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2022-07-22顾景辉李卫东
刘 振 杜 珊 顾景辉 李卫东 刘 燕
1.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026;2.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北京 100026;3.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北京 100026;4.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处,北京 100053;5.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脑病科,北京 100020
慢性偏头痛指头痛频繁发作每个月>15 d,持续3 个月以上,是一种临床常见严重的偏头痛类型[1]。偏头痛的总体患病率为14.4%,是第六大致残性疾病[2],其慢性化也成为趋势,全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偏头痛患病率为0.9%~5.1%[3]。慢性偏头痛因其病程长、反复发作,疼痛程度剧烈,严重困扰患者生活,同时常可引起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等,还与诸多如焦虑、抑郁、躁狂等精神类疾病相关[4],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负担[5]。鉴于慢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6],目前西医临床尚缺乏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仅以缓解症状为主,使该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和良好的控制[7-8],临床上一直在寻找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案[9]。
传统中医认为慢性偏头痛归于“头风”范畴,历代医家对其论述颇多[10]。中医药治疗能够“整体调节”,在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缓解头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优势[11]。现阶段中医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不少治疗慢性偏头痛效果较好的方药[12-13],但对偏头痛慢性化的诊断到治疗均缺乏系统的探讨。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现阶段中医药治疗慢性偏头痛的文献进行分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挖掘手段,探讨中医药复方对慢性偏头痛治疗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本研究选择的数据库为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数据库等电子期刊数据库,以题名、主题词、关键词为检索入口,检索式为:(偏头痛or 慢性偏头痛or 顽固性头痛or头风)and(中医or 中药or 中草药or 中医药)。对2013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以来报道的以中药复方为主治疗慢性偏头痛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和筛选。
1.2 文献纳入标准
①2013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的中药复方、中药复方联合针灸、中药复方联合西药、中药复方联合其他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偏头痛的各种临床文献和硕博士毕业论文。②纳入文献诊断标准符合下列标准之一:临床观察病例选择的诊断标准符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1]慢性偏头痛诊断标准;或者符合《神经病学》[14]诊断标准;或者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5]中慢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③病例样本量>30 例。④有确定的临床疗效的文献。
1.3 文献排除标准
①中药复方方药记录不全。②经验性、综述性、理论探讨性及个案报道。③重复发表研究文献,本研究仅选用1 次。
1.4 数据预处理、量化及数据库建立
以《中药学》[16]为基准对检索文献的中药名称进行规范,确定中药正名,保证中药名称的统一,建立Excel 数据库。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Excel 2019 对数据库里的中药使用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0、SPSS Modeler 18.0 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频数分析
通过筛选共有符合标准的文献236 篇,涉及255 组方剂,文献研究建立的数据库中共录入中药165 味,其中发现高频中药36 味(频次≥27 次)。见表1。
表1 常用36 味高频中药(频次≥27 次)
2.2 药物分类
对高频中药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示药物类别以活血化瘀、平肝息风、补益气血药居多。见图1。
图1 高频中药分类统计
2.3 药性统计
统计高频中药药性,每一味中药对应一种药性,其中药性为微寒、微温者全部统计为寒、温。统计结果示药性以温性药物居多。见图2。
图2 高频中药药性分布
2.4 药味统计
统计高频中药药味,其中每一种中药可对应多种药味。统计结果示药味以辛味药居多。见图3。
图3 高频中药药味分布
2.5 归经统计
统计高频中药归经,其中每味中药可归属多条经脉。统计结果示归肝、脾经的药物居多。见图4。
图4 高频中药归经分布
2.6 关联规则分析
运用SPSS Modeler 18.0 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Apriori 算法,设置最低条件支持度15%,最小规则置信度85%,最大前项数5 等条件挖掘方剂中潜在中药组合,共得核心组合23 组。见表2。
表2 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15%,置信度≥85%)
2.7 聚类分析
运用SPSS Statistics 20 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Ward 联接法,度量标准选用二分类的平方Euclidean 距离,取类间距离10,聚类结果见表3,聚类情况见图5。
图5 高频中药聚类分析树状图
表3 高频中药聚类分析
3 讨论
通过分析文献筛选出高频中药36 种,其中川芎在处方中出现频率极高,占81.2%。这与“川芎为治疗各类头痛的要药”[6]观点相一致。同时现代研究川芎对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具有镇痛、抗炎、抗氧化、细胞保护等作用[17-20]。故无论风寒或湿热或虚瘀所致慢性偏头痛,川芎均可随证治之,如李东垣言“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
高频中药分类以活血化瘀、平肝熄风、补益气血三类药物最多,这与现代研究认为慢性偏头痛久病致虚致瘀、久病入络为其主要病机相符[21]。同时在高频药物中发现全蝎、地龙、蜈蚣、僵蚕等大量虫类药物,因伏邪瘀滞脉络,临床非常规辛味药物所能奏效,通络须加虫类药物搜剔经络,方能去除久积之伏邪[22]。
高频中药中性味以温药居多,以辛为主,归肝脾经。从性味来讲,辛温药物能行能散,辛散温通有开坚结、祛寒邪、达郁气、散瘀血之效,可助阳行阴、宣通经络以达止痛之功[23-25]。就其归经而言,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升清,全身气血条畅赖此二脏功能协调,若失调则气滞血瘀[26-27],因此常常肝脾同治使气机调、瘀滞通。
从关联分析结果发现药对以川芎为核心药物,其中药对川芎-甘草、川芎-白芍、川芎-白芷、川芎-当归出现频率最高(≥90 次)。除常见药对外,发现一些新的药对组合如川芎-细辛、川芎-全蝎、川芎-防风、川芎-蔓荆子、川芎-地龙等,这些新的药对特点是同属祛风药物,能搜风疏风,相须为用,增强祛风止痛功效。
从聚类分析中发现聚一类用于瘀血阻滞所致头痛;聚二类1 组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头痛,2 组用于痰浊所致头痛,3 组用于风湿夹虚所致头痛;聚三类用于肝火上炎所致头痛;聚四类用于外感风寒所致头痛,聚五类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痛[28]。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慢性偏头痛用药与外感风寒湿邪、痰浊、气郁与血瘀等阻滞脑络,不通则痛及气血亏虚、髓海不足等脑络失养,不荣则痛的病机相合[16]。
综上,通过对文献用药分析发现治疗慢性偏头痛用药以活血化瘀、平肝熄风、补益气血等类药物为主,大多选择药性属温、药味属辛、归肝脾经的药物,另外还发现一些如川芎-细辛、川芎-全蝎等治疗慢性偏头痛的新的药对及药物组合。针对此结论可结合慢性偏头痛发病机制展开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为慢性偏头痛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行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