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试题规律 发现数学的美
——一道高考题引发的探究
2022-07-22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266700王尊甫
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266700) 王尊甫
罗素曾说过,如果正确地看数学,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不仅包括外在的形式美和简洁美,还包括内在的抽象美以及隐秘的理性美。
许多圆锥曲线问题中都有着隐秘的结论和规律。很多结论和规律可以进一步引申和推广,这也充分体现了圆锥曲线的拓展美和奇异美。
一、试题呈现
(2021 年高考全国甲卷理科第20 题)抛物线C的顶点为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直线l:x=1交C于P,Q两点,且OP⊥OQ。已知点M(2,0),且⊙M与l相切。
(1)求C,⊙M的方程;
(2)设A1,A2,A3是C上的三个点,直线A1A2,A1A3均与⊙M相切,判断直线A2A3与⊙M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1)C:y2=x,⊙M:(x-2)2+y2=1;
(2)设A1(a2,a),A2(b2,b),A3(c2,c)。
当a=±1或a=±3,可证直线A2A3与⊙M相切。
当a≠±1且a≠±3时,
因为直线A1A2,A1A3均与⊙M相切,
所以点M(2,0)到A1A2,A1A3两直线的距离均相等,且距离为1。
因此,直线A2A3与⊙M也相切。
二、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升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问题求解之后,笔者与学生进行了交流。学生对解题思路转化印象深刻,并惊讶于结果的奇异美。学生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问题:该圆是不是随意设定的,其圆心位置和半径有无必然的联系?
笔者引导学生利用GeoGebra 软件辅助研究。学生对⊙M的圆心和半径分别进行了调整,发现直线A2A3与⊙M不再相切,这表明⊙M:(x-2)2+y2=的设定是基于某种隐秘的规律,它与抛物线肯定存在着某种联系。
三、问题探究
基于学生的能力基础,笔者将⊙M设定为圆心在抛物线轴上的圆,并提出问题:
设抛物线C:y2=2px(p>0),已知⊙M:(x-x0)2+y2=R2(R>0),设A1,A2,A3是C上的三个点。若⊙M是△A1A2A3的内切圆,试分析x0与R应满足的关系。
我们不妨先借助图像的对称性,由特殊位置入手探究。
当A1为坐标原点时,则必有A2,A3关于x轴对称。
不妨设直线A1A2的方程为x=my,
与抛物线C:y2=2px(p>0)方程联立得y2=2pmy。
因为⊙M是△A1A2A3的内切圆,所以点M到直线A1A2,A2A3的距离均为R,
基于此,可得到以下结论。
结论1设抛物线C:y2=2px(p>0),已 知⊙M:(x-x0)2+y2=R2(R>0),设A1,A2,A3是C上的三个点,若⊙M是△A1A2A3的内切圆,则必有x0=
四、揭示本源
从以上探究过程可以发现,只要⊙M是抛物线C某一内接三角形MNP的内切圆,那么就必定满足:设A1,A2,A3是C上的三个点,直线A1A2,A1A3均与⊙M相切,那么直线A2A3与⊙M必定也相切。
结论2已知抛物线C:y2=2px(p>0),动点A(x1,y1)在抛物线上,由点A引抛物线某内接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切线分别交抛物线于点B,C,则直线BC必与该圆相切。
如果推广到椭圆和双曲线,也有类似的结论。
结论3已知椭圆动点A(x1,y1)在椭圆上,由点A引椭圆某内接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切线分别交椭圆于点B,C,则直线BC必与该圆相切。
[例题]已知椭圆在椭圆上,且点A是椭圆的左顶点,点M,N关于x轴对称。若圆E:x2+y2=r2(r>0)是△AMN的内切圆。
(1)求r;
(2)点P(x0,y0)是椭圆上任意一点,由点P引圆E的两条切线分别交椭圆于点S,T,则直线ST必与圆E也相切。
解析:(1)由题意知,点A(-2,0),设M(r,yM),则r2+4yM2=4,
且原点O到直线AM的距离为r,因此有
因此,直线ST与圆E也相切。
本题的第(1)问以椭圆中的特殊位置开启思路,以图形的对称性为切入点,形成简洁的求解思路。第(2)问则将特殊位置推广至一般位置,以探究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进而揭示其中隐秘的规律。
如果继续深入探究,可得到:
若圆O:x2+y2=r2(r>0) 是椭圆1(a>b>0)的内接三角形的内切圆,则必有r=
结论4已知双曲线动点A(x1,y1)在双曲线上,由点A引双曲线某内接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切线分别交双曲线于点B,C,则直线BC必与该圆相切。
五、总结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美,运用数学美的感染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有序结构和解题方法体系,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真和美的追求,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教师应充分挖掘美育素材,抓住有利时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
在本文中,笔者从一道高考题出发,经过大胆的猜想与严谨的求证,最终得到了题目背后隐秘的规律,感悟到圆锥曲线结论中的奇异美与统一美,这正是数学探究的魅力。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实现经问题的合情推理步入深度的数学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在以“美”为感性追求的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对“真”的理性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