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革命旧址保护及利用的实践发展

2022-07-22穆志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0期
关键词:旧址八路军文物

穆志强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山西 太原 030009)

0 引言

革命文物是我国革命先烈在革命历史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中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这些革命旧址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承载着党和人民在历史革命进程中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是伟大斗争的历史和物质载体,激励着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国家建设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激励民族精神,加深民族凝聚力的桥梁和纽带。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在不断加深,革命旧址中包含的精神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近些年对革命旧址和历史文物的保护力度在加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及国家文物局陆续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的意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革命历史文物,让更多的人了解先辈们浴血奋战为我们开创了繁华盛世。保护和利用革命旧址及历史文物也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更好地反映我党辉煌的历史奋斗过程,弘扬红色基因传承下来的精神,薪火相传红色革命精神。将革命旧址和历史文物进行资源整合,并统筹规划和整体保护有利于革命文物历史价值的挖掘,也有利于革命文物价值的传播和诠释。2019年国家再次出台《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中那些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的收集和保护,保护好革命先辈们遗留下来的宝贵物质财富和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如延安市大量投入资金修复和挽救革命文物共计445件,这都是老一辈革命者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红色文物的修复给年轻一代提供了确凿的物品来回顾过去,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目前我国很多省份都在挖掘红色文物,将一些可移动的文物进行保护和巡展,如福建省共有120处历史遗迹列入了国家革命文物保护范围,通过对这些红色革命基因的保护,很多革命传统被薪火相传,英雄的故事家喻户晓。

1 保护和利用革命旧址的现实意义

我国对革命旧址及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起步较早,在国民革命时期和抗战时期就提出了保护革命文物的理念。从1931年的《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和1932年的《人民委员会对于赤卫军及政府工作人员勇敢参战残废及死亡的抚恤问题的决议案》中可以看出,我国对革命旧址和文物的保护非常重视。很多革命旧址具有很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保护价值,以延安地区的革命旧址为例,延安宝塔旧址的历史意义非同寻常。延安宝塔在土地改革时期隶属于陕甘革命根据地,可以说是我党革命根据地中的灯塔和航标。1935年到1937年期间中国共产党设置了延安县,后迁往延安城区,就是现在的宝塔区,宝塔区目睹了我党革命和战斗历程的最辉煌时期。当地居民腾出窑洞欢迎共产党人,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后盾。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但是总的局面还是处于对峙的状态,1937年国民革命政府承认了苏维埃政府,并隶属国民政府的地方政权机关。为了共同抗击外来侵略者,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日军对延安地区的疯狂轰炸导致根据地受损严重,中共中央机关紧急撤离到杨家岭,杨家岭成了中央机关驻地最久的革命根据地。1942年中共中央决定开垦南泥湾,是为了解决根据地吃饭穿衣的问题,这不仅推动了边区的劳动生产,也有力地支援了抗日前线。1943年,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搬迁到枣园开展日常办公。抗战胜利前中共中央在杨家岭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迎接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从此杨家岭成了名副其实的最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旧址。

延安革命旧址和文物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这是中国革命史和党史的实物资料见证地,也是重要历史事件和革命决策的见证地,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和烙印验证了历史事实的正确性。共产党从土地革命到红军落脚在延安,再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延安当之无愧地成了革命旧址和文物最为丰富的地区。延安旧址分布范围广泛,类型众多,体系和规模都很完整,全方位地向后人展示了我国革命文物的历史风貌,为研究中共党史和革命历史提供了完整的实物资料。延安革命旧址从建筑风格、建筑规模、布局和存在形式上都很具有当地特色,并且很好地体现了时代特点、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发展状况。延安革命旧址和文物中最重要的是保存下来的一些文艺作品,这些文艺作品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及革命风俗。同时很多革命老区由于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在贫困之中,党中央为了帮助老区人民摆脱贫困,专项拨发资金扶持老区保护和利用革命旧址和文物,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党的辉煌革命历史,也极大地推动了红色旅游的发展。

2 革命旧址保护及利用案例分析

2.1 延安革命旧址

我国有很多革命旧址,都是极具文物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数量多,范围广,旧址建筑多样化,空间布局具有当地特色,旧址本身具有很高的建筑学价值。这些旧址在革命历史时期担任着文化、医疗、军事、会议场所、政府驻地等场地的角色,其规模较大,体系完整,建筑保护的等级较高。延安革命旧址(图1)可以分阶段来分析。第一个阶段起源较早,早在1927年清涧起义时期就开始了,那正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一个时期,时间长度持续了约八年。这个时期,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发起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斗争,当时的吴起镇就成了革命旧址的第一站,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后的第一个落脚点。第二个阶段开始于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为全面抗日开始做准备。中央红军总结了长征精神,纠正了陕西肃反的错误,并多次抵御了国民党的疯狂围剿,成为中国革命力量保存的坚实后方。第三个阶段是国共合作和联合抗战时期,历时十年有余,在此期间国民政府除了抗日之外还不忘记对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围剿。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研究和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是在这个时期提出来的。第四个阶段主要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内战争的全面爆发导致了党中央辗转于陕北各地,革命旧址主要涵盖了陕北12个县,38个村,如宝塔区、安塞县、延川、子长、清涧、绥德、子洲、靖边、米脂、横山、佳县、吴堡、榆林等地。解放战争的胜利鼓舞着全国军民的斗争意志和胜利的信心。

图1 延安革命旧址

2.2 赣州革命旧址

赣州革命旧址(图2)的保护和利用最早起步是新中国建立初期,这个阶段主要是以保护革命旧址为主。解放初期,赣州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顺利接管,中共赣州地委宣布成立赣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从这时起赣州革命旧址的保护工作就开启了。1950年赣州市颁布了《关于保护古文物建筑的指示》,同时展开了革命旧址和文物的调查保护和修复工作,并积极筹建成立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及革命文物陈列馆。赣州市博物馆的成立是根据《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展开的,修复的革命旧址包括红军烈士纪念亭、土地革命旧址旧居、瑞金革命遗址等。之后每年赣州市政府都在积极修缮各类革命旧址,像于都县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在1966年开始对外开放,向游客介绍历史革命事件和文物内容。另外像瑞金革命纪念馆是在大柏地战斗干部会议旧址基础上修缮建成的;于都县红四军政治部旧址暨毛泽东同志旧居按原貌修复;于都县工农兵革委会旧址是按照原貌修缮复原的。这些修复的革命旧址陆续向外界开放,将我党光荣的历史展现在后人面前,不仅起到了积极的教育作用,也发展了当地的旅游业。

图2 赣州革命旧址

赣州革命旧址的修复和保护基于对全市文物的普查,这些革命旧址目前俱被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革命旧址和文物是赣州市发展红色旅游的资源。据2019年数据显示,赣州市红色旅游资源吸引了5940.3万人次,带来了564.8亿元的旅游收入,这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赣州市而言是很大的收入。目前赣州市大部分的革命旧址和旧居都在经过修缮或修复之后成为红色旅游资源或者教育基地。江西省近些年也着力打造了一些红色旅游的精品线路,将那些价值较高、红色基因内涵丰富的革命旧址列为旅游经典线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革命旧址,更好地弘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精神,对党和国家更加爱戴,也更加钦佩那些抛头颅洒热血换来和平的革命先烈们。

赣州革命旧址旧居的开发保护及利用体现了赣州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革命老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众所周知的苏维埃三大旧址群、长征第一山、长征八大渡口、红一军团部旧址、中共赣南特委旧址等包含了丰富的史实资料,涵盖了政治、军事、社会及文化等各方面的革命内容,这些珍贵的史料见证了我党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也见证了新中国建立的不易。同时赣州革命旧址中包含了深刻的红色基因和文化,红色基因包含了很多具体的内容,如坚定的革命信仰、坚定不移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严格遵守革命纪律、高尚的革命思想品质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红色基因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因为这是救国救民的真理,也是无数无产阶级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沉淀下来的革命精神,可以说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终生的理想和信念,是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最为优秀的思想品质。同时红色基因是我党传承下来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我国建设发展的精髓所在。我国历代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才迎来现在的太平盛世和小康社会,让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泉。

2.3 八路军驻晋办事处革命旧址

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旧址(图3)位于太原市坝陵南街8号院,其前身是1936年11月中共中央和红军在太原设立的红军秘密联络处。1937年8月,红军秘密联络处公开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也称太原八路军办事处)。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华北地区设立的唯一公开办事机构,是党在山西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地,是党领导运筹华北救亡、实现全民族抗战的中心,是沟通晋陕交通、保障八路军军需物资的枢纽,是接待进步人士、输送革命青年的前哨。在周恩来、刘少奇、彭雪枫的领导下,太原八路军办事处以灵活多样的斗争艺术,推动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八路军开赴山西、实现国共合作抗战、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文物旧址。

图3 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旧址

2019年,太原市委、市政府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旧址的保护修缮及展示利用工程确定为重点工程,由太原市文物局牵头,进行保护修缮并对社会免费开放。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旧址占地面积18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4.86平方米,实施完成修缮东配房、正房、倒座、大门,重点修复西配房,2019年9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旧址的修缮与开放是太原市文物局对革命旧址文物保护的重大成果。

在党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在抗战时期为我党赢得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办事处对党忠贞不渝,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不畏艰险,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指示,为国共合作和抗日救亡运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以国家利益为重,在群众中做好抗日救亡宣传工作,联合一切力量共同对抗外来侵略者,以坚定的革命气节赢得了各党派和民主人士及世界爱好和平者的尊敬。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为我党的情报工作做出的贡献巨大,受到了党中央的无数次表扬和肯定。在日常工作中通过观察敏锐地捕捉到一些情报内容,有效的传递情报,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工作人员利用电台进行发报工作,同时也培养出可靠得力的联络站和联络员进行情报的传送。

3 结语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树立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发展思想,回顾过去辉煌的革命历史发展进程,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激励着新一代共产党人继续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革命旧址和文物恰恰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因此革命旧址和文物是红色精神的载体,是红色基因的传承纽带,鼓舞着历代革命者坚定理想信念,也是革命成功的精神支柱。因此保护和利用革命旧址及文物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薪火相传,也有利于树立大国文化自信,提高民族自信心。革命旧址和文物的保护利用还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新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现代化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之所以保护和利用革命旧址及文物是因为这些宝贵的财富中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和提炼的根源,革命文化的保护和利用能有效传承革命传统,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革命旧址和文物的保护利用可以有效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十分重要的红色教育和旅游资源,革命旧址和文物为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旧址八路军文物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油画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延安发布实施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
关于做好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保护修缮的思考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论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
浅析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八路军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