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更好发挥革命文物的教育作用

2022-07-22孙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9期
关键词:进校园文物革命

孙璐

(青岛市博物馆,山东 青岛 266061)

革命文物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弘扬革命传统与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因此,对于博物馆人来说,除切实保护、管理好革命文物以外,如何充分运用好革命文物,发挥革命文物在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是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中之重。

1 利用辅助手段充分挖掘革命文物的教育潜质与内涵

展厅内参观欣赏文物是观众们最常用和喜爱的方式之一。目前博物馆内的革命文物展示依然采用传统的展品加说明牌的方式。由于革命文物本身外在形式上观赏性没那么强,艺术性也没那么高,若只看说明牌容易使观众产生困倦和乏味情绪,更不能诠释、传递革命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革命精神。这时展厅辅助手段就派上用场了。在革命文物的展示陈列中,应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念,利用各种手段诠释文物背后的故事。例如,高科技声、电、光效可烘托年代气氛,画外音内容解说可以弥补展牌说明枯燥性的缺陷,使观众身临其境,从而更好地理解革命文物所传达的内容及红色意义。当然了,这种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也要有一定的原则性,切勿太过花哨而喧宾夺主,音乐的选择应与革命及红色意义相衔接,画外音的解说应平稳舒缓并富有感染力。革命文物往往展现的是英雄事迹及重大事件,必须采用严肃、适当的高科技辅助手段才能真正地锦上添花。

除此之外,革命文物讲解是宣传展示革命文物最必须且重要的一种手段。与讲解历史文物不同,笔者认为革命文物的讲解还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1 讲解革命文物要突出“文”的因素

讲解内容除介绍文物本身以外,应侧重于挖掘出革命文物所传达的红色意义。例如,介绍展厅内抗战时期打击日寇的一把步枪,在观众看来与其他的步枪并无不同,要想达到通过讲解使观众深入浅出地真正了解文物的目的,就要深入挖掘这把枪当年是在什么背景下使用的,是哪位先烈用的,它是如何保存至今的等,隐藏在它背后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又是怎样的,甚至可以通过讲述步枪的构造知识和功能向观众展示在那段血雨腥风的艰苦抗战中,我们的战士如何用最简单的武器英勇无畏地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通过文物自身及背景介绍引导听众走入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从而让公众深入了解文物的实质和内涵。

1.2 讲解革命文物要尝试形式多样的讲解方式

青岛市博物馆在讲解展厅内烈士王尽美生前使用的饭盒和毯子时,除介绍文物来源、意义之外,还会在讲解过程中融入王尽美的文章、诗歌和生平事迹、背景等,深刻展现烈士的革命信仰,挖掘文物背后的红色内涵,改变革命文物枯燥的输入性讲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而这种别具一格的讲解方式尤为适合青少年及小朋友、老年人聆听革命文物的讲述,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牢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1.3 讲解革命文物要把握好革命文物讲解语音语调的度

与讲解历史文物不同,革命文物更侧重于民族大义与红色精神,所以除了讲解内容要与历史文物有所区别之外,语言的表达更应有所不同,对语句的停连、重音、语气和语速的有快有慢、快慢结合等把控要求更加严格。

例如,在讲解青岛市博物馆近代史展厅内邓恩铭烈士的事迹及文物时,通过开头就提出“大家知道邓恩铭烈士吗”,引起观众的共鸣与兴趣,然后带领观众走进邓恩铭烈士的英勇故事里。讲到邓恩铭烈士狱中的坚强不屈与英勇斗争时,语气要区别于历史文物讲解,着重表现革命烈士的无所畏惧与坚定;而讲到邓恩铭烈士的牺牲时,则要用语速、语气及语调着重表现出烈士的视死如归与成仁取义,让观众在了解烈士红色故事的同时真切感受革命先辈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在此基础上再引出革命文物的讲解与展示,使观众对文物的了解与认识更为深刻。当然了,语气与语调的渲染的确可以为革命文物的讲解增色不少,但与展厅应用高科技辅助手段一样,切记不能用力过猛,讲解毕竟不同于朗诵与演讲,还是以讲述为主、渲染气氛为辅。在通过革命文物展示英雄事迹时,要在平实讲解的基础上用或悲壮、或高昂、或轻松明快的语气与语调来把控讲解内容和观众情绪。这其中度的掌握尤为考验讲解员的功力与经验,也是今后讲解员们需要进一步提升与努力的方向。

2 继续完善红色革命文物进校园与学校教育融合

除上述在展厅内充分挖掘革命文物宣传教育作用之外,革命文物进校园是现今最受欢迎、效果颇好的宣传教育方式之一,也就是所谓的馆校合作“走出去”。通过与学校教育的融合,二者会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而革命文物作为文物中特殊而重要的一员,其可挖掘的潜力更是不言而喻。

2.1 革命文物进校园的宣讲与展示将课本中抽象的知识变得鲜活与生动

通过革命文物的宣讲并配合实物的相应展示,可以让课本中的革命画面清晰展示,便于同学们理解与学习。如小学课文《王二小的故事》讲述的是抗日小英雄放牛娃王二小的英雄事迹,单纯的课堂讲述不能使同学们真正了解抗战时期的艰苦与残酷性,这时革命文物进校园宣讲的重要性及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革命文物进校园课程可将抗战期间使用过的枪、儿童团使用过的资料及其他革命文物拿到课堂上让同学们观看、亲手触摸,配合以抗战时期历史背景的介绍,穿插课本内容的学习,使同学们感受抗战时期的腥风血雨及英雄们的感人事迹,从而发自内心地崇拜英雄、热爱祖国(图1)。

图1 革命文物宣讲进校园活动中学生们亲手触摸革命文物

2.2 创新形式多样的革命文物进校园活动

形式丰富多样的革命文物进校园活动可以更好地诠释红色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

2.2.1 展板陈列配以革命文物展示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优点是场地可以不局限于教室这个小场所,展板的内容也相比教室的PPT更直观与丰富。革命文物的展示在大的场地更游刃有余。另外,革命文物其实往往也可以不局限于实物展示,适当地反映在展板上进行介绍,让观众通过了解革命文物增加对于博物馆的兴趣。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人数较多的学校学生,更易使学生们感受红色爱国情怀,收到良好的效果。

2.2.2 以小戏剧加红色歌曲形式进行革命文物宣讲

这种以戏剧、红色歌曲进行宣讲的形式以往是进社区及老年公寓较多,其实用这种方式进校园效果会更好,因为这种戏剧表演可以不局限于课文,可以是红色的小故事、熟悉的红色电影情节或者是原创的红色内容,也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来演绎,在演绎过后可配合课文讲解及革命文物介绍,加深孩子们对课文及年代背景的理解,进一步培植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2.3 宣传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革命文物“活起来”

“宣讲+文物展示+动手实践操作”是近几年进校园宣讲的一种新形式,也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肯定与赞扬。这种形式寓教于乐,在宣讲中进一步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师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革命文物宣讲进校园也完全可以创新性地应用这种方式,宣讲过革命文物之后再配合动手实践的形式会让青少年印象深刻,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对革命文物的近距离感受与思考中。近几年,青岛市博物馆走进中学为孩子们宣讲“驶向光明的黄安舰”的故事,透过博物馆收藏的老照片和两枚小小的纪念章,同学们走进了老照片和纪念章背后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了解英雄们的英勇无畏与流芳千古的爱国情怀。宣讲过后的船模制作体验环节更是让同学们在动手操作中身临其境地进一步感受文物背后的故事,收获颇丰(图2)。而革命文物宣讲的动手操作环节完全可以更形式多样化,除了上述的模型制作,还可以考虑沙画、黏土DIY制作,甚至是拓印等实践活动,活动的尾声再结合革命文物的实物欣赏、触摸,让学生们感受先辈初心,通过活动定下传承革命精神、勇担前行之路使命的目标,使革命文物在校园里真正“活起来”。

图2 “驶向光明的黄安舰”革命文物宣讲进校园活动中学生们动手制作船模模型

3 革命文物宣讲走进社区及老年公寓可采取更多元的方式

革命文物承载着红色历史,因此深得历尽沧桑半生的中老年人的喜爱。在博物馆,经常会遇到饶有兴趣地观看红色展览及观赏革命文物的中老年人,抚今追昔,在参观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会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但受时间、身体等各方面原因的限制,许多中老年人往往难以走进博物馆一睹红色文物的风采及聆听讲解,这时候博物馆革命文物“走出去”就可以派上用场了。针对这部分群体,除了常规的宣讲方式之外,还可以采取有别于其他群体的一些更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

3.1 “红色视频+实物触摸”

青岛市博物馆每年都会走进社区及老年公寓将革命文物及流动宣讲送到公众的身边,并且一直也在探索更多元的宣讲方式(图3)。对于对红色战争岁月记忆犹新的老人及渴望了解红色革命岁月的社区公众来说,常规的宣讲及展示往往不能引起这部分群体的共鸣并满足他们了解革命文物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通过调查再结合多年“走出去”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今后可以尝试在宣讲中应用红色视频与PPT结合的方式,视频的内容可以是红色电影及纪录片,也可以是馆内革命文物或红色展览的视频等,视频部分可以作为宣讲的重点,通过形象的视频展示再加上宣讲,让中老年人身临其境感受那段艰苦卓绝的光辉岁月,最后配合资料及革命文物的讲解,使热爱红色文化的中老年人群体最大限度地感受历史,了解革命文物,从而实现比常规宣讲更令人满意的宣讲效果。

图3 革命文物进老年公寓活动中老人们触摸革命文物抚今追昔

3.2 创新应用红色戏剧及歌曲形式

红色戏剧及歌曲结合革命文物走进社区及老年公寓是常用的方式之一,但这两种方式若一直像走进校园一样只单独应用会比较单一。社区及老年公寓多是年龄较大的长者,时间长了难免会让这部分群体有厌倦之感,提不起兴趣,因此如何创新性地应用好这一形式是做好走进社区及老年公寓进行革命文物宣讲的关键。结合多次宣讲实践经验来看,笔者认为以下创新宣讲方法应用起来互动性极好,可尝试使用下去。

许多老人经历过战争岁月,对于红色岁月有极深的感情和颇多的感慨,因此在宣讲的过程中,可尝试让参与活动的中小学生或工作人员在红色戏剧中扮演角色或演唱红色歌曲,甚至也可以邀请老人们上台来参与其中,有着红色岁月体验的老人会互动性更好地演绎戏剧,也会有极大的意愿加入。先通过戏剧或歌曲精彩阐述宣讲主题后,再让孩子们或工作人员走下台聆听老人们讲述红色故事并配合革命文物的展示。

笔者认为,这种宣讲方式有以下优点可取:

首先,它以宣讲主题作为戏剧或歌曲的主线,工作人员或学生配合老人的亲身演绎增加了红色戏剧和歌曲的观赏性,可以让观众尤其是老年群众提起欣赏兴趣,融入其中,从而提升他们对革命文物宣讲的满意度。

其次,让学生们参与其中不但可以改变红色戏剧和歌曲的枯燥性,更可以让学生们走出校园,演绎红色戏剧和歌曲,并聆听前辈们讲述的红色故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从而实现学生们红色研学、红色教育的目的。

最后,让老人们参与宣讲,增加了宣讲的互动性与参与性,为革命文物宣讲增色不少,让老人们也有机会参与其中,讲述自己内心中的红色故事,使他们有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革命文物宣传教育的作用与价值,凸显宣讲的灵活性与形式多样性。

4 利用互联网及高科技等进行革命文物宣讲

从革命文物出发,采用高科技辅助形式帮助观众挖掘故事、了解人物,与单一的文物展陈相比,确实更易被接受。这些紧跟时代潮流、贴近大众审美的传播手法,让原本严肃甚至呆板的文物变得生动、亲切。我们比较熟知的高科技宣讲有微展览、微党课(图4)、微访谈、微视频和微信二维码语音导览系统平台等,现今越来越多的运用在革命文物上的更新颖的高科技手段也正在构思和上线中。例如,高科技VR体验,前几年青岛市博物馆曾经走进校园、社区等地推出“碧海扬帆海上丝绸之路”VR体验,获得一致好评及强烈反响。高科技VR也完全可以运用在革命文物宣讲中,观众通过佩戴VR机器置身于三维空间中,参与到革命文物所展示的内涵和时代背景中,更易激发大众兴趣。还有就是近年来比较火的进校园高科技投影互动,这种高科技投影应用在革命文物宣讲上完全可以通过高科技及动画投影让观众透过屏幕置身革命场景中,在惊喜中了解革命文物的各方面内容。这种高科技投影手段应用不仅局限于学校,上述提到的社区公众及老年公寓的老年朋友们置身于这种高科技红色环境中相信会更喜欢也更易接受,从而使革命文物宣讲既具高级感又接地气,让公众们真正收获满意而又意想不到的良好体验。

图4 青岛市博物馆微党课宣讲活动

总之,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宣讲应用在革命文物宣讲中是大势所趋,采取高科技手段将革命文物的宣讲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全方位地展示给人民群众也是今后革命文物宣讲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

5 结语

革命文物虽经岁月峥嵘,却仍历久弥新。大力宣讲革命文物,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广大人民群众走近革命文物,聆听历史回响,传承红色精神与爱国情怀,激发正能量,是博物馆人的重要职责与使命!

猜你喜欢

进校园文物革命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我想
经典彩调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中国的出行革命
优秀剧目进校园
粉红革命
文物失窃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