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调查分析
2022-07-22黄骏瀚廖美林
□杨 剑 黄骏瀚 廖美林
本文以H 学院410 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与宣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创新创业师资与授课等六个维度对H 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探究H 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存在的痛点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5G 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不断凸显。国务院办公厅2021 年9 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也指出,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H 学院是一所由独立学院转设而来的民办本科学院,该校历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目前该校创新创业教育也遇到瓶颈。本文希望通过对H 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调查,发现该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痛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进一步推动该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H 学院大一至大四级的在校大学生,采取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按不同专业、不同年级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电子问卷410 份,回收402 份,回收率98%。调查样本的年级、专业、性别构成如下表所示。
调查样本构成
从上表可知,样本涵盖各年级、各专业,调查数据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一般情况,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二)方法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H 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在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由28 个问题构成,总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调查,主要是对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提问,包括被调查者性别、年级、专业,共计3 个问题;第二部分从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与宣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与授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创新创业类赛事及活动组织、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创业帮扶与激励七个维度提问,共计25 个问题,是问卷的主体部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与宣传
调查结果表明,H 学院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满意度整体是较高的,有23.17%的同学非常满意,有28.54%的同学比较满意,基本满意的同学占比38.78%,持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态度的同学合计占比9.51%。学生对于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宣传上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前面数据非常接近,只是持比较满意态度的同学占比由28.54%上升至29.51%。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
在开设的创新创业类教育课程与本专业的结合度方面,持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态度同学的占比分别是22.44%、29.27%、38.98%,表示不太满意及非常不满意的合计占比9.31%。在创新创业类课程开设数量满足学生需求方面,有18.78%的同学认为完全能满足,有29.27%的同学认为比较能满足,有41.46%的同学认为基本能满足,有大约10%的同学认为不能满足需要或完全不能满足。对已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授课内容评价方面,选择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的占比分别为20.24%、29.76%、40.49%,有6.34%的同学表示不满意,3.17%的同学表示非常不满意。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选择方面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创新创业技能、知识和实践方面课程,调查表明有90%的同学选择(多选)了“个性化辅导”“创业技能”“创业实践”“市场营销”“财务税收”等课程,只有不到10%的同学选择了其他方面。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与授课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安排,有17.32%的同学表示“非常满意”,有35.12%的同学表示“比较满意”,40%的同学表示基本满意,不足8%的同学表示“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总体上看目前学生对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安排是满意的。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选择建议上(多选),大约有60%以上的同学认为“成功创业者”或者“企业管理专家”人士比较合适,也有20%以上的同学认为“本校专职教师”“技术专家”“政府及学校管理人员”“风险投资或银行管理人员”人士比较适合。对于创新创业师资建设建议方面,55.12%同学认为应该“扩大师资力量投入,安排更多的教师负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占比,73.7%同学认为应该“优化教师团队结构,安排专业性更强、经验更丰富的教师负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62.68%的同学认为应该“优化教师的授课方式,让授课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不到34%的学生认为“应该强化教学内容,更加突出创新创业专业知识传授”。对于创新创业课程老师授课方式,大约有92.2%的同学是持满意态度,极少部分同学表示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有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授课方式建议(多选),调查结果表明:大约有50%以上的同学希望是以“讲座、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创业模拟”的授课方式,30%以上的同学希望是“咨询答疑”“课题授课”的授课方式,选择其他方式的极少。
(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整体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持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态度的占比为分别是15.37%、34.63%、42.93%,持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态度的同学合计占比为8.07%。创新创业实践场所与设施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重要基础条件,数据结果显示:对学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孵化基地等场所的建设、使用情况有17.32%的同学表示非常满意,42.93%的同学表示基本满意,31.22%的同学表示不满意,5.61%的同学表示非常不满意。对目前学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孵化基地等能否满足需求,17.56%同学认为完全能满足,32.44%同学认为比较能满足,41.95%同学认为基本能满足,认为不太能满足和完全不能满足同学合计占比8.05%。
(五)创新创业类赛事及活动组织
对于学校层面组织举办的创新创业类活动如创新创业讲座、沙龙、创新创业文化节等,16.59%学生表示非常满意,33.37%同学表示比较满意,41.35%的同学表示基本满意,不满意和非常不满各占约4.35%。对于学校组织参加创新创业赛事如大学生“互联网+”“服创大赛”等及组织申报大创项目,有18.29%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32.93%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42.44%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合计有6.34%的学生表示“不太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
(六)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
在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16.34%的同学对于学校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表示非常满意,有34.39%的同学表示比较满意,有40.49%的同学表示基本满意,同时也有6.59%的同学表示不太满意,甚至有2.2%的同学表示非常不满意。对于如何营造更加优秀、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问题(多选),有50%以上的同学认为应该“开设更有针对性、专业性更强的课后创新创业培训班”“在校园内设置创新创业展览会”,接近50%的同学认为应该“举办更多创新创业教育讲座、沙龙”“举办更多的创新创业赛事”,25.15%的同学认为应该“发挥班级双创委员的职能,提高创新创业赛事在班级的宣传效果”,少数同学认为应该“在微信公众号以及校园APP 平台上扩大宣传力度”。
(七)创新创业帮扶与激励
有18.05%的学生对于学校在创新创业方面所给予自己的帮扶、激励表示“非常满意”,合计有74.88%的同学表示“比较满意”“基本满意”。在回答“希望学校在创业方面提供哪些帮助”这个问题(多选)时,60%以上的同学希望是在“技术咨询指导”“创业基金扶持”“信息、融资、管理”方面获得帮助,38.70%的学生则希望“设立相关学分,避免创业失败带来的后顾之忧”。而对于当前学校在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上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表示非常满意的同学占16.59%,表示比较满意的同学占34.88%,表示基本满意的同学占比40%。在创新创业学生希望获得激励、帮扶政策方面(多选),60%同学选择“加大奖金投入,提高优秀人才、优秀成果的奖金水平”“为优秀人才、项目颁发证书或者其他荣誉奖项”“出台帮扶政策,鼓励、帮助学生实现成果转化”,33%的同学选择“加强教师指导,打造专门负责成果转化的校园平台、机构”“帮助学生联系相关企业以促进成果转化”,选其他的极少。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结论
1.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力度不够。从前面的调查结果可知,H 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宣传上持基本满意、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态度的同学合计占比接近50%,说明该校在整体宣传力度上还是有待提高的。主要体现在宣传方式和途径单一、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类赛事及活动的知晓程度低,进而影响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最终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2.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亟待优化。创新创业师资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资源,目前H 学院的师资主要来自教辅人员、专业课教师及少量外部企业与机构兼职人员,有创新创业经历、经验占比少,结构性问题突出,同时该校对上述师资也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系统培训。因师资力量薄弱而产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较偏重理论化、实践教学严重不足、理论与实际难以有效衔接、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难以实施个性化的辅导。
3.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环节薄弱。调查发现该校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相当薄弱,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化的单一倾向较为明显,无法满足学生实践需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该校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开设集中在特定的年级与专业,未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仍停留在传授学生创新创业知识阶段,无法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创新创业实践的需求。二是缺乏有效结合如创业实训、实战模拟、实践体验等多种模式的实践训练,对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不足。三是学校没有有效打造和利用好现有的创新创业实践场所与设施,对于实践场所与设施的规划与投入也存在不足。
4.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缺乏深度融合。校园文化代表一个学校长期的校风、意志和导向,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长期以来,该校一直依赖于将创新创业活动如讲座、沙龙、创新创业赛事等作为建设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的载体,然而这些活动的双向互动性比较有限,也缺乏稳定、鲜明、统一的活动主题,所以难以在学生当中形成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自然也不利于凸显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特色。同时,创新创业相关活动举办受时间因素限制较强,难以长期连续进行,因此也不适合作为建设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与渠道,校园文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助推作用难以发挥。
5.创新创业奖励力度不够,奖励制度设计缺乏合理性。该校在创新创业奖励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奖励投入不足、奖励标准过高、激励目标价值贬值。该校设置的创新创业奖励项目少、投入资金少,难以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学校设置的奖励标准也较高,以获得省级、国家级赛事奖项,公开论文发表,成功申请专利,自主创业等来作为奖励的依据,让学生望而却步,不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该校奖励制度的设计有些也不合理,如参加校级的创新创业赛事能获得学术科研分的加分,而参加综合性更强、含金量更高的创新创业赛事也只是获得学术科研分的加分,没有区别对待,一定程度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知晓度,让创新创业教育根植于学生意识中。线上可以通过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所运营的公众号发送推文、短视频或在创新创业学院网站刊发新闻稿、活动介绍、成果展示等方式宣传,线下通过讲座沙龙等学术活动或组织创新创业类赛事来宣传。利用好学生社团组织如创业协会,充分发挥他们在创新创业类赛事与活动方面的宣传、组织、咨询答疑作用等,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参与度。
2.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水平。首先,加强创新创业师资的遴选。在现有师资队伍中挑选经验足、学历高、职称高的教师进入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同时积极引进企业家、技术专家、创新创业导师补充到师资队伍,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机构合作,聘请企业家、培训师等入校为创新创业教师开展创新创业培训,也可以以企业挂职形式送教师到校外企业接受培训。
3.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场地、设施建设投入。H 学院应该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打造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阶段、分层次、模块化四年贯通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认知度,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更多地投入实践当中。该校应该加大校内实践场所与设施的建设投入,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强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拓宽创新创业实践渠道,同时该校应积极引导学生使用实践场所与设施,提高使用率。
4.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校园文化中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意识、制度后就会沉淀在校园文化中,这种校园文化反过来又有利创新创业教育开展。H 学院要充分利用宣传标语、黑板报、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微博、广播站等宣传手段培育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唤醒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传播创新创业知识。H 学院应该从认知层、知识层、实践层这三个层面做文章,从顶层设计树创新创业意识开始,到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创新创业知识的传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到最后创新创业实践,打造学生、教师、社会、学校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5.健全创新创业奖励制度,加大创新创业帮扶力度。学校应该主动推动创新创业奖励制度创新,加大资金投入,适当降低奖励标准,提升激励目标价值,让奖励机制能够紧跟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切实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应该进行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的主动尝试,加强与校外企业、社会机构的联系,打造学校培育、基地孵化、社会帮扶三位一体的综合成果转化体系,各主体应该各司其职,在学籍、学分、资金、场地、技术等方面提供帮扶,以吸引更多有意愿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创造出创新创业资源配置最大化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