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草富民 以药佑民

2022-07-22王晓丹张再德徐海朋

党员生活 2022年7期
关键词:蕲春县夏枯草李时珍

王晓丹 张再德 徐海朋

夏恒建,1961年出生于湖北黄州,中共党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李时珍医药集团总工程师、党支部副书记。他长期在中医药产业耕耘,创新提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模式,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并主持和组织制定了蕲艾、夏枯草等药材的种植技术、质量标准。他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等。

四十年来,他与草药为友,以农民为伴,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他醉心中医药事业,潜心研发新药,减轻患者病痛,护佑人民健康。他就是李时珍医药集团总工程师夏恒建。

做带动农民致富的贴心人

五一过后,蕲春县刘河镇祖虞村农户胡致兵拨通了夏恒建的电话:“夏总工,你们今年什么时候来收夏枯草啊?今年收购价是多少钱一斤?”

胡致兵种夏枯草“种上了瘾”,今年已是第3个年头。此前,他通过种水稻、棉花、黄豆等作物,年收入约1万元。几年前,在夏恒建的建议下,胡致兵改种夏枯草,收入增加了50%。

受胡致兵带动,祖虞村80%的农户种植夏枯草,周边村的村民也开始种植。

“听说今年凉茶厂家对夏枯草需求旺盛,预计可以卖到兩万块钱。”胡致兵高兴地说。

蕲春历来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孕育了一代医圣李时珍,积淀了“路人皆懂医、指草皆为药”的悠久中医药文化。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就像种粮食一样,有着种药、采药、产药、卖药的习惯。

“中成药质量好坏,取决于原药材是否道地。中医药产业的源头是农业,希望在农村,发展靠农民。”夏恒建在调研中发现,多数农户种植中药材不注重质量,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低甚至不合格,他渐渐萌生出了以种植代替购买、建设道地药材基地的想法。

为了能找到高品质的种子,夏恒建将目光投向大自然。团队曾经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分赴省内外多地,采集回数十种植株,将其种子埋到试验田里种植,待长出新的种子后,再通过分析选出良种。

在采集过程中,夏恒建和团队成员常常需要走进深山老林。车子到不了的地方,就手脚并用地爬。有时鞋底遇水脱胶快要掉了,他就用草把鞋子捆起来继续向前。

选种只是第一步。几年下来,夏恒建跑遍了蕲春及周边县市的村落、山林,从水源、大气、土壤监测,到田间管理、采收加工,每道工序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尽管按程序做下来很枯燥,而且费时间,但是我们不能随便买外面的药材,必须自己种,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是要做推广、服务于老百姓治病的事情,不能偷懒,不能出问题,不能拿劣质的药去害人。”夏恒建说。

一次,蕲春县扶贫办的一位工作人员找夏恒建探讨精准扶贫工作。聊完后,夏恒建豁然开朗,他决心积极响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号召,将公司药材基地建到贫困村。

他创新提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的五位一体模式,即通过政府引导和担保,引进金融机构为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李时珍医药集团提供种子、种苗和技术支持并以保底价收购,让农户通过种植药材、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在合作社务工等途径获得收益。这样既能保障原药材供应,保障公司产品的质量和疗效,又能带动农户增收,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目前,夏恒建为李时珍医药集团在蕲春县建立了蕲艾、夏枯草、厚朴、薏苡仁等道地药材基地3万余亩,每年可收购原药材6000余吨;在全国建立了100多个品种的道地药材基地10万余亩,每年可收购原药材1万余吨。

通过推广中药材产业扶贫体系,李时珍医药集团现已带动近400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惠及1万多贫困人口,集团也获得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称号、蕲春县“十佳带贫企业标兵”。

做减轻患者疼痛的制药人

夏恒建与中医药的结缘有些偶然。1978年,他考上黑龙江商学院(现哈尔滨商业大学),本想学习计算机专业,却被调剂到了中药制药专业。

“专业不是我能选择的,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有学上就行。”学习越深入,夏恒建越发认识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也慢慢爱上了这个专业。

1982年毕业后,夏恒建供职于武汉健民药业,从车间实习技术员做起,一干就是27年。不少人都吃过的龙牡壮骨颗粒,他就是曾经的研发人员之一。

2009年,怀着发展中医药的决心和难以忘怀的乡情,夏恒建回到蕲春县,进入李时珍医药集团,助力这个新兴的中药企业进行产品研发的技术攻关和质量控制。

“药品研发周期长,没有十年以上的坚持、没有大量资金的投入,是很难出成果的。药品研制出来后,还要与公认的治疗药品作对照,只有疗效超过对照药品、临床副作用小,才能获得批准生产上市。”夏恒建说,由于药品研发风险未知,很多人望而却步。

夏恒建介绍,艾叶中含有精油、多糖、黄酮等成分,目前只应用了艾叶精油一项,他和团队想要通过现代科学的方法,对艾叶其他物质成分进行应用研究。

2017年至2019年间,在研究一种艾叶成分的抗菌消炎作用时,夏恒建查到了早期文献,但他对文献结论持怀疑态度。他照着做完实验之后发现,达不到文献提到的效果,“相当于两年投入的100万元打了水漂”。

“但是,失败是正常的,不去行动肯定没戏,企业不创新一定是死路一条。”夏恒建说。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想要止痛,不得不依赖杜冷丁等管制麻醉药,而且容易成瘾。为了减轻癌症患者的疼痛,夏恒建近10年来一直在研发一款没有成瘾性的新药“镇痛口服液”。

夏恒建介绍,这项总投入超过1000万的项目也出现过多次失败,中间两度被公司负责人放弃。但是,一想到癌症患者痛不欲生的情景,他坚持要将项目进行下去。

目前,“镇痛口服液”已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正在按照相关要求完善“质量标准和稳定性实验”研究内容。“等到今年底就有结果了,我一直在等这一天。”夏恒建对于该项目充满信心。

做振兴中医药的合格党员

“药品只有合格品和不合格品,没有次品;党员也一样,不能有次品。”作为一名党员,夏恒建带头将严谨的态度落实到药品研发、产品质量把关等工作中。

在他看来,治病和衣服掉一粒扣子不同,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我们要做的是良心药、放心药,这些是给老百姓吃的,要从药材源头就把好关。”

认真,是集团药材基地管理办公室主任张文才对夏恒建最深的印象,他平时交给夏恒建的材料,连标点符号都会被逐一校正。

去年夏天,张文才随夏恒建赴蕲春7个乡镇收购药材,常常是从早上六七点出发,凌晨才返程。

“药材收购在室外进行,而且一定要趁天晴。又晒又热,衣服总是湿了干、干了湿。”张文才介绍,农户们背着麻袋来到收购点后,夏恒建先是根据药材的品质、水分、杂物进行分级,再称重付钱。

面对农民们对于分级的不解,夏恒建总是耐心解答;想到有的农民大清早就赶路过来,怕他们排队等太久,夏恒建等到不忙了,才将午饭晚饭并作一顿吃。“夏总工这种为人民服务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张文才说。

21世纪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跨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然而,夏恒建却发现中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着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的瓶颈。

“只有走品牌化、标准化之路,提升科技含金量,才能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更健康、更可持续。”面对上述行业问题,夏恒建开出了“处方”。

多年来,他先后主持和组织制定了《中药材蕲艾栽培技术规程》《地理标志产品蕲艾》《道地药材蕲州艾叶标准》等关于蕲艾道地产区、性状、种植、栽培、采收、包装、运输、贮存、质量等系列技術、质量标准;实施了中药免煎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蕲艾系列产品深加工开发与应用、蕲艾抗菌消炎系列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夏枯草规范化种植与产业链构建、夏枯草野转家栽培技术、湖北蕲春万亩厚朴规范生产基地建设等国家和省级项目,逐步建立了行业标准,规范了市场秩序,保障了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最近,夏恒建参加了蕲春县漕河镇枫树林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的“聚力优化营商环境 五级代表在行动”的主题活动。通过入户走访调研,面对面收集选民及企业意见和建议,听取群众呼声,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发挥身为人大代表的作用。”夏恒建说。

今年是夏恒建履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职责的第5年。近几年来,他先后提出加强对中医药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加大对中医药产业扶持力度、以中药种植产业扶贫助推乡村振兴、在长江中游城市群范围内制定标准统一的药材准入准出机制等建议。

“择一事,终一生。”回望40年的工作,夏恒建表示:“中医药事业利国利民、造福百姓,我很幸运一直在做本专业的事情,也热爱这项工作。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殷殷嘱托,要通过科技创新,振兴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使这一中华瑰宝更好造福人类。”

猜你喜欢

蕲春县夏枯草李时珍
乡间良药——夏枯草
解码李时珍
夏枯草的妙用
中国药神李时珍
秒变戏精
蕲春县踏红亭
清肝散结夏枯草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蕲春县水产局积极开展抗灾自救保发展
灵通姐姐帮你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