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博物馆馆藏《玉虹楼法帖》拓本考略
2022-07-22孔志刚
孔志刚
(孔子博物馆,山东 曲阜 273100)
在我国曲阜是碑刻集中盛产的地方,同时更是中国主要的碑帖产地之一,特别是在清代,刻帖之风尤为鼎盛,康熙、乾隆时期均有刻帖活动的相关记载,而且当时出现了较多文人私刻,这一历史背景也为曲阜留下了众多质量上乘的碑帖拓片。曲阜孔氏更是因历代统治者均将其先祖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作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而受到了诸多礼待,并在长时间的文化积淀下形成了显赫的文化世家,世人瞩目。尤其是书法家孔继涑与其主导完成的《玉虹楼法帖》,在中国书法史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就与极高的声誉。
1 《玉虹楼法帖》刊刻背景及历史沿革概述
《玉虹楼法帖》为清代著名刻帖(图1),其全帖共计101卷,因而又有了别称——《百一帖》,此帖中记录了我国历史过程中多位知名书法家的著作。依据类型的不同进行分类,分为14类。在传统的手工业时代,编刻这样庞大的法帖耗时漫长,工程量更是浩大。所以,就现代《玉虹楼法帖》的研究而言,明确其刊刻背景及刊刻情况仍然十分关键。
图1 《玉虹楼法帖》刻石局部图
1.1 孔继涑与《玉虹楼法帖》
目前,山东省曲阜市有一块屹立多年的石碑,至今依然保留较为完整,它是曲阜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石碑所处区域为孔子后人的府邸,该建筑是在雍正年间初建,占地约30000平方米,共计七进院落,共有420多间房屋。该处院落在1949年初曾被用于部队营房,后在20世纪70年代的“文革”期间被拆除。孔继涑(1727—1791),为六十八代衍圣公孔传铎第五子,孔子第六十九代孙,其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考取举人,并候补中书。刻印了多篇优秀的书法作品,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摹刻的《玉虹楼法帖》能够展现出我国书法历史的发展脉络。
1.2 《玉虹楼法帖》参与摹刻者及刊刻时间
《玉虹楼法帖》种类多,且内容较为丰富,故其刊刻时间跨度相对较长,在该法帖刊刻过程中参与人员除了孔继涑,还有孔广廉、孔昭薰及孔昭焕三人,故该法帖主要为孔氏家族多代人参与摹刻。这三人中孔广廉为第一代摹刻人,是孔子的第七十代后人,当时曾官至刑部隶司主事,参与会典馆纂修工作,诰授奉直大夫。孔昭焕,字显文,号尧峰,是著名的清代藏书家,孔子七十一代孙,在乾隆九年(1743)袭封衍圣公。孔子的多位后代对该帖进行摹刻,使得该摹刻内容更加丰富,还将多位著名书法家的真迹收录在刻帖中,成为曲阜市的重要文物。由上述四人共同完成的《玉虹楼法帖》101卷中共分为14类,卷数以及内容见表1。
表1 《玉虹楼法帖》字帖信息汇总
1.3 《玉虹楼法帖》刻石数量及现状
《玉虹楼法帖》卷数较多,工程量浩大,从其流传至今的数量来看,目前有571块之多,不管是历代官刻还是私刻法帖均难以与之比肩。根据出土的相关文物佐证以及其他历史研究资料显示,该刻帖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有690多件书法名作。该帖主要采用石灰岩进行摹刻,摹刻所用的石灰岩大小不一,主要包括两种不同尺寸:其一,高32.5厘米左右、宽150厘米左右;其二,高32.5厘米左右、宽140厘米左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部分法帖丢失,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引起政府的关注,政府出资派人搜寻,最终将搜集回的法帖运到了孔庙进行保管,在1980年,将该法帖放置在孔庙中进行保护和保存。
2 孔子博物馆藏《玉虹楼法帖》拓本
结合上文介绍,可见《玉虹楼法帖》碑帖分类共为14类,其中包含《玉虹楼帖》(16卷)、《隐墨斋》(8卷)、《临〈中兴颂〉》(2卷)、《金人铭》《祝京兆》以及《张文敏书诗》各1卷等。整理所有拓片装订成册,总计101册,又叫《百一帖》,所包含内容极为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同时能够展现出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变化和发展脉络,其中有多项书法真迹已经失传,只能够从该刻帖中感受我国古代书法的魅力。
基于孔子博物馆馆藏碑帖,其拓本保存良好的共有2套,保存最完整的一套有96册(187号),属于清拓本,经折装,纵30.5厘米,横13.5厘米。该套拓本在《玉虹楼法帖》中保存15册,共计13卷,通过装裱册数来看,其与卷本并不对应,其中包含13册《玉虹楼鉴真》、12册《玉虹楼续鉴真》、18册《谷园摹古》以及《国朝名人》11册、《瀛海仙班》10册、《金人铭》分二册(分为上下册)、《隐墨斋》8册、《米海岳》1册(不完整)、《祝京兆成趣园记》1册(全)、《黄涪州淡山岩帖》1册(全)、《临〈中兴颂〉》2册、《张文敏小楷》1册、《张文敏书诗》1册,缺失了《玉虹楼石刻》,此外还有部分散册页,散册页因有较多缺失未能成册。比较其他法帖,《玉虹楼法帖》相对而言缺失程度较小,且有单独装裱的一份《玉虹楼全帖目录》手写册,对比尺寸其较碑帖拓本更小,纵17.1厘米,横10.7厘米,外部为锦缎做的如意形古籍包装涵套,册页外有木夹板,整体保存良好(图2)。
图2 《玉虹楼法帖》[(清)孔继涑辑清乾隆间拓本]现存馆藏拓本局部
另外,馆中还藏有孔继涑行书、楷书、诗札、手稿等书法作品共计21幅。对孔继涑的书学观念进行探析,是对其书法乃至整个清代中期书法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孔继涑作为孔子后裔,其一生都在儒家文化中浸润,纵观其书学观念,也同样是在儒家文化的润养下发展,因而其书学观念不仅是其个人学书历程的体悟及总结,更是对当时时代背景下书家心中帖学思想的具象呈现(图3~图5)。
图3 《玉虹楼法帖》(1736刻石旧拓本)现存拓本局部图
图4 《玉虹楼法帖》(近代新拓)现存拓本局部图
图5 《玉虹楼法帖》(近代新拓)现存拓本局部图
3 《玉虹楼法帖》特点及历史价值
《玉虹楼法帖》中收集的书法作品数量多、内容广,其中保存了大量的书法资料。该帖编刻涵盖东汉至清代的195位书法名家书法遗迹(共计596件)。从其特点上来说,此帖以张照、孔继涑临摹或自书为主,同时还有一系列历史书法名人真迹摹刻而成的作品。纵观《玉虹楼法帖》中收集的书法作品,不难发现其中以张照作品最为繁多,张照与孔继涑均为清代前期帖学书法的代表性人物,而且他们之间不仅有师徒关系,更有翁婿之谊。
张照作为清康雍年间帖学书法的集大成者及松江书派嫡传者,其对孔继涑的书法启蒙及成长均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孔继涑师承张照后,早年间因书迹与张照酷似而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孔继涑的书法学于张照,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云:“中年进而学苏黄学米,晚更学欧虞颜。”孔继涑不仅书法学于张照,而且在书学观念方面也多承于张照。《古缘萃录》中有一卷孔继涑自款云:“作字不悬臂,一世不得佳,能悬臂则出笔自然不俗。晋宋间人潇洒古淡正得此法也,然非无间断,虽学已成功不能精熟。前人有谓腕不贴案即得虚圆,不在悬之太高,此迁就之说耳。余学之几卅廿,旋学旋辍,迄于无成,正以不能无断续之故。要之不能悬臂作蝇头书,则三分大字虽能悬,不佳。不能三分则五六分者,不佳。推而至于寸许,皆是一理……”。在张照离世后,孔继涑便萌生了纪念张照的想法,《玉虹楼法帖》编纂初衷正是因孔继涑想要保存张照的墨迹,此后伴随资料收集的逐渐增加,便逐步扩大成了刊刻丛帖。在大量书法作品的不断加持下,促使该法帖涵盖广泛、自成体系,因而尽管其属于一种独立刻帖,但仍可在中国书法史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玉虹楼法帖》中收录的墨迹大部分为东汉至清乾隆年间整个历史时期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优秀书法作品,可以说这些书法作品对于后世书法学习者是无比宝贵的财富,更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材料。同时,其不仅是法帖,也是丛帖,无论基于官刻抑或民间私刻法帖,其刊刻历史名家的数量及卷数均是难以超越的,具有极高的鉴赏及研究价值。就上文提到《玉虹楼法帖》所具有的多重价值中,笔者主要从其历史价值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3.1 内容丰富,时间久远
《玉虹楼法帖》纳入了从魏晋时期到清代我国多名优秀书法家的名篇和真迹,通过摹刻的方式使真迹得以保存,从而使得书法名家的真迹能够被后人鉴赏,在现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鉴真类中收录了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谢安以及文徵明等多位书法大家的法帖,同时该帖中则纳入了王铎及李白等人的著名法帖,国朝名人类中则纳入了宣从光、梁同书、顾炎武、高士奇等人的墨迹。此外,在《玉虹楼帖》16卷、《临〈中兴颂〉》2卷、《瀛海仙班》10卷、《张文敏小楷》1卷和《张文敏书诗》1卷中均有张照书作刊刻,其中《瀛海仙班》为张照小楷专刻,临《中兴颂》主要刊刻了张照临摹颜真卿《大唐中兴颂帖》,而《玉虹楼法帖》刊刻了张照的各种书体,以上资料均为张照书法艺术研究的重要资料。
3.2 存帖数量多,保存相对完整
《玉虹楼法帖》为我国著名的法帖,其不管与官刻还是民刻相比,在涵盖面、数量、质量上均有着十分显著的价值,其刊刻书法家、遗迹数量以及卷数等相比于其他法帖更加丰富。尽管该帖也经历了朝代更替、多次战乱,但是少有丢失,仅仅丢失了小部分,是当前我国书法刻印中保存最为完好的法帖,对于书法研究以及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3 创立了小法帖编刻丛帖的先河
《玉虹楼法帖》相比其他法帖存在很大的不同,没有采用传统的刻印形式,而是创新地采用内容更加直观的摹刻形式,使得书法内容更加丰富,书法作家的真迹展现更加全面。同时,该法帖在摹刻过程中创新地采用了按照朝代顺序的记录方式,将不同朝代的书法家及其作品按照朝代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从而使法帖更加有序。将张照书迹刊刻到了《玉虹楼法帖》中,大大丰富了法帖内容、深度及广度,为后世书法爱好者留下了极具观赏性、鉴赏性的传世之作。《玉虹楼法帖》在现代书法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开创了书法作品记录的多个先河,小法帖摹刻丛帖的方式赋予了该帖生命力,使其能够在当代的书法研究中更具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4 结语
总的来说,碑帖拓片属于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古老文化艺术载体。在书法艺术的传承中,法帖是重要形式,通过对馆藏碑刻拓片的研究利用,有助于深化相关学者对碑刻文物的研究与保护,大大推动书法艺术的传承发展。孔继涑最初进行法帖刊刻的目的是为纪念张照,而伴随资料收集的逐渐增加便逐步扩大成了刊刻丛帖。受孔氏家族特殊地位的影响,世人争相与其交好,这也促使孔氏家族成员广交好友,为其后来历代书法遗物的收集提供了方便。再加上孔府有世代相传的手工艺人,其技艺精湛,这也为法帖的摹刻提供了质量保障。由孔继涑主导刊刻的《玉虹楼法帖》规模浩大、质量上乘,可谓民间法帖收藏之巅峰。孔继涑凭坚强的毅力与不懈的追求,投入了大半生的心血,完成了《玉虹楼法帖》的编纂及刊刻,该法帖系统而全面地收录了历代书法名家各类书体,刻石至今基本保存完好,更为难能可贵。可以说,作为一代帖学大家,孔继涑对中国书法传承及弘扬厥功甚伟,对于我国书法艺术的弘扬、继承以及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该帖演化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刻帖。
①陈培站.《玉虹楼法帖》刊刻等问题摭谈[J].书法,2021(10):166-169.
②张惠淇.论传拓技艺对刻帖书法的传承[J].汉字文化,2019(22):34-35.
③张庆勋.孔继涑与张照书法交游考[J].大学书法,2020(2):90-95.
④张庆勋.孔继涑书法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9.
⑤张惠淇.论传拓技艺对刻帖书法的传承[J].汉字文化,2019(22):34-35.
⑥于丽媛.孔继涑和《玉虹楼法帖》[J].山东档案,2019(2):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