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式心理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情绪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2022-07-23唐铭铭李妙男
唐铭铭,李妙男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 蚌埠 233000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因冠状动脉狭窄、阻塞等导致的心肌缺血与缺氧引发,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死亡率占67.1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是现阶段临床上对冠心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支架植入、斑块旋磨等处理,可及时促进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改善其预后。PCI术属于有创操作的一种,在冠心病病情本身、PCI术应激创伤等因素影响下,患者多会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产生,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进而致使其生活质量下降[2]。因此,对冠心病患者展开PCI术治疗时,需注重心理干预,而以往临床护理多注重病情观察、手术配合等基础护理,对心理护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团体式心理护理通过团体力量的运用,引导患者交流沟通、分享经验,可达到改善患者心理情绪的效果[3]。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年来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展开团体式心理护理,并以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02例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发现该护理方案在提升患者心肺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及改善患者情绪、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6例,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53.51±5.64)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1±0.32)年。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4.02±5.57)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60±0.34)年。纳入标准:(1)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4]中的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2)符合《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5]中的PCI指征,且手术已成功。(3)首次接受PCI术治疗。(4)小学以上文化,能配合完成相关量表调查。(5)知晓研究,并配合知情同意书签字。排除标准:(1)有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脏器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合并。(2)认知、精神、沟通障碍。(3)心功能分级为Ⅳ级。(4)心脏起搏器植入。(5)存在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肺心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介绍冠心病、PCI术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予以患者心理安慰,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并辅助其完成术前相关检查与准备。PCI术后,严密予以患者血压、呼吸、心功能等指标监测,遵医嘱予以用药指导,随后依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展开康复活动,嘱咐其出院后戒烟酒,合理饮食与运动,定期复查。
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展开团体式心理护理:(1)成立团体,建立关系(第1次)。成立团体式心理护理小组,成员包括心内科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4名,将患者分为10人左右的小组,组织患者相互进行自我介绍、认识彼此。(2)情绪宣泄(第2次)。组织患者进行交流沟通,鼓励其诉说自己对疾病的困惑、烦恼,使其在此过程中引发共鸣,相互安慰、鼓励。同时,护理人员在参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了解其心理状态及需求,及时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纠正,使其缓解对手术的恐惧和紧张情绪。(3)经验分享(第3次)。PCI术后,组织患者交流心理情绪变化过程,深入了解患者心理需求,针对性予以安慰、鼓励,耐心引导,使其忧虑、恐慌等情绪缓解,增强其术后康复信心。(4)放松训练(第4次)。组织座谈会,介绍情绪状态与术后康复之间的关系,为患者安排听音乐、写书法等放松活动,并鼓励其相互介绍自己认为行之有效的放松方法,相互学习,以促进身心放松。(5)结束总结(第5次)。组织活动结束座谈会,引导患者讲述活动过程中的收获,鼓励其相互留下联系方式,在后续生活中相互交流与支持。
1.3 观察指标
(1)心肺功能。护理前、护理后出院日,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心肺运动试验,测量无氧阈(AT)、最大摄氧量(VO2max)、氧脉搏(O2pulse)水平。(2)不良心血管事件。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稳定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3)情绪状况。护理前、护理后出院日,予以两组患者简明心境量表(BPOM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价。BPOMS共焦虑、抑郁、愤怒、疲劳、困惑5个维度,各维度分别为5个条目,各条目从无至非常明显分别计0~4分,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负性情绪越明显[6]。CD-RISC共3个维度(坚韧、力量、乐观)、25个条目,各条目从完全不是至几乎总是计0~4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心理弹性越好[7]。(3)生活质量。护理前、护理后出院日,通过健康调查简表(SF-36)调查了解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共8个维度:总体健康、生理职能、机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各维度均正向计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T、VO2max、O2pul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AT、VO2max、O2pulse均比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情况(±s)
组别对照组(n=51)观察组(n=51)t值P值AT(mL/min/kg)护理前13.17±1.34 13.15±1.41 0.073 0.942 t值P值护理后14.13±0.65 16.64±0.42 23.162<0.05 t值P值4.603 16.941<0.05<0.05 9.076 17.853<0.05<0.05 3.715 8.345<0.05<0.05 t值P值VO2max(mL/min/kg)护理前18.17±1.25 18.20±1.26 0.121 0.904护理后19.85±0.43 21.49±0.38 20.410<0.05 O2pulse(mL/次)护理前9.65±1.53 9.67±1.49 0.067 0.945护理后10.47±0.38 11.53±0.56 11.186<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3.92%,比对照组的15.6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例(%)
2.3 两组患者情绪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BPOMS、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BPOMS评分均比护理前下降,且观察组更低,CD-RISC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情绪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者情绪情况(±s) 分
组别对照组(n=51)观察组(n=51)t值P值BPOMS护理前83.12±3.32 83.09±3.28 0.046 0.963 t值护理后52.41±4.62 43.26±5.21 9.384<0.05 P值38.549 46.202<0.05<0.05 35.669 44.867<0.05<0.05 t值P值CD-RISC护理前45.85±3.54 45.91±3.52 0.086 0.932护理后74.29±4.46 86.26±5.37 12.236<0.05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比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s) 分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s) 分
a表示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b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n=51)观察组(n=51)t值P值总体健康护理前65.78±4.65 65.81±4.63 0.032 0.975护理后75.98±3.53a 86.79±3.29ab 13.275<0.001生理职能护理前67.82±2.38 67.79±2.41 0.061 0.951护理后76.16±3.45a 87.65±2.98ab 17.462<0.001机体疼痛护理前69.32±2.33 69.35±2.30 0.063 0.949护理后75.89±2.21a 88.62±2.34ab 27.401<0.001活力护理前67.89±3.26 67.90±3.28 0.018 0.986护理后78.08±3.21a 87.98±2.89ab 15.735<0.001社会功能护理前66.89±2.78 66.90±2.77 0.018 0.986护理后78.68±3.29a 88.03±3.03ab 17.581<0.001情感职能护理前67.99±3.48 68.01±3.51 0.028 0.978护理后78.89±3.44a 89.90±3.45ab 15.657<0.001精神健康护理前65.89±4.33 65.87±4.31 0.023 0.982护理后79.92±3.28a 91.38±3.19ab 17.353<0.001
3 讨论
冠心病是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发病率约为12.50%,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腔堵塞或狭窄引发,可致使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猝死等,需及时予以治疗[9]。现阶段,临床上多通过PCI术对冠心病患者展开治疗,可有效对血管腔进行再通,促进患者心脏功能康复,但心脏功能康复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患者情绪状况的影响[10]。研究显示[11],PCI术患者围术期多有焦虑、恐惧等情绪存在,可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大,并影响手术效果,进而致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对于接受PCI术治疗的患者,临床上需提高对心理干预的重视程度,通过改善患者情绪状况达到提高手术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团体式心理护理是心理干预模式的一种,强调团体力量的应用,通过组织患者进行交流和倾诉,可使其提高心理认知水平、缓解不良情绪[12]。本次研究对冠心病PCI术患者展开团体式心理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AT、VO2max、O2pulse水平均比对照组高,提示团体式心理护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冠心病发生后,患者冠脉血管腔狭窄或堵塞,心肺有氧代谢、储备等功能均下降[13]。予以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团体式心理干预后,通过引导患者成立团体、进行交流、沟通,可使患者心理认知水平提升,主动放松身心,积极对各项临床干预进行配合,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进而达到促进术后心肺功能康复的效果。与此同时,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说明团体式心理护理有助于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团体式心理护理以团体的形式组织患者进行情绪宣泄、经验分享、放松训练,可缓解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手术和术后管理,降低手术风险,进而达到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效果。
研究显示,对于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而言,病情本身产生的症状、PCI术产生的创伤均为心理应激源,均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心理情绪,影响其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BPOMS评分比对照组低,CD-RISC评分比对照组高,提示团体式心理护理应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情绪状况。团体式心理护理通过成立团体,可让患者建立联盟关系,相互信任、主动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对情绪进行释放,并互相鼓励、安慰,可使其缓解对疾病与手术的忧虑和恐惧的情绪。同时,团体式心理护理以座谈会的形式组织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并鼓励患者相互介绍有效的放松方式,可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促进其心理弹性提高,积极面对疾病。除此以外,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护理后SF-36评分比对照组高,提示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展开团体式心理护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通过对患者实施团体式心理护理后,手术效果、安全性得以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得到改善、不良心血管事件减少,病情好转,减少疾病症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不仅如此,团体式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心理弹性,提高对术后康复的信心,主动、正确进行术后自主管理,以进一步提高术后康复效果,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团体式心理护理可有效提升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并且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但此次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如观察指标较少,存在较高的主观性,均可能对研究结果的精准性造成影响,使结论存在片面性、局限性等。因此,后续需进一步展开多中心、大规模的研究,增加样本数量、观察指标,从而客观对团体式心理护理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