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青年人才
2022-07-22刘继红
刘继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目标指向、方法途径、着力重点,为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青年人才,确保红色江山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把握时代要求:锚定青年人才培养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对该院青年研究生寄语:“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的目标,可谓生逢其时、责任重大。”展望未来,当下高校青年学生的人生黄金期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基本吻合。为了激励青年学生将人生黄金期的创造力、贡献力充分发挥出来,高校应该根据新时代对于青年的要求,锚定立德树人的使命,同时,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型青年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新赛道,重视这一赛道是教育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不是要求所培养的人才非得去创业,而是要提高他们的认知,引导他们从强调成绩、竞争和学科学习的思维与行为,转向强调能力、合作和自身价值的思维与行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本质是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强化他们应对未来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意识、胆略、勇气,增强他们创业过程需要的创造与创新能力、拓展资源能力、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
培养高水平复合型青年人才。当今时代有一重大特征,即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这一特征要求青年人才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和很强的复合能力,要求高校将培养高水平复合型青年人才作为新使命。复合型人才掌握了若干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了若干个岗位的工作能力,并且可以让这些知识与能力融会贯通,发挥出最大效用。我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涌现了更多的新技术、新岗位、新行业,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复杂。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为现阶段发展的当务之急。高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强化主动融入、主动接轨的意识,大力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培养国际化开拓型青年人才。国际化开拓型青年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知识结构的高层次开拓型青年人才,国际化开拓型青年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宽广,能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他们熟悉国际惯例,善于进行跨文化沟通。培养国际化开拓型青年人才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必要保障,高校应该积极采取中外联合培养人才、聘请外国专家任教等方式履行好培养国际化开拓型青年人才这一使命。
丰富实践活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为了履行好青年人才培养新使命,不少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进行了新的探索。
开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示范班”。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些“双一流”高校开设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示范班”,为全国高校推进“青马工程”提供示范和引领。示范班为青年学生精心设计培养方案,广泛邀请各领域的一流名师授课,并通过理论学习、红色教育、实践锻炼等三大培养机制,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的理论素养,凸显了加强青年政治引领的功能效应。
开设“研究型人才培育班”。对于“研究型人才培育班”的青年学生的培养,学校依托国家级或省级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育平台和创新教育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的青年学生科研计划体系。同时,聘请专家作学术报告和学科前沿情况介绍,对青年学生进行科研、创新训练,激发青年学生从事科研工作与创新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开设“应用型人才强化班”。为了高质量培养面向企业就业的青年人才,有些应用型院校将企业的需要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开设“应用型人才强化班”,重点培养能满足企业需要的能力型人才。有的院校还建立起与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协作共同体,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范围,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由单一主体参与的封闭型向多方协同教育的开放型转变,提高了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开设“教学实验班”。为了增强青年人才培养与社会对教师需求的契合度,有些师范院校面向中学教师方向的青年学生开设了“教学实验班”。该类型的实验班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老师担任班主任,重点培养青年学生们担任教师工作的技能。“教学实验班”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竞赛,全面为青年学生选择教师职业打下基础。
优化对策措施:追求青年人才培养新成效
培养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青年人才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在推进过程中持续优化对策措施,才能不断取得新成效。
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思想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高校要充分挖掘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的思政元素,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并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更加注重对青年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刻的理论阐释,把道理真正讲到青年人的心里去。要用历史之远映照现实,从思想深处打动青年学生;用未来之远引领当下,激发青年学生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
建立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要不断丰富青年人才的能力培养内容、创新培养模式,大力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等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项目,建立和完善拔尖创新青年人才早期培养制度,对于“好苗子”,要早发现、早跟踪、早培养,突破常规培养方式的束缚。
形成学科融会贯通、交叉碰撞的青年人才培养机制。为了有效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高水平复合型和国际化开拓型青年人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必须打破学科各行其是、平行发展的运行模式,建立学科融会贯通、交叉碰撞的机制,鼓励各个学科的学者勇于走出自己的“蜂房”,打开视野,善用融通思维与交叉思维,提升学术水平。同时,也要注重青年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锻造,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空间。
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了教师对于教育、对于学校的基础性作用,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在青年人才培养中,高校必须抓住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学科带头人锻造”工程、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改革、举办教师技能比赛等措施,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