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与心理防御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2022-07-23潘宇鸿李滨江张春宇孟祥宇牛伟盼

黑龙江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防御机制精神科年限

潘宇鸿,李滨江,张春宇,孟祥宇,牛伟盼

哈尔滨精神专科白渔泡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睡眠质量指睡眠状况的好坏[1],睡眠质量是衡量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深度程度、生活质量等综合评价指标[2],与焦虑抑郁等情绪、生活压力等应激源、人格类型、攻击性及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3-6]。

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即轮班制度常导致护士伴有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7],这不但会增加护理工作的意外发生风险,使护理差错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升高,还会对护士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危害[8]。由于精神科护理工作负荷更大、风险率更高,因此精神科护士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睡眠质量问题[9],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及工作效率。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应激、挫折、冲突、紧张、焦虑等情境和情绪时,控制自身各种本能及情感冲动,解脱烦恼,缓解内心不安,以维持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和逃避方法。疾病症状与心理健康可能与不同的心理防御机制之间存在某种特定关系[10-11]。但针对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与心理防御方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缺乏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调查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与心理防御方式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9月哈尔滨精神专科白渔泡医院正常在职在岗的165名精神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8名(41.21%),女性97名(58.79%);年龄18~39岁,平均年龄(25.12±2.98)岁;受教育年限12~17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4.47±1.71)年;已婚35名(21.21%),其他130名(78.79%,未婚127,丧偶1名,离异2名);工作年限0.16~15.00年,平均工作年限(2.71±2.76)年。

1.2 纳入标准

(1)年龄18~60岁。(2)性别不限。(3)中专及以上文化,身心健康,能理解并完成心理CT系统的操作及量表测评。(4)无乙醇及其他成瘾性药物依赖史。(5)未处于妊娠期。(6)了解研究过程并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3 评定工具

采用北京小懂科技有限公司心理CT系统问卷,该系统含有电子版自评及他评量表,研究对象在研究人员的协助下登录并完成量表自评。测评完成后,心理CT系统自动出分析结果报告,可减少研究人员统计带来的误差和错误。

1.4 评定量表

1.4.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该量表包括共包括9项自评内容及5项他评内容,评估7个因子,分别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问、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使用催眠药物及及日间功能,每个因子得分为0~3分,总分为0~21分。总分越高个体的睡眠质量越差[12]。

1.4.2 防御方式问卷(DSQ) 该问卷由评定者进行自我评估,共含有88个条目,组成4种因子,分别为不成熟防御机制、成熟型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每个条目均采用1~9的9级评定方法(从完全同意到完全反对),评分越高,表明个体越倾向于运用该心理防御机制,掩饰因子评分越高说明掩饰度越低[1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相关因素及心理防御方式与PSQ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精神科护士PSQI各项目评分与全国常模情况

精神科护士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精神科护士PSQI与全国常模情况(±s) 分

表1 精神科护士PSQI与全国常模情况(±s) 分

a表示精神科护士与全国常模比较,P<0.01;b表示P<0.001。

项目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的应用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总分精神科护士(n=165)1.19±0.89b 1.72±0.88b 1.11±0.84b 0.89±0.76b 1.15±0.88a 0.57±0.70b 1.07±0.82a 7.68±2.23b常模(n=112)0.63±0.68 0.70±0.86 0.70±0.58 0.15±0.47 0.90±0.44 0.06±0.24 0.73±0.83 3.88±2.52 r值5.606 9.513 4.485 9.162 2.740 7.429 3.325 13.210 P值0000 0.007 0 0.001 0

2.2 精神科护士PSQI各项评分与DSQ及其他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情况

精神护士不成熟防御机制与PSQI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的应用、日间功能障碍及睡眠总分呈正相关(P<0.05),成熟防御机制与PSQI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的应用、日间功能障碍及睡眠总分呈负相关(P<0.05),掩饰因子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的应用及睡眠总分呈正相关(P<0.05),受教育年限、年龄、工作年限与催眠药物的应用、日间功能障碍及睡眠总分呈正相关(P<0.05),见表2。

表2 精神科护士PSQI各项评分与DSQ及其他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情况

2.3 不同状态下精神科护士PSQI各因子的情况

年龄>25岁的精神科护士的PSQI总分、催眠药物的应用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年龄≤25岁的精神科护士,见表3;本科护士的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的应用评分均低于专科护士,已婚护士的PSQI总分、催眠药物的应用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其他婚姻状况的护士,见表4;男护士的睡眠总分及催眠药物的应用显著评分低于女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年限≥5年的精神科护士的睡眠总分及催眠药物的应用评分显著低于工作年限<5年的精神科护士,见表5。

表3 不同年龄精神科护士PSQI各因子情况(±s) 分

表3 不同年龄精神科护士PSQI各因子情况(±s) 分

a表示与≤25岁护士比较,P<0.05;b表示P<0.001。

项目年龄t值P值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的应用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总分>25岁(n=74)1.03±0.91a 1.61±0.92 1.11±0.85 0.97±0.78 1.20±0.89 0.35±0.51b 0.93±0.82 7.20±2.11a≤25岁(n=91)1.32±0.87 1.80±0.85 1.11±0.84 0.82±0.75 1.10±0.87 0.75±0.78 1.18±0.82 8.08±2.27-2.105-1.410-0.013 1.244 0.754-3.752-1.894-2.536 0.037 0.160 0.989 0.215 0.452 0.000 0.060 0.012

表4 不同学历、婚姻状况精神科护PSQI各因子情况(±s) 分

表4 不同学历、婚姻状况精神科护PSQI各因子情况(±s) 分

a表示P<0.05,b表示P<0.01。

项目学历婚姻本科(n=27)1.15±0.86 1.85±0.86 1.26±0.81 0.85±0.66 1.07±0.96 0.26±0.53a 0.67±0.62b 7.11±1.87专科(n=138)1.20±0.90 1.26±0.81 1.08±0.85 0.90±0.79 1.16±0.86 0.67±0.62 1.14±0.84 7.80±2.29 t值P值t值P值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的应用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总分-0.205 0.880 1.014-0.289-0.461-2.561-2.804-1.461 0.802 0.380 0.312 0.773 0.646 0.011 0.006 0.146已婚(n=35)1.09±0.92 1.89±0.80 1.17±0.82 0.83±0.66 1.09±0.98 0.23±0.49b 0.71±0.67b 7.00±1.85a其他(n=130)1.22±0.89 1.67±0.90 1.09±0.85 0.91±0.79 1.16±0.85 0.66±0.72 1.16±0.84 7.87±2.30-0.760 1.291 0.493-0.542-0.452-3.346-2.902-2.059 0.448 0.198 0.623 0.589 0.652 0.001 0.004 0.041

表5 不同性别及工作年限精神科护士PSQI各因子情况(±s) 分

表5 不同性别及工作年限精神科护士PSQI各因子情况(±s) 分

项目性别工作年限男(n=68)1.09±0.91 1.56±0.97 1.04±0.85 0.97±0.81 1.18±0.85 0.37±0.52 0.93±0.82 7.13±2.07女(n=97)1.26±0.88 1.82±0.80 1.15±0.83 0.84±0.73 1.12±0.90 0.71±0.78 1.16±0.83 8.07±2.28 t值P值t值P值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的应用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总分-1.200-1.922-0.830 1.121 0.379-3.188-1.836-2.754 0.232 0.056 0.408 0.264 0.705 0.002 0.068 0.008≥5年(n=30)1.13±0.86 1.83±0.83 1.27±0.78 0.87±0.68 1.03±0.96 0.23±0.50 0.67±0.61 7.03±1.87<5年(n=135)1.20±0.90 1.69±0.89 1.07±0.85 0.90±0.78 1.17±0.86 0.64±0.72 1.16±0.85 7.83±2.29-0.368 0.810 1.135-0.191-0.772-2.977-2.998-1.774 0.713 0.419 0.258 0.849 0.441 0.003 0.003 0.078

3 讨论

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情绪可以相互影响[14],严重危害身心健康。本研究结果表明,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处于亚健康状态,与既往研究相一致[15]。此外,研究表明,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显著低于综合医院护士的睡眠质量,因此,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问题更加严重,应该引起医院及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干预,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压力,以提高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从而保证护理质量。

心理防御机制具有缓解紧张情绪,调节和规范行为表现,维持心理平衡的作用,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精神科护士的不成熟防御机制、成熟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与精神科护士的睡眠状况密切相关,即不成熟及掩饰因子评分越高,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越差;成熟防御机制评分越高,睡眠质量相对越好。这提示,在制定针对精神科护士睡眠障碍干预措施当中,应适当加入心理干预及疏导措施,通过心理疏导及社会支持等干预,促进精神科护士不成熟心理防御方式向成熟型心理防御方式转变,逐步倾向于使用有效合理的方式和措施来面对生活及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激性事件及负性情绪,进而改变消极的防御方式对睡眠质量的不良影响。

此外,本研究表明,精神科护士的受教育年限、年龄及工作年限与睡眠质量总评分在一定程度上呈负相关,即受教育及工作年限越长,年龄越大睡眠质量越好,男护士的睡眠质量优于女护士。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文化水平较高的护士调节情绪、规范行为、维持心理平衡的能力较强,与既往研究当中,学历高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学历低的护生的结果相一致[16]。随着年龄及工作年限的增加,护理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越加充足,对精神疾病患者了解程度加深,职业紧张度及焦虑抑郁情绪减低。本研究存在不足,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普遍低于正常人群,且与不成熟防御方式、成熟防御方式及掩饰因子等心理防御机制密切相关,并受年龄、受教育年限、工作年限、性别等多因素的影响。

猜你喜欢

防御机制精神科年限
精神科护士再任职后的压力分析及对策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防御机制在医学生抑郁的性别差异中的中介作用*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不同连作年限对设施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辽宁朝阳市刘禹佳问:退役士兵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出现欠缴、断缴的,允许补缴吗
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的应用分析
基于伦理道德之争下的大学生自杀问题分析
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