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历史思维的高考复习策略
——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试题为例

2022-07-22新疆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1期
关键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课程标准考查

新疆 孔 军 李 敏

自《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研制以来,高考逐渐以学科相关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解决学科相关问题的能力。“各学科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确定与学科相适应的核心价值的具体内容,确保将核心价值落实到每个学科的考查中;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是构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或基础,它们也是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以学科素养为导向进行界定的。”因此,教师应研究高考真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高考题所考查的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和历史思维,如此高考复习将事半功倍。

一、依据《课程标准》体系寻定主干知识

2016 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尝试建构“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近年来,高考评价体系的理念和要求已经不断地在命题中得到体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凝练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制了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强化了《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教学和考试评价的指导。《课程标准》颁布后,高考评价体系的研究进一步加强了高考评价与教学的衔接,积极对接融合《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其指导下的命题成效更加显著。依据《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笔者总结2016 年以来高考历史真题的规律和特点,明晰高考对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诉求。

近几年各地高考卷多次对“抗日战争”相关知识进行了命题,其中多数相关考题都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高考考查的频次、《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知识体系角度分析,抗日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教学的“主干知识”,也是学生的“必备知识”。“必备知识是在梳理高校专业学习要求的知识内容、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历年高考考查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删繁就简、掇菁撷华形成的。”

高考历史甄选必备知识的原则有利于高考与《课程标准》的衔接;有利于高考与中学教学的对接;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历史知识体系。高考考查的必备知识是学生整体掌握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包括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和关键能力,充分彰显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循此思路,设计教学和高考复习,可以更好地发掘高考“以考导教”“以考促学”和“以考育人”的功能。

二、研究高考真题 培养历史思维

高考历史题的命制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界定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突出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就是指历史思维能力,因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本质属性是由历史思维能力规定的。”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决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以历史思维能力为基础,历史学科的能力培养是历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历史思维能力的水平,决定着历史素养的程度。”因此,历史思维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笔者根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借鉴英美等国历史学科“核心概念”“第二层次概念”,从“时空思维”“相似与不同”“延续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和“证据思维”等角度,以近几年高考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关试题为例,尝试探索高考复习策略,恳请方家斧正。

示例一:时空思维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5 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其中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奠基石。历史学科是建构在时间基础上的学科,时序观念和空间观念是进行历史思维活动和发展历史意识的基础。“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有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如2017 年全国卷Ⅰ第30 题和2018 年全国卷Ⅱ第30 题。据“陕甘宁边区政府”“抗日根据地”可知,两题时空背景是全民族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结合“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和“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内涵便跃然纸上,它激发了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抗日热情,从而适应民族战争(抗日战争)。

示例二:相似与不同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历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历史比较的基础”。比较辨识历史事物的相似与不同;认识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独特性,能够增进彼此的理解、消除偏见,培育相互尊重、互相包容的价值观,达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同时,还可以“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通过相似与不同的历史思维,可准确区分历史概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本质特征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抗日的阶层和力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群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壮大,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群众组织的壮大,是中国共产党影响力提高的表现,反映出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避免学生错选“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依据相似与不同,统一战线本质内涵得以明晰,容易与其他概念进行区分,学生可以轻松排除统一战线设置的干扰项。2021 年全国乙卷第29 题提到1934 年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革命领导者、组织者的工作方法是指出革命任务,联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赢得群众的支持完成革命任务。这与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当时可以团结的力量不符,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2021 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10 题以淞沪会战和百团大战形势图为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主战场由正面战场转移到敌后战场。上述两题场景都与统一战线内涵不同。

示例三:延续与发展

现在与过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延续和变迁是历史的重要特征,是鉴往知来的基石。

延续与变迁是多国公认的历史思维。如英国将“变革与传承”列为《英国国家课程标准》的历史核心概念;澳大利亚将“变革与传承”列为《澳大利亚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历史思维。将“延续与变迁”的思维运用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中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将课程内容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置于时空框架下,对其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等进行观察、理解和解释……认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

1937 年以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团结农民、地主、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等一切抵抗日本侵略的力量,最后联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为推翻蒋介石独裁统治,又建立了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最终实现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适应了工作重心的转移、经济的恢复、体制的改革以及制度的重建需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建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一步得到巩固,它调动各阶层一切积极因素,对社会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在长时段中,从相似与不同的视角审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五次统一战线,其相似之处便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一精髓不断的延续与发展;其不同之处便是团结的力量和任务,会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见,“延续与发展”是历史研究和历史解释的重要思维。

示例四:原因与结果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这是历史学的主要任务决定的,“历史学的任务之一,就是透过历史上纷繁复杂的偶然现象来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即历史的必然性”,也是历史学承担的教育功能的内在要求。历史客观规律更多指向历史现象产生、演变及消亡的内在原因,即历史必然性。因此,原因与结果是历史思维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解释要依托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因果关系”。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华事件,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受共产国际倡议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影响,1935 年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明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共产党不断努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以及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中国共产党联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始终坚持领导、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示例五:证据思维

历史贵在真实。“‘真’是史学的本质属性,正如‘美’是艺术的本质属性一样……历史知识的真实性来自史料的可靠性和运用的合理性。”历史学注重史料证据的搜集、辨析和解释。“对历史的叙述、理解、解释、评判等都要建立在史料证据的基础上。具有实证意识并学会运用证据,既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核心问题,还是形成历史思维的重要途径。”历史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真实性的态度,教授其辨析历史真伪的方法;重视学生实证精神的形成;从而实现求真育善,以史育民的目标。“凭证据说话是理性的民主和法治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知识和能力的最佳途径。”

2017 年全国卷Ⅱ第30 题兼顾各阶级的共同利益,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依据史料实证思维,需呈现抗日民族政权的三三制和“减租减息”政策的史实及史料。

三、转变备考思路 提升复习效果

(一)聚焦核心价值 确定主干知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陷入深重危机到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和国际地位提升的起点。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积极倡导建立、始终不渝坚持领导和维护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的聚集抗日力量,凝聚民族认同。中国共产党也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革命事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领导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对培育学生爱国爱党相统一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是涵养学生“核心价值”的必备知识,也是复习备考的主干知识。

(二)整合历史思维 构建知识体系

笔者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主线,整合历史思维,构建知识体系。据抗日战争特定的时空背景,认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在时空流变中,观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似与不同,认识其演变和发展,了解正面、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的事迹;理解其本质内涵和特点,从而理解全民族抗战形成的原因和内涵,进而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从史料实证视角,论述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等。如此,学生既习得了学科知识,培养了核心素养,也提高了复习备考的有效性。

(三)遵循历史思维 提高复习效果

依据高考试题,遵循历史思维进行知识拓展与仿真模拟命题。既可以涵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活化和夯实学生必备知识,也可以增强高考复习的预见性。教师在评讲2017 年全国卷Ⅰ第30 题时,可从史料实证角度,补充“三三制”“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相关知识,命制仿真试题。这有利于改变高考试题评讲过于关注答题技巧、解析选项正误和盲目补充相关知识的现象;逐渐探索挣脱题海战术和机械训练的方法。

基于历史思维研究高考真题,透析高考核心功能、考查要求和内容,发掘高考“引导教学”的指挥棒作用。学生既可以巩固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也可以涵养必备品格和核心价值。这应该是教学和备考共同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课程标准考查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依托《课程标准》的一轮复习侧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八路军军政杂志》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贡献
论毛泽东抗战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特征
抗战期间任弼时出使共产国际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