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进担当作为努力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教育学会
2022-07-22齐殿斌
齐殿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高层次科技人才是实现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核工业作为关系国家国防安全的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培养一批高层次核科技领军人才对国家安全和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作为核技术领域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和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成立30年,特别是第六届理事会以来,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理事长、中国人才研究会核工业分会会长王安民。
明确宗旨,积极作为,学会工作开创新局面
王安民表示,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自2019年第六届理事会以来,提出了以“服务学会全体会员、引领核工业教育事业发展、加快核强国建设步伐”为宗旨的发展思路,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学会建设开创了新局面。
一是成功举办高端论坛及主题征文活动。举办了“由核工业大国到核工业强国:人才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核你一起,共创未来”高端论坛,开展了主题为“核工业人才教育培养探索”的征文活动等。
二是组建专家委员会,提高学会软实力。专家委员会围绕我国核工业人才培养、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战略分析、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咨询建议,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是组建青年工作委员会,加强青年创新创效。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旨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发现、培养和造就新时代高水平的核工业教育工作者和核工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四是创新核工业培养平台,助推核工业人才培养。主办“核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培训等。通过搭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平台,不断促进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协同育人。
五是搭建学会数字化平台,提高服务会员水平。
注重调研,聚焦合作,学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王安民认为,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是核行业人才培养领域的研究和交流平台,会员单位汇聚了核行业的主要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因此,必须依托会员单位开展工作,同时积极扩大学会的影响力,争取更多的支持。
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深耕会员服务机制。仅在2021年,王安民就带领学会有关同志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进行调研,探讨在核工业人才教育培养方面的合作方式。
二是积极参加相关活动,展现学会形象,增强学会影响力。
王安民理事长受邀参加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2021新时代继续教育论坛核电数字化博士生论坛等活动,并做主旨演讲,介绍核工业教育学会有关情况,加大了与有关学会、协会的交流合作。
三是深入探讨“产教融合”,强化各项科研结果落地。学会请企业人员介绍科研需求以及人才需求,增加企业对高校学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引进力度。通过职业教育、联合培养等方式,增强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科研事业的联动性,强化各项科研结果落地。
四是主动为产业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青年委员会发挥年轻人创新创效的作用,主动联系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开发适合年轻人融入企业的课程。同时,利用青年高效运用新媒体以及数字化传播的优势,加大核科普工作的开展。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高端引领“核人才”培养
王安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培养特别是科技人才培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教育学会在“核人才”培养方面有以下重要启示:
要增强政治意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以更强的责任担当、更高的专业水准、更优的服务水平高质量做好学会人才培养工作。
要坚持“产教融合”。通过举办年会、召开主题高峰论坛等,鼓励高校教师、学生科研团队参加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莅临指导。构建高校、企业合作交流平台,打通高校企业之间的屏障。
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与核行业国际机构、国际知名院校、国际知名科研院所等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渠道;积极参加世界核协会、世界核大学相关活动,共同完成核能领域调研和报告。
要与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发掘核行业发展中最迫切、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调研重点,加强向兄弟学会和重点会员单位的调查研究。开展实地参访调研工作,积极与学会理事单位沟通交流学会建设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和建议。
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学会成立专家委员会,围绕我国核工业人才培养、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战略分析、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咨询建议,提出建设性意见。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创新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年活动,打造核工业青年专家库。
要融入“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核工业宝贵的红色资源,具有育人价值。学会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核人才”的培养教育之中,作为爱国奉献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
主动作为,扎实推进,为“核人才”培养作出新贡献
在回答记者关于“作为理事会主要负责人,未来在学会建设和发展中,您有哪些思考、规划和展望?”时,王安民表示,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人才强国战略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非常有意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他说,随着国家核工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高端人才。而核领域往往比较敏感,国际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很难引进,必须立足于国内培养选拔。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作为国家一级学会、唯一的涉核教育学会,要为各涉核的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搭建一个平台,实现“核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用相结合。
面对国家“核人才”特别是“高端核人才”的重大需求,学会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现有会员单位特别是各高校的作用,做好源头培养“核人才”的工作。同时研究现有“存量”人才“家底”,研究如何让“存量”人才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
二是深入了解掌握“核人才”“需求侧”的情况。通过深入调查走访,搞清楚哪些领域更需要“核人才”,哪些单位更需要“核人才”,哪些“核人才”是更急需的等。
三是深入了解掌握“核人才”“供给侧”的情况。学会将在调研的基础上起草这方面的专题报告送交教育部,提出了一些学科建设的建议,希望以此推动“核人才”“供给侧”问题的解决。
四是推动“核人才”培养产学研用相结合。包括高校派教授对企业进行专业辅导;企业有经验的高端人才到高校做兼职教师;高校学生到企业实习见习;高校到企业建实习基地等。
五是更好发挥教育学会的平台作用。学会准备建立一个核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指导高校涉核专业学生毕业就业的问题,包括帮助高校涉核专业学生毕业后与企业对接。
王安民表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培养人才的工作非常有意义。而核工业是“大国重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培养“核人才”,功在当今、利在千秋,更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教育学会,为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记者手记: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记者面前的王安民理事长,一脸微笑,亲和谦逊,热情健谈,思路清晰。与记者交流近两个小时,话题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如何整合人才培养资源,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如何打造让各类人才辈出并竞相发挥作用的新局面”……这无疑与他的工作经历和个人情怀息息相关。
1962年,王安民出生在陕西省蓝田县。这里历史悠久,文化丰厚;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大学毕业后,王安民曾经在家乡蓝田工作8年,在西安市委组织部工作5年,1996年,调到中央组织部工作了14年。2004年6月,他主动请求,代表中组部援藏,出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直至2007年8月返回中组部工作。这期间,他为西藏引进和培养了数千名急需的各类人才。他表示:“援藏三年多的经历让我更深切地了解了基层,了解了西藏,加深了对基层的认识和人民群众的感情,受益匪浅,终生难忘。”2009年年底,根据工作需要,经组织选派,王安民到“央企一号”——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担任人力资源部主任,一干就是11年。2015年,出任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理事长。2020年2月,被任命为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同时继续担任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理事长,兼任中國人才研究会核工业分会会长。
古语有言:“世有伯乐,后有千里马。”有人将教育、组织、人力资源部门的人誉为“伯乐”,因为他们肩负着发现、考察、举荐人才的使命,也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王安民就是这样一位“伯乐式”的人物。
参加工作近40年,从地方县市到中央机关,从西藏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到中央重要骨干企业,再到教育社团组织,王安民有30多年从事组织人事、干部人才工作。在各级党委、党组的领导下,王安民和同事们“发现”“培养”“考察”“举荐”“引进”“使用”的各类优秀人才不计其数,其中许多人才相继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或成长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对此,他觉得“特别幸运,十分欣慰,也非常有成就感”。
有道是:“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即是说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培养人才。王安民正是在一个需要人才辈出的伟大时代,幸运地以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从事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工作并且做出了可喜的成绩。
谈起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在执掌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为培养“核人才”而操劳忙碌,他感觉“很值得、很充实、很有意义,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情怀”。
“人才培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告别王安民理事长,走在林荫道上,一缕清风吹来,飘过阵阵花香,沁人心脾;绿叶丛中露出紫红色的果实,让人惊喜。记者相信,王安民及其率领的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倾心浇灌的“核人才”之花必将盛开在祖国大地,并结出累累硕果!
(作者单位:《中华英才》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