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采访与编辑中同期声的运用技巧分析

2022-07-22王丽丽

河北画报 2022年20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

王丽丽

(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同期声通常是指拍摄画面过程中的人物语言、环境音响、现场音响等多种声音。对于电视新闻而言,同期声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运用同期声可以让观众通过画面感受到真实的声音,并以此形成对新闻的理解。但是,当前在电视新闻制作中,同期声的运用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由于技术因素存在声画不统一的现象,同期声长度控制不合理、同期声失真等等,这些问题会影响电视新闻的采编效果和传播效果。针对此,记者在电视新闻采编中应重视同期声的作用,并根据新闻类型和特点合理设计同期声,以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新闻质量。

一、电视新闻采访与编辑中同期声的功能

在电视新闻中,同期声是根据记者采访同期录音形成的。这种声音相较于后期的配音更加贴近新闻事实,因此,对于新闻采编效果的呈现也更具意义。

从当前电视新闻上的同期声来看,其在新闻效果呈现中主要发挥以下功能:第一,增强新闻的真实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电视新闻采编中同期声的运用将声音限定了新闻发生的这一时间与空间之内,能够准确地向观众传递出此时此刻发生在特定的人的身上的新闻事件。这样在新闻采编中,记者直接可以将话筒交给当事人,让当事人的声音直接传递给观众,从而减少了新闻转述过程中造成的与观众之间的隔阂,增强了信息传播的真实感。第二,增强观众对新闻的参与度。在同期声的作用下,观众与新闻现场以及新闻当事人进行直接的交流,有效拉近了新闻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观众可以采用沉浸式的方式观看新闻,提高对新闻的参与度。例如在北京冬奥会期间,记者对教练员的采访报道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与观众见面,并利用同期声直接了解他们对于运动的准备,对于结果的期待等,同时观众也可以通过平台发表看法,增强双向交流,提高对新闻的参与感。第三,增强新闻的节奏感。在电视新闻中,通常是同期声和解说词相互交替出现,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调整新闻的节奏。通过调查显示,电视新闻播音平均速度为每分钟220到250个字,而新闻中被采访对象说话的平均速度为每分钟120到150个字。在新闻采编中运用同期声,可以让播音语言与现场采访同期声相互交织,形成快慢节奏始终的新闻报道,打破单一节奏的枯燥,从而提高新闻的可看性。第四,增强新闻画面的立体感。新闻采编中运用同期声可以增加新闻画面影像的立体效果,让二维画面增加了声音的维度,从视听感觉上拓宽了新闻的空间,例如在一些体育赛事的采编中,记者会转播现场观众欢呼的场景,而这些真实的声音能够让观众直观地感受现场观众的热情,也能够感受新闻空间的宏大,进而在内心构建更加立体的新闻画面。

二、电视新闻采访与编辑中同期声的运用范围

在电视新闻,为更好地传递信息,记者通常会将人物对话、现场解说、现场的环境和声音等容纳其中,从而全面呈现事件发生的过程,展现新闻当事人的状态。基于此,同期声的运用则成为新闻采编中的重要因素,并且在新闻制作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从新闻的类别来看,在采编中通常采用同期声技巧的电视新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现场新闻。在新闻发生后,观众会迫切希望能够通过直观接触现场来感知新闻,了解真实的情况,记者自然也需要迎合观众的需求,进入新闻现场,并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抓取关键信息,并通过专业化的报道将新闻真相呈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记者需要运用同期声,让观众感受新闻现场的情况,让观众直接倾听当事人或者相关人员的声音,以接收新闻信息。例如在自然灾害的现场,记者与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设备采集灾害线上的声音,让观众真切地感受灾害之后的环境,也可以与受灾群众直接对话,通过当事人的直接发声,还原新闻事实,从而用声音配合现象画面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第二,调查性新闻。调查性新闻通常是针对某一社会现象展开的长期的调查和研究。记者通过各种手段对事件进行取证,并逐渐还原事件的真相,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通常新闻采访的过程也是记者取证的过程,而为了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同期声时必不可少的。例如《新闻周刊》在一期节目将新闻调查的视角对准了年轻一代的创业,记者在采访中对各地区的青年创业者进行了采访,并运用同期声展示这些人创业的方向、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创业的结果等等。这样呈现出的新闻扎根于与小人物的命运,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也更能够提高新闻的可看性与可信度。第三,社会热点新闻。社会热点新闻通常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的关注度。这些新闻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也更容易引发观众的讨论。记者对于社会热点新闻进行采编是保证新闻时效性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各种社会热点新闻的发酵十分迅速,民众在海量的信息中抓不住重点很容易被“带偏节奏”。基于此,在社会热点新闻中运用同期声,可以通过当事人展示事件的真相,也可以利用官方媒体的解读以正视听,从而让社会热点新闻成为引导舆论的工具。第四,人物新闻。人物采访通常是一个人的特写,而记者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展现人的外在特点,更要展现其内在的思想和感情。合理运用同期声,可以让记者与被采访人进行有效对话,引出人物的故事,展现出更加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同时声音、表情、举止的同步也可以保证新闻质量,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

三、电视新闻采访与编辑中同期声的运用技巧

当前,在不同类型的电视新闻中,同期声的运用十分常见,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编设备的更新,同期声在新闻中运用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同期声运用不当的现象也是比较常见的,例如有些电视新闻节目盲目追求同期声,用被编辑过的内容来展现新闻当事人的声音,从而导致新闻内容失真;记者在采访中,对于同期声的把控不合理,导致现场收音效果不佳,不必要的声音干扰了新闻核心内容的呈现;在新闻编辑过程中,对新闻解说缺乏控制,导致解说比例过重,同期声内容不足等等。针对此,电视新闻在采编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合理运用同期声。

(一)明确新闻采编的目的,确定同期声的作用

在电视新闻采编中,记者应明确新闻传播的目的,并以此合理利用同期声,将新闻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相融合,呈现出高质量的新闻内容。

首先,根据电视新闻的类型,确定新闻主题,明确同期声的作用。例如对于现场新闻,记者在采编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同期声的比重,利用同期声增加新闻画面的真实度。例如《东方时空》栏目中“‘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总台高山摄制组直击珠峰科考6500米现场”这则新闻中,记者直击现场,记录下了现场的画面和科考队员的声音,利用同期声增强了新闻的画面感和真实性。

其次,根据电视新闻内容,合理选择同期声,避免声音的杂乱无序。在采集同期声的过程中,各种声音都会出现在画面内。针对此,在采编工作中记者应合理判断声音与新闻内容之间的关系,并做出取舍,保证同期声的主线,以集中展现新闻事件,强化同期声的辅助作用,保证新闻质量。最后,根据电视新闻节目的艺术性,优化同期声使用方法,提高新闻传播效率。例如嘈杂的喧闹声、刺耳的施工声等等在新闻现场是十分真实的,但是这些声音在某种程度上会破坏新闻的艺术性,因此,从新闻制作的角度出发,记者中重视新闻同期声的艺术化处理,弱化一些次要的声音,凸显主体声音,保证新闻能够带给观众良好的观看体验。

(二)协调同期声与其他声音的关系,优化新闻内容

如果将电视新闻比喻为一篇文章,那么同期声就是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段落。而要想让这个“段落”有效地传递新闻事实、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新闻记者就应该在采编过程中合理处理同期声与其他声音之间的关系,让不同的声音融为一体,共同服务于电视新闻的传播。

例如同期声和主持人的声音在电视新闻传播中都占据着主体地位,借助这两种不同的声音,记者能够为观众介绍新闻发生的背景,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并立足新闻内容渗透价值理念,实现对舆论的正确引导。在一则电视新闻中,观众对这两种声音有着共同的期待,当然,如果从体现新闻的客观性与可信度的角度来看,同期声的优势自然是大于主持人转述的声音的。基于此,在电视新闻采编中处理好同期声与主持声之间的关系,让二者彼此协调,共同呈现新闻内容。具体方法为:

第一,在同一时间里,以一种声音为主。为保证新闻内容清晰准确地传递到观众的耳朵里,让声音与画面保持同步,记者在采编过程中必须要确定一个“主声音”,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保证新闻质量。例如在《东方时空》栏目中播出的“由南向北开镰!如何确保夏收顺利推进?保障夏收顺利进行涉及因素多需统筹协调”这则新闻中,首先主持人借助画面的辅助将观众带入到夏季成熟的麦田中,并以此引出“如何确保夏收顺利推进?”的问题。主持人声音清晰有力,富有文采,同时配合高清画面,能够吸引观众迅速进入情景;接下来,为回答上一个问题,新闻画面切到了对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王甲云的采访,这段采访采用了同期声,他表示:“今年全国可用于三夏麦收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超过65万台,总量是充足的,当前黄淮海地区小麦大面积收割即将全面展开,为了确保收割机上路下田,跨区作业不受疫情影响,我们联合小麦主产省充分考虑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应急预案做到前面,把应对措施落实落细。最重要的一条是抓好作业面积的供需对接,目前已完成对接比例达到85%,做到每个县都公布麦收热线电话,做到专班值守、解决困难,组建应急抢收队覆盖到每个乡镇,如果发生疫情,闭环管理,开展应急代收作业。”这段采访同期声,针对性地回到了主持人提出的问题,让整个新闻连贯、完整,逻辑清晰,内容扎实。

第二,当新闻中出现两种以上声音出现时,采编中要合理控制音量,做到主次分明。例如在上则“保障夏收”的新闻中,在切入采访画面时之前有一段主持人对当前黄淮海地区小麦大面积收割的介绍。这段以主持人画外音的方式介绍情景,同时画面中也配合了麦田中收割的同期声。这一段以主持人的声音为主,麦田的收割声为辅,形成了主次分明且真实可信的新闻画面,达到了良好的新闻效果。

第三,当新闻中出现两种以上的声音,在采编过程中记者应注意控制次要声音的时长。例如主持人在串讲时应控制时间,将画面真实的声音完整地呈现出来,减少观众对声画的隔离感,避免喧宾夺主,从而突出主要声音,提高声音的说服力。

(三)合理控制同期声的时间,提高新闻采编质量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时间对于观众收看新闻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在短视频平台上,观众通常在几秒到几分钟内就能够获得新闻的关键信息,这种新闻获取方式也让观众对于新闻的时长越来越苛刻,一旦在短时间内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则新闻就会被划过。基于此,电视新闻在采编中,应准确把握当下受众的收看习惯,重视对新闻时间的把控,并合理利用同期声,提升新闻的节奏感,提高对观众的吸引力。

前面已经说过同期声更能够体现新闻的客观性,反映新闻真相,因此,相较于主持人的声音来讲,同期声对于观众有着更加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在新闻采编中,记者应在交代事态的关键内容的时候及时插入同期声,并有效压缩主持人解说词,控制单条新闻所占时间,保证新闻质量的同时,满足观众当前收看新闻的要求。例如在“未成年人网游防沉迷新规实施”这则新闻在采编中,首先用40秒左右的时间介绍背景,明确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规定网游企业仅可在规定时段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的同时,以及腾讯、网易、B站、金山世游等公司为落实新规发出的公告。接下来,是对各大平台相关负责人的采访内容,这里运用同期声的方式表达了一个平台在严格遵守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全力积极落实该《通知》,坚决保护好未成年人健康的决心,以及所制定的限制未成年用户游戏时长、实名认证等措施,表明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建设过程等等。这则新闻时长在2分钟左右,其中画面中呈现的是主持人、新闻人物,对应的声音是导语和同期声,这样的模式让整个新闻行文简练,迅速传递了关键信息的同时也控制了新闻时间,契合了观众对短视频新闻的要求,保证了新闻传播效果。

四、结语

总之,在电视新闻采编中,同期声的运用是真实反映新闻事件,保证新闻客观性的重要方式。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创造了更加便捷的条件,与此同时,群众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提出的高要求也让同期声的运用面临着一定的问题。针对此,电视新闻记者在采编过程中应尊重新闻制作的规律,合理利用同期声,保证新闻质量,推动新闻的有效传播。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传播影响力的提升策略分析
试析夹叙夹议在电视新闻述评中的运用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融媒体下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的革新构建
基于新媒体视角分析电视新闻采编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县区台借助新媒体做好电视新闻刍议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