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脸画师”,一钵一世界

2022-07-22陈娟

环球人物 2022年14期
关键词:聊斋国风古风

陈娟

呼葱觅蒜

本名王晓艺,1992年生于北京,古风插画师。代表作品有“无脸古装群像”系列、“钵山图绘”系列等,已出版绘本《旧时书》《朝暮集》《一生所爱》《万夜聊斋》《浮生绘梦》《绘诗经》等。

古风插画师呼葱觅蒜喜欢古代,尤其是宋朝。在我们到达约定的地方前,她刚从书店借了本《东坡词选——山水宋画版》,书中选了100首苏轼的词,配上100幅宋代山水画,一词一画,词中可见“溪山清远,秋林放牧”,画中可品“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比起唐朝的外放,宋朝诗词、绘画相对比较含蓄。我喜欢这种感觉,不直给,留一部分给读者慢慢体会。”呼葱觅蒜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她之所以取名“呼葱觅蒜”,是有一次偶然读蒲松龄的《绰然堂会食赋并序》,里面有段文字写众弟子的吃相,“夫然后息争心、消贪念,箸高阁、饼干咽,无可奈何,呼葱觅蒜”,觉得画面生动至极,自己又爱好美食,便取“呼葱觅蒜”做笔名。

呼葱觅蒜以“无脸古装群像”成名。在她的画中,无论才子佳人、帝王将相,还是江湖儿女,都是“无脸长身小人”。她画《万夜聊斋》,改编聂小倩和宁采臣的故事;画热门影视剧《花千骨》《琅琊榜》《梦华录》等,才子佳人、仙侠志怪都飘然立于画板之上;画《朝暮集》,勾画深宫庭院、寻常人家、诗酒江湖中的人生百态。她近期的作品是《绘诗经》,将诗经中《国风》的故事,大到天地山川、家国天下,小到儿女私情、家庭琐事,置于一钵、一盆、一碗、一勺、一鼎、一盂中,人称“一碗山河,一勺爱情,一抽屉四季时光”。

《绘诗经》的封面是呼葱觅蒜画的《关雎》。

古今中外,以《诗经》入画的作品不少,呼葱觅蒜的独特之处在于一钵一世界——用“钵山图绘”的形式创作。

少时,她就喜欢微缩造景的内容,常常扒着父亲的小鱼缸和盆景看。一看就是一整天,想象着搭建里面的小世界。“幻想自己身在其中,在桥上看风景、在林荫鸟叫中登高、在小船上看船夫撑竿,像一场沉浸式的游戏。”后来,她经常跟着父亲逛花鸟市场,自己也收集小盆景,闲暇时就摆弄它们。读大学时,她学平面设计,有一次查资料,无意中翻到了一本旧书《东海道五十三驿钵山图会》,是日本画家歌川芳重所绘的经典山水盆景图谱,将东海岛上沿途风光名胜都置于一盆一钵中,“我一下子看呆了,还可以这样作画!”

“钵,是一种用陶瓷、硬石或金属制成的类似盆而略小的器皿,如勺、碗、盂等;钵山,类似中国古代文人把玩的盆景,而盆景其实也是古人追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情趣。借用这一形式作画,让人与自然对话交流。”之后,她开始在“钵”中讲故事,并将之取名为“钵山图绘”。

wO65Jzm2Z9p57X9SLsL0wGiK25xJnbbfhOWGOeFlJqU=呼葱觅蒜画的《国风》故事,包括《桃夭》《考槃》《擊鼓》《氓》《七月》。

两年前,呼葱觅蒜偶然翻《诗经》,读到熟悉的《关雎》《蒹葭》《桃夭》,被诗中的情感击中,提笔画了起来。《关雎》是《诗经》的开篇,讲述青年男子追求美丽姑娘。她的脑子里先冒出两个画面:一名女子在河边采摘荇菜,一名男子在弹奏古琴。作画时,她想到了“钵山图绘”,便将两个画面分别置于两只盛满河水的钵中,女子所在的钵在上方,微微向男子一方倾倒,有一股水倾泻而下,“水是流动的,视觉上给人感觉两人是相互靠近的。我想表达一个开放的结局:也许我爱的她,心中也对我有些许好感呢”。

原本画着玩儿,做编辑的朋友看到后,如获至宝,建议她将《诗经》都画出来。她找来《诗经》通读、细品,发现能触发灵感的诗句大都来自于《国风》,“《国风》属于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故事性强,情感饱满,有讲述爱情的,有反映男子征战的,也有讽刺统治者的。很容易产生画面感,而且每一首诗就是一个微缩的世界”。最终,她决定以“钵山图绘”的形式,将《国风》里的160首诗一一画出。

她画《击鼓》,远征的士兵思念亲人有家难归,钵里长着一棵大树,树下白马在吃草,一男一女隔着钵壁,手手相印,两人想见而不能见;画《考槃》,高颈黄色花瓶之上,生长着两棵松柏,树下一位白衣隐士正望向远方;画《硕鼠》,高高的油灯上,一边是火焰,一边是一对夫妇和一只巨大的老鼠,讽刺统治者贪得无厌,玩火必自焚;画《七月》,用多宝格、首饰箱,将农民四季的劳作收入格子与抽屉中……

劳动与爱情、风俗与婚姻,山川地貌、亭台楼阁、花鸟虫鱼,整个《国风》都被呼葱觅蒜收入一“钵”之中,“于方寸之中造景,碗中的山水配上流云,有一种清凉的感觉,放在一起就是一碗碗山水刨冰,任君挑选”。

对创作,呼葱觅蒜常常是随性而起,“我一开始画画没有刻意定位要画古风,完全是兴趣导向”。

她打小爱看电视,最爱古装剧,常常想象自己生活在古代,或是行侠仗义的侠客,或是待字闺中的女子,或是寒窗苦读的书生。她会根据记忆将剧中的人物画下来,“就像收集人物卡片一样,不同的是卡片是自己画的”。这一爱好持续到读大学,也是在大学时,她开创了“无脸人”作画风格。

大四那年,她做毕业设计——用自己的画做书籍装帧。她选《聊斋》为主题,画神鬼妖狐,每次画到五官时就卡壳,只能先空着。有一次被导师撞见,说:“这幅‘不要脸’的作品很特别,让人一眼能记住。”受老师鼓励,她开始摸索,再画时就着重刻画人物的动势,比如发丝、衣服的飘动,还有周遭的环境,如飘动的云、摇摆的树叶等,以此烘托人物的情绪,“虽无脸,但有魂”。

呼葱觅蒜画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系列之一。

呼葱觅蒜根据徐克导演的电影《青蛇》画的“无脸青蛇”系列之一。

“国画中被大家喜爱的一大原因就是留白,无脸是将人物的情绪藏起来,正好应了古风中内敛含蓄的调子。”呼葱觅蒜说。慢慢地,她形成了“无脸”的风格,“人物都没有五官,但服饰、发型很花费心思。比如女侠,头发很自然地往后飘,显得英姿飒爽;如果是个女妖,就会身体面向你,但头是回过去的,头发往前边飘,有一个发丝勾住脸的感觉”。她将自己画的“无脸人”作品上传到微博上,迅速走红。从此古风画师的江湖上便有了“呼葱觅蒜”的名号。

此后,她再画古装影视剧人物,都是无眉无眼。画《青蛇》《倩女幽魂》,“美人在骨不在皮”。2017年,她迷上《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画紫霞和至尊宝站在一堆脸谱前,说“我的意中人在附近”;画紫霞拿剑指着至尊宝。其中有一幅孙悟空身披金甲,手拿金箍棒,抬起一只脚,准备迈上无限延伸的高台,紫霞遥遥地望着他。当时恰逢电影加长纪念版在内地公映,这幅画被选作海报,传遍全网。

现在的呼葱觅蒜,是一位自由职业者。她的个人微博拥有100多万粉丝,“每天都在被粉丝催更”。

“我画古风作品,也是希望让更多人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找到那种骨子里的共鸣感,和古人隔着时空对话。”她说,传统文化是古人智慧凝结成的一颗颗璀璨的宝石,历经百年甚至数千年,有的沉寂,有的隐藏在一些小角落,“我做的就是把它们找出来,用心除去表面的尘土,重新把它放在新的展示柜中,让更多的人看到”。

“但又不只是简單地搬用,而是结合现实生活,用新时代的思想和手法来表现。”此前,呼葱觅蒜曾和作家姬理绘合作画册《万夜聊斋》,两人一起改写了《聊斋志异》里聂小倩和宁采臣的故事。小倩不再等待宁采臣来救,而是凭借智慧最终夺了除魔剑,手刃黑山老妖。“根据这个内核,小倩的设定肯定不能是拖着长裙的端庄淑女,她就是一个艳丽、有个性的女鬼,想怎样就怎样。”她说,想借此传递一种声音: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庸,而应该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创作之外,呼葱觅蒜喜欢动物、植物,经常出门采风。她住在北京郊区,周边有山有水,都是采风的好去处。不久前,她去了趟法海寺,寺中有国内现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明代壁画,但她印象最深的是大雄宝殿前的两棵白皮松。

“据说是辽宋时期的遗存,树皮雪白雪白的。站在两棵树前,有一瞬间莫名被感动了。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着千年间发生的故事。”回来后,她为白皮松画了一系列画,两棵白皮松幻化为两位白发仙人,春时和小姑娘弄桃花,夏时观僧人对弈,秋时与扫地的僧人逗乐,冬时则对坐畅聊,四季更迭,时光流转。

“我这几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更能从生活中找到灵感了。”她常常收集灵感碎片,想到哪儿就画到哪儿。有时遇到下雨天,有时听一首歌,有时看到花开叶落,一道彩虹或一角飞檐,她都会为它们“加戏”,想象一个故事,最终落笔为画,“越是生活中的灵感创作出的作品,越是真情流露,越能得到共鸣”。

本名王晓艺,1 9 92年生于北京,古风插画师。代表作品有“无脸古装群像”系列、“ 钵山图绘”系列等,已出版绘本《旧时书》《朝暮集》《一生所爱》《万夜聊斋》《浮生绘梦》《绘诗经》等。

猜你喜欢

聊斋国风古风
聊斋书介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聊斋书介
国风时尚关键词
梁晓声:我与《聊斋》
古风十年愿清风明月依旧动人
MiNi只“装”少女心
新疆风情
时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