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历史主动 书写时代史诗
2022-07-22陈慧慧
高 民 陈慧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定位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地位和作用,深入总结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实践探索和丰富经验,深刻回答事关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方向性、战略性问题,创造性提出并解决了我国文艺面临的一系列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理论命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是一篇关于我国文艺发展的纲领性文献。讲话中提出的“五点希望”,涵盖了文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创作立场、创作理念、历史责任、成长方向等方面,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尤其是讲话鲜明体现出的开辟未来的历史主动精神,为我们认识新时代文艺的本质以深深启迪。
在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在本次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号召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大历史观意味着我们要秉持一种整体化的文明思维与历史意识,在回顾往昔、直面现在、开创未来的维度上,在立足中国、环顾世界、纵贯古今的视野中,考察历史演变规律。只有树立纵深而广阔的大历史观,才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才能更加精准锚定文艺坐标、更加明确回应时代课题、更加坚定人民立场。
认清历史方位,锚定文艺坐标。辨方位而正则。认清历史方位,锚定时代坐标,是明确文艺前进方向、确定发展战略、增强历史自觉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当前,我们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对中华民族来说,这是迎来实现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新时代;对科学社会主义来说,这是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新时代;对中国人民来说,这是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对整个世界来说,这是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智慧和方案的新时代。可以说,近代以来的一切期盼与追求、探索与奋斗、积累与创造,汇聚于新时代,绽放于新时代,成就于新时代。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文艺工作放在马克思主义宏大历史视野中观察,强调文艺对整体事业的推进作用。立足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不仅需要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更需要精神文明的极大发展,需要文艺培根铸魂凝聚起磅礴伟力。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在贯穿古今纵向尺度和融通中外横向尺度的交织考察中,感受和把握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砥砺前行的铿锵脚步与豪情壮举,描绘和展现党带领人民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壮阔画卷,用自强不息精神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不断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把握历史主动,回应时代课题。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历史的标识。人们对时代的认识,很重要就是通过文艺作品来感知、来体验。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在当下具有激励作用,往往还构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共同回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历史主动精神,是对大历史观基本要求的生动诠释,强调人民作为历史主体,要在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顺应历史大势,担当历史使命,勇于开辟未来。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强化政治责任、强化历史担当,以更高的站位、更敏锐的触觉,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以充沛的激情、细腻的笔触,记录时代、聚焦现实、礼赞英雄、讴歌人民,用精彩的文艺活动展现新思想指引下改革发展新变化、人民群众新面貌、社会生活新风尚,用丰富的文艺成果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人民立场,书写人民史诗。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这既是对唯物史观的精辟阐发,也是树立大历史观的必然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作为文艺的表现主体和服务对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聚焦人民,把人民的冷暖悲欢揣在心中、喜怒哀乐倾注笔端,让千千万万人民大众成为文艺作品和舞台中央的主角,忠实记载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丰功伟绩和精神风貌,让时代和历史的画卷为人民舒展。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润物无声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春风化雨地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情操,不断引领、支撑和滋养着人们精神世界的建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在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惠民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取得丰硕成果。从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潮涌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诗歌朗诵音乐会《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歌咏文艺演出《永远跟党走》、大型美术创作工作工程《百年江苏》,从报告文学集《最美江苏人》《雨花忠魂系列丛书》到《向时代报告》《向人民报告》,以及闪耀理想与信念之光的话剧《雨花台》、苏剧《国鼎魂》、歌剧《周恩来》、昆剧《瞿秋白》、锡剧《烛光在前》、扬剧《阿莲渡江》、电影《守岛人》等等,江苏文艺家以充沛的激情、细腻的笔触,记录时代、聚焦现实、礼赞英雄、讴歌人民,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鲜明提出把江苏“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的目标,明确要求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创作生产体系,推出更多彰显江苏精神、时代气象的扛鼎之作,构筑新时代江苏文化艺术高峰。深入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必须强化思想价值引领,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文艺创作的“精神灯塔”和“价值航标”;必须坚持正确创作导向,引导文艺工作者不断提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能力和自觉,以“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投身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在“身入”“心入”“情入”中创作出反映新时代、具有大气象的精品力作;必须加强创作规划引导,围绕迎接庆祝党的二十大召开、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等重大历史节点,聚焦现实题材、重大革命题材和历史题材等,特别关注“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感人故事,有针对性地策划重点选题和创作方向,健全重大题材文艺创作联席会议制度,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