提问,这样的课堂问题设置形式显然针对性不强,没有充分发挥课堂问题应有的作用.也有部分老师进行课堂提问只是为了提升下数学课堂的活跃度,问题没有切实联系授课内容,并且难易很随性,提问的问题要么太过于浅显,要么太过于深奥,启发性不强.这样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讲,没有较强的启发拓展功能.就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总体现状来看,很多课堂问题的设置都欠缺针对性,老师更在意学生对问题给出正确答案,忽视了解题思路和逻辑思维的引领.课堂问题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和老师有目的性的沟通交流,高中数学老师更应该注重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引导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3 高中数学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途径
3.1 基于授课内容精心构建问题设置,注重课堂问题的目的性,把握课堂问题的数量.
在当前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高中数学老师注重新的教学理念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改善授课方式,注重和学生进行沟通互动.但是部分老师并不能很好的把握度的问题.有部分老师为了凸显学生主体学习地位,采用大量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但是课堂提问数量过多,虽然看上去课堂气氛 活跃,但是课堂提问的针对性不强,无法帮学生递进式理解知识,把握重点难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堂失去兴趣.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应该注重问题的精心设置,要根据授课内容和教学目的来选择问题,保证问题能引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思考或者理解,并通过问题层级递进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2]. 高中数学老师要注重课堂提问的作用,从而有目的性的进行课堂问题设置.通过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既学习了新的内容,又复习以前的知识点.通过课堂问题设置进行提问,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回答过程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并能针对性因材施教,发现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差异情况,并进行教学进度的控制.
3.2 保证学生就设置的问题有充分思考时间,注重和学生的互动过程,注意观察学生在问题思考中的表现,并针对性调整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老师要在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充分注意,课堂提问注重的是学生和老师互动的过程,而并非只是为了得到最后的结果.有部分高中数学老师也在备课环节精心对课堂问题进行了研究设置,但是没有注重互动的过程,只是抛出问题,和学生的互动过程欠缺.也有部分高中数学老师在课堂问题中缺乏耐心,或者是为了赶教学进度,匆忙就问题进行分析解答,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探索,直接剥夺了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感.这样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停止思考,因为他们知道老师最终是会给出答案的.另外即便高中数学老师针对数学课堂问题进行了精心构建设置,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有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效果.高中数学老师还应该精心研究提问的时机以及方式.老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在合适时间针对性给出合适的问题,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并在关键的时刻进行引导[3].
3.3 根据知识点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深入引导学生对课堂问题的探索欲望.
高中数学课堂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情景进行授课,通过问题情景的设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课堂提问的探索激情,帮助学生拓展思维,逐步在思考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和应用知识点.一部分高中数学老师在进行数学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缺乏问题情景重要性的认识,只是直接提出问题,没有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景,学生的思考主动性相对欠缺.另外,由于没有相关情景的支持,学生探索的目的性相对较差,预期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而相反的如果高中数学老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注重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总体把控,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际话题,让学生才实际情景中解决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对问题的把握理解更加透彻,充分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情景中应充分使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另外也要引导学生在遇到的时候主动提出疑问.很多高中数学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就不会的问题或者有疑点的问题提出质疑,这样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性的发挥.
3.4 课堂问题设置要注意双向性,有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
基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老师是课堂提问的主体,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要注意利用问题引出问题,课堂问题设置要注意双向性,有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针对老师的课堂提问模式,有部分同学基础比较差,或者是个性原因,害怕被老师点名提问,课堂知识吸收并不理想.所以高中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要有意进行引导.激励学生针对自己心中的疑问进行质疑提问,在提问的同时学生在对知识点重组,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逻辑思辨能力.高中数学老师可以在课堂环节引导学生基于课堂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题,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模式进行解题,鼓励学生勇于质疑,用心思考,能提出和老师解题思路不同的解题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高中数学老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质疑精神:首先,在预习环节,要激励学生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要敢于质疑教材是否有误或者欠缺完善;其次,针对老师课堂问题和问题解决的方法,要积极思考是否有不足和错误之处,自己的解题思维和老师的在哪里不一样,哪种方法更简便等.
3.5 课堂问题的设置注意差异性,优化课堂问题内容和提问技巧,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探索之心.
高中学生由于学情不同,对数学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高中数学老师应该基于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知识基础等,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注重差异性和层递性.部分高中数学老师为了教学的便利,采取折中的方式,根据班级平均水平进行课堂问题设置.但是这种方式弊端也很明显.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来讲,老师的课堂提问明显深度过大,无法充分进行理解;但是对于数学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来讲,老师的课堂问题又太过于浅显,无法充分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拓展能力.基于这种情况,高中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前,务必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要兼顾学生的差异性,对课堂问题的设置进行分层,把不同阶层的难度充分考虑到,并精心进行整合,使基础问题、综合问题以及拓展性问题阶梯化层进,这样充分保证各个阶段学情的学生都能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或能力.另外,高中数学老师也要注重优化课堂问题内容和提问技巧,充分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质疑探索,让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注重研究探索,并适时给与引导和鼓励评价,让高中学生充分的喜欢上数学这门科目.
3.6 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深究并理清课堂问题思路,确保课堂中师生沟通交流顺畅.
简而言之,通过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及课堂问题设置原则的分析,以及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从而对高中数学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究.即基于授课内容精心构建问题设置,注重课堂问题的目的性,把握课堂问题的数量;保证学生就设置的问题有充分思考时间,注重和学生的互动过程,注意观察学生在问题思考中的表现,并针对性调整课堂教学;根据知识点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深入引导学生对课堂问题的探索欲望;课堂问题设置要注意双向性,有效引導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课堂问题的设置注意差异性,优化课堂问题内容和提问技巧,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探索之心等.通过以上措施,保证高数数学课堂问题设置有效性的发挥,充分保证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取得更优的进步,为高中数学课堂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赵翎.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研究[D]. 广州大学, 2016.
[2]刘诗茂.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 000(025):231.
[3]杨德智.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链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1.
[4]杨新晓,陈殿兵.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1)
[5]廖万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探索[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1(01)
[6]刍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J].钱琴.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1(02)
[7]以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探析——以“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为例[J].孟风英,焦延世.高中数理化.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