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81~2019年长江源区大风、沙尘天气变化特征

2022-07-23李金凤李积芳许学莲

青海草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日数沙尘暴大风

李金凤,李 兴,李积芳,许学莲

(格尔木市气象局,青海 格尔木 816099)

引言

长江源区是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气候干寒、多大风、沙尘天气。孔锋等[1]对1961~2016年中国近地表大风日数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研究,唐国利等[2]分析了中国近49年沙尘暴变化趋势,李耀辉等[3]和白虎志等[4]分别对西北地区和青藏铁路沿线大风日数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大风天气最多的季节是春季,以5月最多,其次是冬季、夏季和秋季,特别是秋季大风最少。张占峰等[5]研究柴达木盆地平均风速与大风日数的变化特征:大风天气最多的季节是春季,大风日数多且风速较大。以上学者对柴达木盆地乃至全国的风沙天气研究较多,但对长江源区的大风、沙尘天气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1981~2019年序列气候资料,对大风日数、扬沙、沙尘暴日数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论对认识该地区大风天气变化特征以及防风、防沙尘天气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长江源区五道梁、沱沱河2站1981~2019年大风(风速≥17.0 m/s)、沙尘暴日数数据。以2站的算术平均值代表该地区的大风、沙尘天气。四季划分:12~次年2月为冬季,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

1.2 研究方法

将2站大风日数、沙尘暴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年、季、月序列。

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6]对长江源区1981~2019年大风日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月际和季节变化特征

通过对长江源区逐月平均大风日数分析得出:长江源区大风日数年内变化曲线呈倒“Z”型(图1a),最多值出现在3月 (19.0次),最少值出现在8月(4.9次)。1~3月大风日数呈增加趋势,4~8月呈减少趋势,9~12月又呈增加趋势。2站年内变化趋势与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五道梁大风最多出现在2月(17.7次),最少出现在8月(3.7次);沱沱河最多出现在3月(20.3次),最少出现在8月(6.1次)。从图1b可以看出长江源区大风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大风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冬季大风出现最多(48.3次),春季次之(45.9次),秋季和夏季出现次数较少(26.3次和20.5次),极值相差27.8次。2站四季变化略有不同,五道梁表现为冬>春>秋>夏,与长江源区变化特征一致;沱沱河表现为春>冬>秋>夏。

从图1c可以看出长江源区和2站平均沙尘暴日数变化曲线呈“U”型,沙尘暴日数1~6月呈明显减少趋势,7~8月未出现沙尘暴,9~12呈增加趋势。但极值出现各不相同,长江源区最多值出现在1月 (1.6次),次多出现在2月(1.5次)。五道梁最多出现在2月(1.9次),次多出现在3月(1.8次);沱沱河最多出现在1月(1.4次),次多出现在11月(1.3次)。从图1d可以看出长江源区沙尘暴季节型分布明显,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季,其次是春季。长江源区、五道梁、沱沱河最多值和最少值出现季节一致,均为冬季和夏季,最多值分别为4.2次、4.6次、3.7次,最少值均为0.1次。沙尘暴日数表现为冬>春>秋>夏。

图1 1981~2019年长江源区大风、沙尘暴日数的月际(a和c)和季节(b和d)变化

2.2 年际变化特征

长江源区1981~2019年平均大风日数以9.7次/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图2a),通过0.01的极显著性检验,表明长江源区大风日数整体变化明显。从三次多项式拟合曲线来看 ,大风日数表现为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前为上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为缓慢下降阶段,2011年至2019年为上升阶段。大风日数多年平均值为141.1次,最多值出现在1988年为204.5次,最少值出现在1997年为96.0次。1999年前多数年份高于平均值,1999年后多数年份低于平均值。

图2 1981~2019年长江源区大风、沙尘暴日数年际变化(虚线为平均值 直线为线性趋势 粗线为三次多项拟合曲线)

平均沙尘暴日数以4.3次/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图2b),并通过0.01的极显著性检验。三次多项式拟合曲线表现为直线下降。长江源区沙尘暴日数多年平均值为7.6次,最多值出现在1984年为34.5次,最少值出现在2013~2014年为1.0次。1999年前多数年份高于平均值,1999年后多数年份低于平均值,这与大风日数的出现时间相吻合,说明大风是引起沙尘暴的直接因素。

表1和表2分别给出了长江源区四季和各月大风日数的年际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春、夏和秋季大风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并通过了0.01的极显著性检验,而冬季大风日数呈不明显的增加趋势。冬季的2月大风日数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他月份均为下降趋势,6~8月和10月大风日数通过了0.05和0.01的显著性检验。

表1 长江源区四季大风日数的变化趋势

表2 长江源区逐月大风日数的变化趋势

表3和表4分别给出了长江源区四季和各月沙尘暴日数的年际变化趋势。从表3可以看出,四季沙尘暴日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并通过了0.01的极显著性检验。冬季下降最快,春季次之。从表4可以看出,1~12月除8月未出现沙尘暴外,其他月份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有9个月通过了0.05和0.01的显著性检验。

表3 长江源区四季沙尘暴日数的变化趋势

表4 长江源区逐月沙尘暴日数的变化趋势

3 结果与讨论

(1)长江源区平均大风日数年内变化曲线呈倒“Z”型。大风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表现为冬>春>秋>夏。平均沙尘暴日数变化曲线呈“U”型,表现为冬>春>秋>夏。

(2)1981~2019年长江源区年平均大风、沙尘暴日数呈下降趋势,并通过0.01的极显著性检验,表明长江源区大风、沙尘暴日数整体变化明显。

(3)春、夏和秋季大风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并通过了0.01的极显著性检验,而冬季大风日数呈不明显的增加趋势。6~8月和10月大风日数通过了0.05和0.01的显著性检验。

(4)四季沙尘暴日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并通过了0.01的极显著性检验。8月未出现沙尘暴外,其他月份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有9个月通过了0.05和0.01的显著性检验。

(5)长江源区年平均大风、沙尘暴日数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整体的平均风速减小,但风速减小的原因和机理有待于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日数沙尘暴大风
汉江上游汉中区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可怕的沙尘暴
南方多地9月热到破纪录
大风之夜(组诗)
近80年天津市雷暴日数变化特征研究
看不见的大风(外一首)
大风
人小鬼大狄仁杰
天外来客:火星沙尘暴
ESSENTIAL NORMS OF PRODUCTS OF WEIGHTED COMPOSITION OPERATORS AND DIFFERENTIATION OPERATORS BETWEEN BANACH SPACES OF ANALYTIC FUN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