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文旅融合研究专著出版态势*

2022-07-22韦小良周寒琼

中国出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专著文旅学术

□文│韦小良 周寒琼

文化和旅游融合(以下简称文旅融合)放大了旅游载体属性的国家、社会、民族文化外延,提升了“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的实践可能性,是学术研究的热点,相关学术专著成果丰硕。相较于报纸新闻的主题及时性和学术期刊的主题聚焦性,学术专著是学科知识发展的主题深度凝聚,是研究历史路线的基础材料。基于专著出版信息,可以对研究主题、历史演进和前沿热点进行态势可视化分析,呈现研究主题内在动力演进关系。因此本文运用可视化态势分析思路,探究文旅融合研究学术专著出版数量分布、作者网络、出版机构、主题脉络、历史进程、未来趋势,厘清文旅融合研究专著出版路线,为文化和旅游主题研究提供借鉴。

一、数量增长,基本态势专业性强

对已出版的著作进行历史分析,是衡量学术专著出版趋势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依托“读秀”知识数据库,作为文旅融合研究著作分析的数据来源平台。笔者采用读秀数据库的专业检索,参照文旅融合主题最新研究成果,检索条件为关键词:“文化+旅游”“文旅融合”“红色旅游”“旅游演艺”“非物质文化”等,检索时间为2021年2月23日,手动剔除图片集、手册等非著作类图书信息,逐篇剔除与文旅融合研究主题无关的数据,共得到1722条有效数据。

专著出版数量的时间趋势曲线可动态反映该学科领域研究数量聚集情况(见图1)。其中小方块折线代表年度专著出版数量走势,黑色横断线代表年度专著出版数量指数拟合曲线,黑色点状线代表年度专著出版量三次拟合线,统计发现两种拟合曲线的拟合优度(R2)都超过70%。在统计上可以认为,文旅融合学术专著出版数量呈增长趋势。[1]

图1 我国文旅融合研究专著出版量统计图

出版社是研究主题从思想理论到铅字刊印的实施者,也是学术专著出版面世的见证者。出版社信息中,综合排名最高的是中国旅游出版社,作为旅游研究专著出版的领头羊,出版了杨力民著《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易小力著《文化遗产旅游管理研究》等全旅游领域的学术专著,出版主题范围与领域全覆盖。排名次之的出版社是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王欣著《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研究机制与模式》、时少华著《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发展研究——个实证研究的视角》等大部分旅游文化研究领域的专著,更加具有学理性和学术性。再次之是中国科学出版社,其中光映炯著《文化与旅游》,崔琰、张曼著《关中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等,都是从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相互发展的历史高度研究文旅关系。

二、因时而变,研究主题立足中国放眼世界

对我国文化和旅游研究的学术专著研究主题进行聚类(见图2),结合研究关键词的词频与权重,兼顾被引频次和发表时效性,[2]对我国文旅研究专著主题脉络进一步分析,重点探究主要研究主题及其阶段演变。

图2 我国文旅融合研究专著主题聚类图

1.主题脉络

中国旅游文化主题研究。学术专著出版是该研究主题内容聚焦的集中展现,第一个核心高频词是中国旅游文化,说明绝大多数学者在持续关注我国旅游发展中特色旅游文化。时间距离最近兼被引较高的是2019年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邹本涛、张利民、曲玉镜著《中国旅游文化新论》。该主题被引频次最高的专著是2001年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国洪著《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其也是我国文旅研究被引数量最高的专著。

历史文化主题研究。历史文化主题学术专著是对旅游过程中记忆性和发展性内涵的聚焦,也是对我国特有的历史情感表达。历史研究让读者更大范围凝视我国旅游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时序性和空间性,放大历史可继承性,凝聚旅游体验过程中的历史人文景观。时间距离最近兼被引较高的学术专著是2019年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谢正发著《文化旅游与经济增长:基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视角》,被引频次最高的是1998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邵骥顺编著《中国旅游历史文化概论》,其从历史时空角度反观旅游文化。

产业主题研究。体育产业链接文旅健康产业,金融产业开启文旅市场弹性,科技产业放大文旅表现方式,信息产业集成文旅时空形态,知识产业跨维度实现文旅体验,各种产业领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最新且被引较高的学术专著是2019年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佘曙初著《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经济协同发展研究》,被引频次最高的是2008年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刘吉发等著《古都历史文化产业开发研究:西安历史文化旅游开发战略》。

非遗主题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专著研究和出版,凸显了我国文旅研究的文化丰富性和历史性,扩展了原来非遗只研究点和线的问题,将我国瑰丽多姿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在深度和广度中。最新且被引较高的学术专著是2019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张希月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利用价值评价及开发利用研究》,被引频次最高的是2006年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朱路平译《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

资源开发主题研究。文化和旅游行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对文旅资源体量普查、等级分类、标准制定、机制构建、路径导入、价值重塑与文化再现等的深入探究。最新且被引较高的学术专著是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武汉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被引频次最高的是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杨寿川主编《云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丝绸之路主题研究。第六个核心高频词是丝绸之路,说明我国文化和旅游研究的内涵属性具有时代精神特征,也具有人类历史文明交融的广泛意义。这种依托于国家发展战略的主题研究,既是植根于我国特有发展理念的学术实践,也是对外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延伸。最新且被引较高的学术专著是2019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徐峰著《丝绸之路旅游文化考》,被引频次最高的是2016年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树民、王会战主编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合作发展研究》。

2.主题演变

结合图1中出版数量曲线图中研究数量高峰期,对每个阶段专著文献信息进行二次聚类,可将我国文旅融合研究专著出版分为三个阶段。

我国文旅专著研究第一阶段是1987—2004年,表现特点为从历史研究到地方研究。研究主题主要表现为对我国历史文化和地方旅游文化的研究,其中“历史”词频达24次,并且大部分表现为丛书系列的专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把“大力发展旅游业”定位为创外汇、促往来,此后旅游业发展迅猛,大事不断。实践活动是推动学术专著研究的主要力量,2004年成为第一个研究高峰期,这一时期出版的图书大都呈现了我国历史旅游路线和旅游地域特征。

我国文旅专著研究第二阶段是2005—2016年,表现为从专业建设到人才培养。2012年“旅游管理”学科升级;2015年“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开始实施,2016年全域旅游开局,导游证考试全国统考开始,文旅研究从专业建设大踏步向人才培养过渡。这一时期专业、教材等成为最高词频,为当时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我国文旅专著研究第三阶段是从2017至今,表现特点为从旅游媒介到文化认同。“翻译”“认同”“弘扬”等词频开始上升。2017年,世界旅游联盟在成都成立,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组建,文旅发展迎来大机遇大平台。这一时期出版的专著立足将中国的文化通过广泛的旅游媒介解读给全世界,让中国的文化认同走向多语种国家。

三、对未来出版趋势的思考

研究并掌握文旅融合主题的学术专著出版情况,不仅对于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于文化自信的身份认同具有科学管理意义。我国旅游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形式,未来的专著研究出版趋势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出版内容、出版手段三方面。

运用跨学科方法。我国文化研究更多来源本土质性方法,注重逻辑思辨视角下的背景和意义探寻,我国旅游研究重视西方的量化方法、管理学或经济学视角下的标准化对话,如何从研究方法上贯通文化和旅游的学术交流,建议从跨学科的方法出发,创新研究思路,采用符号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研究方法,可能更满足各类学者探究事物本源的学术诉求,更契合人民群众追求朴实阅读的精神价值。

注重高质量内容。出版高质量内容一直是读者眼球聚焦点,也一直是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内容为王,不仅体现在新媒体的宣传渠道,也体现在学术专著出版领域。优秀的文旅融合图书成果内容,旅游如何凸显文化认同,文化如何增强旅游体验,这些课题不仅挑战着出版领域的学术探索,也促进着学者自身的文化使命升级:学者研究文化旅游,其实也在通过一种类似旅游体验,传播文化本身。[3]精益求精的学术研究内容,是人民群众社会文化和个性文化的需求所在。[4]

融合新技术出版。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研究本身,也给学术研究出版带来机遇。高科技手段层出不穷,倒逼文化和旅游专著出版不断思考:出版内容公开性与限制性的平衡,市场文化性与商业性的挑战,研究理论性与实用性的均衡,思想本源性与时代性的压缩。[5]如何可视化高效率地呈现文化和旅游,融合高科技手段思考研究出版行业,势在必行。

正如迈克尔·巴斯卡尔在《内容为王——出版业的颠覆与重生》中所说,各国文明与文化,正是不断通过图书、期刊等出版形式,得到弘扬与保护。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源性、革命文化的创新性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性,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载体也正在不断放大这些特性,而文化和旅游学术专著出版正将这些特性深刻形象地阐释在世界面前。

猜你喜欢

专著文旅学术
专著《众神狂欢》节选(评论)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学术动态
专著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