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向设计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2022-07-22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553000杨胜涵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12期
关键词:逆向课程标准教学活动

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553000)杨胜涵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550000)韩世明

逆向设计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设计模式,得到了我国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众多国内学者和一线教师对逆向设计如何更好地融入我国教育实际进行了探究。

一、逆向设计的起源及发展

逆向设计的概念可以追溯到70 多年前,美国教育学家拉尔夫·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首次对逆向教学的逻辑进行描述。泰勒指出,逆向教学是一种面向教学目标的设计。但当时泰勒未明确提出逆向设计的概念。20 世纪90 年代,美国课程研究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为解决当时的教育困境,共同编著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书中明确提出了逆向设计这一概念:逆向设计是一种教学设计模式,又称为逆向设计模式,它要求教师在思考如何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先思考学生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哪些证据能够表明学习目标已达成。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逆向设计进入了我国教育者的视野。2001 年,我国迎来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后,教育部组织各学科专家、学者制定新课程标准,并于2017 年印发了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部分学者深入分析了课程改革的要求并提出看法。崔允漷认为要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并提出了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的八个步骤,强调评价要优先于教学活动设计,与逆向设计思路一致。张九洲等认为逆向设计切合课程改革中“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这一要求,符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期望。

逆向设计以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论为基础。笔者以“逆向教学设计”和“UbD”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主题搜索,根据年份和发文量编制折线图(如图1)。可以看出UbD 理论早在1989年便传入我国,而有关逆向教学设计的研究最早出现在2004 年,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并从2017年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

图1 有关逆向教学设计和UbD理论的文献发表年份分布图

二、逆向设计的内涵研究

逆向设计主张教学设计应先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再设置合理的评估方式,最后规划相关的教学活动。传统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往往依据现有教学资源,即教科书内容规划和安排教学活动。与之相比,逆向设计的教学步骤是“逆向”的,但从逻辑上来说却是“顺向”的,符合系统性原则,且更具合理性。一些学者对逆向设计的内涵进行研究,大致有以下观点:

(一)成果导向,评价先行

逆向设计提倡评价设计优先于教学活动。林敏基于逆向设计评价优先的特点,提出逆向设计以评价优先的方式促使教师带着问题对教学活动进行思考,使学习目标的指导性贯穿于教学过程,使各个教学要素彼此依存,相互支持,形成有机联系的综合性整体。荣俊杰等提出学习评价要自然地镶嵌于学习活动全过程,使“目标—评价—教与学”的连接更紧密,帮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聚焦在预设的学习目标上,能有效检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内容的安排是否恰当,同时能对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作出科学诊断,形成闭环式有机整体,实现评价范式服务于学习。

(二)注重理解力的培养

逆向设计是以理解为先的教学设计模式。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认为,大部分说“懂了”的学生可能仅是凭运气理解了知识,而进行逆向教学设计的意图是使更多学生真正理解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为了更好地评价逆向设计的教学效果,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将理解分为六个维度:解释、释义、应用、洞察、移情和自知。吴新静等对理解的六个维度进行了详细描述,列举出不同维度需要解决的问题。何晔等提出理解的六个维度中存在的不足,创造性地将理解的六个维度合并为三个维度,即领会意义、灵活应用和洞察自省。

(三)关注单元教学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单元为逆向设计过程提供了恰当而实际的切入点。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认为:逆向设计的关键设计元素,即核心观点、持续理解。理解的表现太过于复杂和全面,以至于很难在一堂课中得到很好的解决,而更大的单元目标为一堂课提供了设计基础。邵朝友等认为逆向设计是以大观念为中心的单元设计典型思路。由此可见,相对于单课时教学,逆向设计更关注单元教学。

三、逆向设计的实施策略研究

(一)基于逆向设计进行教学设计的流程

逆向设计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确定预期结果。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思考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为解答上述问题,教师需要着重探究课程标准和教学材料,设计恰当的课程目标。第二阶段是确定评估证据。如何判断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知识,这两个问题是第二阶段需要解决的。教师要根据收集到的评估证据制定单元或课程的评价标准。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指出,针对不同层次的内容应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要设计具有真实性的任务,让学生依据真实情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第三阶段是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这一阶段涉及几个关键问题:如果学生要有效地开展学习并达到预期目标,他们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知识和技能?教师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开展教学?要达到这些目标,哪些材料和资源是最合适的?教师应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安排教学活动,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确保各个阶段相互衔接。部分学者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科特点对逆向设计的模式进行了优化,使其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和相关学科特点。如吴佳运用逆向设计对生物学科探究式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充分考虑我国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对逆向设计的流程进行了优化。

(二)实施逆向设计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国内学者针对逆向设计的实施,主要提出了两点注意事项:一是注重评价体系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源于生活,捕捉评估证据是促进学生理解的有效手段。二是慎重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应从重要性出发选择教学内容,使课堂活动目标明确。针对逆向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部分学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要提高分析解读学科课程标准的能力及进行逆向教学设计的能力。评价设计和评分规则的制定对教师的专业判断能力要求很高,教师要重视评价素养的提高。二是要关注单元教学。对单元进行整体性设计更有利于把握需要学生深入理解的内容。

四、逆向设计与一般教学设计的差异研究

为了更好地运用逆向设计,部分专家、学者将逆向设计和一般教学设计进行对比,将两者之间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方面:首先,逆向设计是评价优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一般教学设计是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进行教学评价,而逆向设计重视评价的作用,按照“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活动”的顺序进行教学设计,使得教学评价上承教学目标,下启教学活动,有助于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其次,一般教学设计大多采用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手段单一,忽视学生学的过程,评价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无法发挥评价促进教学的作用。逆向设计鼓励教师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评价方式,立足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真实性任务,使得教学评价不再是结果评价,而是过程评价。再次,逆向设计是结果导向的教学设计。逆向设计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先思考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学习后应该获得什么知识和如何利用知识,是立足输出端考虑的教学设计。在一般教学设计中,教师大多从教什么、怎么教等方面进行考虑,先考虑教材、教法,导致教学缺乏清晰和明确的表现性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最后,两种教学设计方式对教材的重视程度不同。逆向设计提出在充分解读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优选,甚至在课时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对部分内容进行简化处理。而一般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点大多来自教材,教师覆盖性地讲授教材内容。

除以上区别外,部分学者认为一般教学设计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逆向设计则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认为一般教学设计倾向于对知识的讲解,且评价方式单一,很难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而逆向设计提出理解的六个维度,并与学习相结合,据此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评价方式更为全面。

五、逆向设计的现实意义与研究局限及趋势

(一)逆向设计的现实意义

将逆向设计运用到教学中,主要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逆向设计的实施对教师要求较高,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逆向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促使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从而提升学习效果。二是落实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现今各个学科多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而逆向设计以成果为导向,有助于教师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三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逆向设计将问题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以最终成果作为目标把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二)逆向设计的研究局限及趋势

在现今教学领域,逆向设计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但多为理论探索,实践研究较少。本研究综述希望通过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者对逆向设计的深层探索。笔者认为逆向设计的研究趋势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逆向设计评价体系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来看,部分学者以逆向设计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评价体系多为定性评价,少有定量研究,缺乏翔实的数据和测算结果支持,无法从明晰的数据对比中看出逆向设计指导的教学实践是否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二是基于逆向设计的单元教学研究。逆向设计是进行单元课程设计的有效模式,而现有研究多以课时为单位进行逆向设计。单课时教学相对简单,时间较短,教学内容零碎繁杂,以至于无法考虑大概念的深入发展,也难以深入探究基本问题和实践应用。

目前,逆向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该教学设计模式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逆向设计有助于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开发出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是值得教师重视的教学设计模式。

猜你喜欢

逆向课程标准教学活动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逆向而行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逆向思维天地宽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