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观察品质
2022-07-23张进
张进
良好的观察品质是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教育教学工作日益重视对小学生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小学科学课堂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观察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科学课堂,以目的性为前提、以客观性为基础、以系统性为原则,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使学生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一、培养学生良好观察品质的重要性
观察既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也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感知的过程。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学生应当具有主动观察并思考的良好品质,这能够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正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求。
(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不仅是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更是学生成才的迫切需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科学素养代表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因此科学素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观察是学生了解世界、形成个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当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就会主动观察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学生在通过观察完善自身认知的过程中,其科学素养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良好的观察品质会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探索新鲜事物。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拓展自身的知识,这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在探索新鲜事物的过程中,会通过一些小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而这一过程,便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以及理解。主动动手做实验远比被动接受固有知识要更令学生印象深刻。基于此,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观察品质的策略
(一)以目的性为前提培养学生良好观察品质
活泼好动、思想活跃是小学生的天性,虽然这是学生可爱之处,但也是教师头疼之处。小学生由于思想不成熟,极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教师稍有不注意,学生便会产生溜号儿的行为,这不利于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鉴于此,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时,应当充分强调观察的目的性,并为学生布置观察任务,督促学生围绕任务要求展开相关的观察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例如,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具有目的性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认真观察:“怎么证明空气是占据空间的呢?”基于此,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使他们对这一问题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这为接下来的科学实验奠定了基础。经过讨论过后,有些学生会认为空气不占据空间,有些学生会认为空气占据空间。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疑惑和问题,仔细观察接下来的实验。需要的实验用具有:2根吸管、1个矿泉水瓶、1块橡皮泥、1个水槽。实验1:先将矿泉水瓶装半瓶水,然后再将两个吸管插入瓶子中(一根吸管需要插入水中,另一根吸管不插入水中),并用事先准备好的橡皮泥将瓶口堵住(可以有效防止矿泉水瓶中的空气跑出来)。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通过吸管向瓶子内吹气,这时学生会惊奇地发现,瓶子中的水被挤出来了。这是因为空气被吹进了密封的瓶子中,水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实验,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以及科学实验结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以客观性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观察品质
客观性是对科学的尊重,也是学生对科学应有的态度。客观性指的是學生在进行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时,不应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应科学、真实地反映出所观察到的现象,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得出正确结论,才能够确保科学实验继续进行。与此同时,小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时,不应当具有从众心理,从众心理不仅会影响科学实验客观性、真实性,而且还会导致科学实验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也不利于学生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从众心理会导致学生不能在科学实验中投入自己的思想,这十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测量水的温度》一课中,如果学生不能够以客观的态度进行科学实验,将会得到不准确的结果,同时学生对此实验的印象以及相关知识点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会致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此实验的实验器材包括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烫水)、4支温度计(-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测量水温的方法,即手应当拿住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且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在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如果学生没有按照这样的科学步骤进行水温测量,并且在读温度计时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随意读出温度计的温度,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液面持平,且随意记录数据,那么学生的实验结果将会是不准确的。实验要求学生应当每隔2min,对每杯水测量一次温度,并且连续测量的时间应大于等于10min。如果学生具有从众心理,向一些不守规矩、不按照实验要求做实验的学生“学习”,那么得出的实验结果就会有偏差,而科学实验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在做科学实验时,应当以客观性为基础。规范学生科学实验行为、培养学生客观性意识,有助于学生良好观察品质的养成。
(三)以系统性为原则培养学生良好观察品质
系统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观察品质是不同的,在培养学生良好观察品质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展开相关的教学。坚持系统性原则,能充分保障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成长。
例如,在针对“植物”这一知识点教学时,三年级的学生只需要掌握植物的叶子的形状以及植物的共同特点等简单知识就可以,但五年级的学生则需要熟悉掌握种子的发芽试验步骤,并且能够自己进行实验。即要求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实验、感知知识,五年级的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相关的实验步骤、深刻了解知识等。
(四)以情境教学培养学生良好观察品质
“积极性”能够促使学生对知识和科学实验进行主动探索,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所以,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主动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结果。为此,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分别是实验情境法、生活情境法、多媒体情境法。
1.实验情境法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其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学生的实践精神。实验情境法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意识,还能使学生具有良好观察品质。
例如,在教学《人呼出气体的收集与检测》一课时,教师不应仅在讲台上为学生进行讲解,还应当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中来。实验用到的器材有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火柴和导气管。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水将集气瓶装满,并用玻璃片盖好,使集气瓶倒立于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利用导气管向集气瓶里面吹气,通过排水法将集气瓶中的水全部排出来,并将集气瓶正立于桌面上。之后引导学生点燃一根火柴对集气瓶中的气体进行检测。
实验情境法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而且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还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实验的乐趣,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观察品质具有积极意义。
2.生活情境法
生活情境法指的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这不仅能让学生获得亲切感,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教育与生活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两者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将生活引入科学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教师应当将科学知识和生活有效结合起来,并以培养学生良好观察品质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巧用生活情境法。让学生观察水和食用油的颜色有哪些区别,用嗅觉比较水和食用油的气味,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水和食用油的流动速度。因为水和食用油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物质,所以在进行相关的实验时,学生会更有兴趣,这样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
3.多媒体情境法
多媒体情境法指的是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在運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应当遵循以下4个原则: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进行相关情境的创设;突出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营造良好的学习互动氛围,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教学质量进行反思。多媒体情境法能够有效将形象化的知识变得具体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动物的繁殖》一课时,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够近距离观察动物的繁殖过程,这使得学生对动物繁殖的知识不能够充分理解,对于一些知识点只能死记硬背,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此时多媒体情境法就起到了很好的教学作用,它能够通过视频让学生观察动物的繁殖过程,并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多媒体情境法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多媒体情境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观察品质。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加强对学生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对科学实验充满敬畏之心,并进行主动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也有助于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