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自我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2-12-02王滋雨藤杉杉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13期
关键词:群体职业大学生

□王滋雨 藤杉杉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教育领域特别是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以及职业自我意识的形成在今天变得尤为突出。大学生群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道路,而每个人的发展路径都有组成上的共性和个体之中的差异性。目前,国内已有研究较多地关注到了职业自我意识,但大多数研究都从不同学科方向关注到了教师群体,指出了影响因素和机制,但是未能将职业自我意识聚焦到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研究。本文从职业自我意识分析的组成模式出发,考虑大学生群体职业自我意识的培养问题时,用四种嵌入式措施来分析,希望为培养大学生职业自我意识的形成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职业自我意识概念解读

职业自我意识是个体在职业劳动领域对自己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和任何其他态度一样。例如在职业发展领域,个体选择了职业发展手段,考虑进行活动的条件,同时也清楚地知道职业的最终去向,意识到自己是职业活动的主体。传统上,大学生群体人格特质的意识问题被认为在自我意识的结构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职业自我意识包含对成功开展职业活动所必需的那些属性和品质的理解,即职业重要品质。对于不同的职业,这些素质会有所不同,大学生的自觉程度关系到职业的选择、执行职业中任务的过程、职场自信心等。从宏观来看,职业自我意识属于个体对某个职业共同体的认识、对职业标准遵从程度的看法、对职业“角色”体系中地位的把握、对职业共同体中的认可程度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劣势、自我提升的方式、可能的成功和失败领域。

二、大学生职业自我意识发展的必要性探究

职业自我意识是一种复杂的个人形成,它充当人格与活动之间的纽带,在其形成过程中,无论是在个人成长中还是在职业活动中,都能达到最佳效果。职业自我意识也是人类心理的一种特殊现象,而个体会根据对职业要求的了解、职业能力的检测和对自己职业发展的情感态度,决定他们在职业领域中行为个性的自我调节以及职业规划的确定。职业自我意识是个人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自己作为职业活动主体的认识和对其职业活动特征的认识,职业自我意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自己作为职业人士的整体评估,这种自我意识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发挥着调节作用。

大学生群体进入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的过程,不仅是获得相应的劳动技能和能力的过程,而且是积极的个人发展、接受职业、适应职业的过程,这其中还涉及人格的发展和其与人、与世界、与自身活动、与自身生活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有关。这些关系转变为稳定、有意识的建立,标志着一个人作为他本身生活主体的形成,成为他自己生活的主体,意味着他的职业发展不仅与自身个人事件有关,而且对整个大学同辈群体的影响也如此。

单个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意识是其本人自我印象在社会职业群体的一个映射部分。与此同时,这种意识蕴藏在其本人对于职业价值的看法中。因此,本文将大学生群体职业自我意识的概念呈现如下,即这种职业自我意识属于某一类大学生群体的共同意识。密切集中于一个人遵守职业标准的程度,关于一个人在职业“角色”系统中的位置,关于社会职业规模地位的认识和意见。大学生群体对于职业自我意识的认识程度也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自我提升的方式、可能的成功和失败领域、个人行动方式风格等一切关于其自己职业发展的想法。

三、大学生职业自我意识发展的培养策略

(一)职业自我意识发展时期的嵌入

在职业化的过程中,职业自我意识不断扩大,衡量一个人职业能力的标准也随之改变。这是由于包含了正在掌握的职业新功能,并使一个人对自己作为职业人士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自我意识的扩展还表现在专家头脑中反映的职业活动迹象数量的增加、克服职业形象的刻板印象、在环境中对自己的整体看法等。职业自我意识往往是自发形成的,但职业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形成需要一定的时期,这与一个人能否成功掌握一项职业和做好职业发展息息相关。这些不仅使发展职业自我意识的过程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要的特殊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自我意识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是在学生大学学习的时期。

(二)职业自我意识课程内容的嵌入

关乎职业选择的规划课程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至关重要,学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多元性和持续性。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与职业发展的逐步结合,学生群体也将进一步的职业规划纳入生活方式中。因此,高等教育发展中对于例如职业规划指导的课程可以包括三个阶段:使学生了解并接纳自我,提前适应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加深学生对职业或职业化的自我认同;课程中增添与职业工作相关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案例。而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发展并接受其职业的价值观,因此,他们或多或少地应该在情感上与所在职业领域保持相关认同。在发展课程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与学生一起在职业世界中重塑价值观、职业自我意识在传统与革新中的碰撞、大学生群体对其职业观进行主动调解。只有到了第三个阶段,一个人才能实现自己选择的发展方式,同时实现自己的职业自决。在学生获得这一种新的品质后,才能将自己纳入“职业身份的主体”成为可能。

(三)职业自我意识实践指导的嵌入

大学生职业自我意识的发展外扩表现为他们参加职业实践的迹象数量较之从前可以明显增加,所有职业实践的前提则是大学生群体在日常实践活动中面临的需要不断寻找新的有效方法来克服职业困难的情形,这是一种简要的方式,可以用来分析并评估他的职业自我意识是否发展的关键。基于这种分析,再结合学生的职业动机与自身的价值取向,他们可以作为学生身份形成认知上的职业自我意识,在此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体验职业情感,形成一定的职业态度。而职业自我意识的实践反过来又决定了学生对所从事职业活动的态度,这些认知行为还可以通过指导职业自我意识的标准来重塑学生的观点态度、价值取向。参与职业实践可以作为学生实现一定水平的职业发展手段,表现在对自身对职业实践的整体看法中,这一点要在开展实践之前反映在学生群体的初步印象中,克服他们对职业发展最初的刻板印象。

(四)职业自我意识指标系统的嵌入

大学本科阶段的职业自我意识对应于学生当时的自我意识结构,而本科阶段职业自我意识的形成反映在每个人职业自我意识的形成水平上。职业教育也应提供其形成的标准和指示系统,其中包括职业世界观,即通过对未来职业活动内容和结构的认识作为对比标准来表达一个人的职业素质。具体可以细分为对职业发展目标、职业类别主题、职业劳动方式、职业权利义务体系总体概念的认识。根据此项标准,职业自我意识的形成程度还取决于其职业素质的碎片化程度或完整性,学校中教师队伍对学生个人职业素质的关注及其职业发展上薄弱环节的关注。职业自我意识的形成水平取决于学生在此项指标系统中的地位,学生将自己预设为职业人士,通过确定职业在自己生活环境中的位置以及职业中的自我价值认同来表达职业自我意识的各种特征,在此过程中职业自我意识的标准和指示系统可以在学生个人培养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和发展。

猜你喜欢

群体职业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职业写作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我爱的职业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