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素养:解密数学非连续性文本的隐性提升

2022-07-22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和平路小学222300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14期
关键词:连续性倍数审题

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和平路小学(222300)徐 贺 张 媛

数学中的图表、公式、符号等都是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的文本特点要求学生会阅读文本,能从图文等素材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生活中,大量的碎片信息如浪潮般涌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不仅能促使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提升,还能促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理解非连续性文本与数学阅读素养的内涵

1.了解:概念解读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连续性文本而言的。连续性文本是句子或段落组成的文本材料,而非连续性文本是以图文、数据、票据等形式呈现的文本材料,具有直观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核心素养包括必备素养和关键能力,笔者认为阅读素养是必备素养的一部分。如果说公式、定义等知识是学习数学的“外在”,那么数学思想、数学价值、数学情感等就是数学学习的“内涵”。

2.探寻:数学价值

重视数学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是提高数学审题能力的新方向。在数学学科中,非连续性文本贯穿各年级、各单元,如“数与代数”“概率与统计”“综合与应用”等。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着重点与语文不同,数学不仅关注阅读审题能力的提升,还要求学生学会把信息转化成数学思考,从而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厘清:相互关系

重视数学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而数学阅读素养是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它引领着数学思维,是影响数学方法的隐性存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水平与数学阅读素养是相互影响的(如图1)。

图1

二、利用数学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回归阅读素养的教学求解

教师重视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利用,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是为学生数学阅读素养的提升做铺垫。如果说学生掌握的知识是数学素养的“表”,那么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数学价值等就是数学素养的“里”,是蕴藏在知识和能力背后的隐性提升。

1.图文交织,筛选信息资源,培养专注力

詹姆斯·瓦特还是孩童时,就一边观察上下跳动的壶盖,一边思考:为什么水汽能够使沉重的壶盖跳动?后来他发明了蒸汽式发动机。这告诉我们: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认真的观察、严谨的思考、理性的坚持。非连续性文本通常措辞简练、信息量大,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利用这种信息资源,可以培养学生在零碎的信息中保持细心、专心的专注力。如针对三年级学生的一道训练题(如图2)。

图2

本题数据杂、信息量大,但其实只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会发现此类非连续性文本资料并没有那么复杂。学生只要厘清头绪,筛选有用信息,就能找到思维起点。由此看出,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就是寻找关键信息。

(1)捡豆式筛选信息,指向直观阅读

不论是连续性文本还是非连续性文本,大部分学生阅读时首先都会简单了解文意,明确文本中提供的基本信息,寻找基本信息中的关键词,即零散式信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使学生静下心来读通文本,圈画关键词,不漏字、添字等。

笔者教学时常发现,一些学生不重视审题,经常一扫而过,有时还没读完就感觉此类题目很熟悉,认为自己已经知道题目大意,急于下笔。事实上,题目考查的内容已经改变,陷阱已经设好。因此,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从众多信息中筛选相关内容,还要学会加工提取,更要有耐心。图2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家庭成员和营养片说明书。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从说明书中“捡出”相关信息,这有可能涉及产品规格、建议用量以及产品成分。

(2)剥茧式筛选信息,指向知识连接

阅读文本时,根据题意把有联系的信息抽丝剥茧,用箭头或者图形将筛选好的信息罗列出来,由此分析这道题想考查什么样知识点,逐步找出条件和问题间的数量关系,一层一层、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筛选信息时应避免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无关的信息上。

寻找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即有用信息,排除干扰信息,根据信息链找出关键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审题时注意数量间的关系,留心关键词、关键句,不能忽视细节和词语的含义,也不能凭经验揣测题意。许多学生做错题就是因为在分析信息时过于急躁,不关注关键信息间的联系,或者因思维定式导致出错或思维受阻。对于本题,应筛选出所需的信息,包括产品规格、建议用量,排除产品成分。

(3)切入式筛选信息,指向综合能力

直奔重点,根据问题判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以问题为脉络直切关键信息,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要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进行思考:以什么方式来处理问题与条件的关系?画图、列举还是画思维导图?一种方式不行,就几种方式一起试一试。此外,还要避免思维定式的影响,注重数形结合,有时甚至要将之前的思路全部推翻,重新寻找解题方向。层层筛选信息,这样,遇到再复杂的问题我们也能找到解决方法。针对本题综合信息:想到“建议用量”→找到“建议用量”→分析整理重要信息“就读于星星幼儿园大班的明明和爸爸妈妈”→判断人数为3人→总的每日建议用量为5片→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2.数字解码,分析信息资源,培养求真精神

学生学习过程中习惯了被动接受、点头认同、保留意见,这样看似学习了新知、提升了能力,却丢失了难能可贵的品质——求真。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包含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数学文字语言通俗易懂,数学符号语言概括性强,数学图形语言直观明了。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灵活转化表达,是学生准确阅读文本、提升审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1)分析数学知识:知其然

阅读数学非连续性文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为适应当下和未来生活储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促进学生数学阅读素养的提升。非连续性文本题目的审题是一种解码性的审题,目的是分析材料,筛选并整合文本中的重要信息。教师教学时要对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区别,并分析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比较、梳理,进而学会概括。

例如教学“3的倍数”,学生做图3中的题时,在圈画中观察到3的倍数的特征和2、5的倍数的不同,明白不能只观察个位上的数,还要分析各位上数的和,把图与各位上数的和进行整合,通过数字解码将非连续性文本转化成数学思考,经历分析、比较,抽象出数学模型,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系列过程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直觉。

图3

(2)分析数学本质:知其所以然

很多学生学完“3的倍数”后,了解了3的倍数的特点,即将各位上的数相加,如果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会产生疑问:为什么2和5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就可以了呢?把这个问题彻底弄明白,学生就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了。例如117这个数,百位上的1表示1个百,除以2后没有剩余,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除以2后也没有剩余,个位上的7表示7个一,除以2后有余数,所以117不是2的倍数。同样的,100÷5没有剩余,10÷5也没有剩余,7÷5有余数,所以117也不是5的倍数。而100÷3余1,10÷3也余1,合起来余2,加上个位上的7就是9,9÷3没有剩余,所以3的倍数要看各位上数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而因为除个位外,其他数位上的数都能被2、5整除,所以2、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上的数。这样一解释,学生便醍醐灌顶,在较真、寻真、悟真中识得数学知识的本来面貌,提升数学学习水平。

3.联系身边信息资源,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不是胡编乱造,它可以在生活中感悟。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应用生活题材深化数学教学,对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进行整合探究,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

(1)生活中的“数学化”

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随处可见,如广告、车票、购物清单等,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新问题,灵活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一次测试中,笔者以火车票(如图4)为素材,结合出发地、目的地、乘车时间、车次以及车厢编号等信息对学生进行考查,不仅考查了学生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还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体会学好数学的必要性。

图4

(2)数学中的“生活味”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适当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实现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衔接。减弱数学的抽象性,便于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比如,举办联欢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如图5)。

图5

这个方案涉及需要购买的物品、预计的价格、购买的数量、人均消费等信息,均以图表这样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的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消费观,同时能帮助学生养成做事周密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做事的效率。

总之,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学生能接触到大量、密集的信息,获得许多乐趣,同时能增加知识量和信息储备量,提高信息的利用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审题,促进学生提高从非连续性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猜你喜欢

连续性倍数审题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三招”学会审题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倍数魔法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