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分析
2022-07-23麦显峰
麦显峰
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广雅院区外科,广东 广州 510160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大部分为良性肿瘤,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结节体积的增大,会压迫器官、神经等,引发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者生活、工作等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2]。目前,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主要以手术为主,传统术式创伤性较大,对患者甲状腺功能影响较大,术后炎症反应较重,极易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整体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术式比较,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性小、安全性高、美观度高等有优点,更符合微创理念[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9月住院治疗的9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两组给予不同术式治疗,现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9月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9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单盲随机抽样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7例。参照组中女性25例,男性22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43.52±6.54)岁;病程5~24个月,平均病程(15.54±3.85)个月;结节部位为单侧33例、双侧14例;结节直径1.3~3.3 cm,平均结节直径(2.38±0.15)cm;体重49~96 kg,平均体重(71.57±9.58)kg。实验组中女性26例,男性21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3.62±6.46)岁;病程4~26个月,平均病程(15.62±3.87)个月;结节部位为单侧32例、双侧15例;结节直径1.2~3.4 cm,平均结节直径(2.34±0.17)cm;体重46~97 kg,平均体重(71.62±9.67)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满足《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2018版)》[4]中关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周岁。③意识清醒、对答切题。④均知情,已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营养不良、重度贫血。②存在麻醉、手术禁忌症。③中途从此项研究退出。④合并恶性肿瘤。⑤处于哺乳及妊娠期女性。⑥既往存在颈部手术史。⑦肿瘤直径在6 cm以上。⑧合并帕金森、人格分裂症。
1.3 治疗方法
参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后仰头部,拉伸颈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在颈前胸锁关节上方颈横纹部位做一弧状切口,长约7 cm左右,延伸切口两端直至乳突肌外缘,将皮肤、胫前肌、白线、颈阔肌等逐层切开,暴露甲状腺,结合甲状腺的具体位置,将甲状腺结节切除,置入引流管,从切口的边缘引出、固定,以可吸收缝线逐层缝合切口。
实验组采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肩下垫枕,头部后仰,两侧放置沙袋固定,在胸骨切迹上2 cm的部位做一小切口,长约3~5 cm,将颈阔肌、皮下组织、皮肤等逐层切开,游离皮瓣,沿着甲状软骨直至胸骨上窝,纵行切开颈白线,直至甲状腺被膜分离之后,充分暴露甲状腺,以手指探查甲状腺的变化情况,对于手术空间狭小的患者,应在甲状腺软骨部位,切断胸骨甲状肌,切开、分离甲状腺峡部,对气管前峡部的血管结扎,将甲状腺静脉离断,向上或向下牵引甲状腺,切断、游离甲状腺静脉分支,紧靠甲状腺上级,远离甲状软骨,楔形切除余下甲状腺组织,放置橡皮引流管,逐层将切口缝合,术后48 h即可拔除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均在出院前一天评价手术效果,观察指标包括:(1)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2)甲状腺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抽取患者3 mL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后分离血清,以型号为DH-510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游离甲状腺素(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以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3)并发症发生率。统计颈部紧缩感、喉返神经损伤、颈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手术指标、甲状腺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指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
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s)
组别参照组(n=47)实验组(n=47)t值P值手术时间(min)77.92±6.94 62.26±3.34 13.939 0切口长度(cm)6.98±1.26 2.06±0.16 26.556 0住院时间(d)6.59±1.05 4.82±0.34 10.995 0术中出血量(mL)26.92±6.94 10.26±1.18 16.225 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FT3、FT4均低于参照组,血清TSH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情况(±s)
组别时间参照组(n=47)实验组(n=47)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T3(pmol/L)12.85±3.62 10.62±1.64 12.89±3.55 6.95±0.64 FT4(pmol/L)5.62±1.34 4.65±1.04 5.66±1.29 2.06±0.13 TSH(mU/L)7.29±1.34 8.62±1.64 7.33±1.29 10.92±2.34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TNF-a、IL-6、CRP因子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情况(±s)
组别时间参照组(n=47)实验组(n=47)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NF-a(ng/L)3.62±1.06 17.62±4.62 3.77±1.02 12.55±1.34 IL-6(ng/L)3.26±0.44 13.92±6.64 3.33±0.41 7.26±1.05 CRP(mg/L)0.71±0.12 11.92±3.64 0.72±0.14 7.06±1.05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 例(%)
3 讨论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在维持机体激素分泌、新陈代谢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甲状腺结节多见于中青年人群,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6]。受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结节发病率明显增高[7]。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占位性病变,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会影响患者颈部美观度、吞咽功能、呼吸功能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8-9]。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虽然可以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但切口较大,术后极易发生颈部紧缩感、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且颈部瘢痕明显,影响了患者外貌美观度,患者接受度较差[10]。
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比较有了极大的创新、改良,手术切口较小,只需要沿着皮肤褶皱即可操作,且术后不会遗留瘢痕,更符合美观、微创要求[11-13]。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周围神经及血管的受损程度,术后患者疼痛等应激反应均较轻[14-17]。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是对传统术式的改良,对设备、仪器的要求不高,操作与传统术式极为相似,故对于有传统术式操作经验的医生,均可实施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18-21]。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实验组治疗后血清FT3、FT4、TNF-a、IL-6、CRP因子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治疗后血清TSH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表明甲状腺结节治疗中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明显,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综上所述,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应用,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机体恢复快,术后炎症反应较轻,对甲状腺功能影响较小,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推广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