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舟逗陶瓷:一抹釉色 深藏百年
2022-07-22唐琪
唐琪
“指触薄如纸,近观莹如玉,远闻声如磐,细照明如镜”是人们对精美瓷器的赞誉。越南的舟逗陶瓷,花样纹饰完美无缺,制作分工专业细致,其外不仅点染着“雨过天青”的润丽釉彩,其内更是融汇入越南独特的人文内涵,在百年的沉浮中瓷韵流芳。在拂去历史的烟尘后,如今这份若隐若现的艺术魅力更是屏住了人们的呼吸,诱惑着世人的感官世界,让世人循着它那一抹釉色,追寻其背后的故事。
一只穿越七千多公里的蓝色花瓶
在越南北部,有一座“沉睡”了百年的古老村庄,除了山林的声响和居民的脚步声外,这里的一切都寂静索然。没有人知道这里埋藏着什么秘密,更无人知晓如何唤醒这片土地。但最让人想不到的是,一只蓝色花瓶,打破了村庄数百年来的沉寂。
这只蓝色花瓶究竟是何来头?故事还得从20世纪80年代说起。当时,时任日本驻越南大使馆秘书穴吹受邀来到土耳其的托卡比皇宫博物馆参观,他几乎把馆内的展品都看了个遍,但唯独在一只蓝色花瓶前久久不愿挪步。
真正令穴吹驻足的,其实是瓶身上的一行汉字:“泰和八年南策州匠人裴氏戏笔”,翻译过来便是“泰和八年(1450年),南策州有位裴姓的陶艺师喜欢作画消遣”。看到这里,穴吹心里困惑不解,越南与土耳其相距七千多公里,为何这里会展示着越南的瓷器?自己在越南工作多年为何却从未见过这类似的器物?裴氏又是何人?为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他即刻向越南相关部门致函,诚请考古专家马上摸清这只花瓶的来龙去脉。
经过一段时间的田野考察后,专家们在太平河堤附近发现了花纹和釉料与这只花瓶极其相似的瓷片,而这里,便是那座“沉睡”百年村庄的所在地。在7次挖掘后,上百处窑炉遗迹及一万多个文物从深土中“醒来”,其中多是以盘子、盒子、花瓶为主的陶瓷品。经放射性碳定年法鉴定,考古学家推测出这些遗物产自500~600年前,这刚好和蓝色花瓶收入土耳其博物馆的时间相吻合。舟逗古陶瓷的发掘震惊了考古界,让舟逗昔日的制瓷历史和杰出陶瓷工艺得以重见光明。
而在这只蓝色花瓶上“戏笔”的裴氏,便是舟逗陶瓷的始祖。
裴氏从小就聪颖尚学,琴棋书画可谓样样精通,而且还是个武侠爱好者。在嫁到舟逗村后,她随丈夫回到老家一起建窑烧瓷卖给国内外客商。裴氏有着敏锐的商业头脑,她察觉到相比越南国内市场,与国外做生意收益更大,便同丈夫商议把瓷器带到更多国家进行贸易。
可眼看事业正在势头上,裴氏丈夫却在一次出海途中遭遇风暴不幸遇难。丈夫的离世对裴氏打击十分巨大,但这份苦痛并没有让她消沉,为了让二人的心血得以延续,裴氏全身心投入陶瓷的创作中,创造了更多出人意料的新样陶品,赢得了各国消费者的喜爱,如今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珍藏有当时裴氏创制的陶瓷。裴氏手下的瓷器之所以受人追捧,是因其既保留了舟逗的本土风情,又不失独特的珐琅色彩和质地,素简的造型中隐含着裴氏对艺术和灵感的体悟,而精巧的纹饰又折射出其对自然和生命的独到洞察力。
巧工惹得世人醉
《天工开物》曾言:“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再小的陶瓷,也需经过数十道工序的打磨方可有果,而胎骨醇厚、款式典雅的舟逗陶瓷,其制作过程更是凝合了工艺性与系统性于一身:一捧高岭土,点和些许白泥,加配手工轱辘制坯的熟泥,在匠人们独到的拉坯技艺下,泥坯紧密旋转,缓慢抬高,厚薄相生,最终在十指间幻化成型,而这一“手的语言”生动诠释了舟逗瓷器所独有的灵气。
制瓷所采用的高岭土和白泥都是历经了数千年沉积才形成,其土质黏润,可塑性极强。这两种泥土分别产自越南富寿省雄王祖地与海阳省至灵市竹村区,是越南人民所供奉的神圣之地,这为舟逗陶瓷独添了一份信仰之美。
而在原色的胎体表面,舟逗特殊的釉料让瓷器更显不浮不嚣、不靡不媚。釉,好似陶瓷的嫁衣,是对陶瓷胎体的装饰和保护。舟逗陶瓷最常使用的釉料是糯米稻糠,匠人将温热的釉料按照一定的比例与粘土搅合,可以让出炉后的陶器呈现出特殊裂纹及富有层次的图面。再待釉料完全冷却后,延展在釉面上,宽窄不一、深浅纵横的裂纹与润丽的瓷釉调和相配,扶疏伸展,犹似雪地上的柳枝梅影那般婆娑潇洒。
舟逗陶瓷匠人夏伯定说:“舟逗陶瓷的釉色别有一番风味,是由浅蓝色逐渐过渡到深玉青色,变化细腻自然。因为这和雨后天空的颜色很像,所以我们把这种釉色叫作‘雨过天青’。”
从青白釉蓝纹再到青白釉三色花纹(黄、红、棕),不断充裕的釉色使得舟逗陶瓷的纹饰也极具变化。回到最初的裴氏陶瓷,瓷器表面的纹饰多以单线条或多线条勾勒的图形为主,图案简而又丰,具象生动,描绘的大多是当时人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景貌。但随着纹饰工艺的不断改进,舟逗陶瓷的纹饰改用了釉下彩方式,即先绘制纹饰然后再罩上釉料,这为绘制复杂多变、层次多样的图式提供了可能。莲花、菊花、鹭鸟、芙蓉花、香蕉叶等越南常见的图案在舟逗陶瓷上愈加精美凝练,表现层次也比以往更丰足,仔细端详还能看到匠人为塑造立体感而细心调勾的明暗对比。
此外,融入故事的纹饰开始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陶瓷匠人不再满足于单一复刻具象物体,而开始考究抽象与具象的内在联系,陶瓷上图式纹样的组合搭配越趋个性化。越南武元甲大将把舟逗陶瓷称赞为“越南文化精髓”,因其生动反映出了越南人的生活、信仰、哲理及心神。每一件陶瓷作品都宛若一首藏头诗,初读犹解意,深究才知殷。
仍旧炙热的匠人之心
几百年来,熟练的匠人用才华横溢的双手通过捏塑、铸造、绘制纹饰等环节生产出了舟逗陶瓷,而现如今,这份匠人之心依旧炙热。
2010年,舟逗陶瓷公司受邀设计一款瓷器,以纪念河内升龙皇城建造1000年。为了创作出能代表越南文化和河内历史的独特艺术品,该公司决定围绕“龙”展开设计,因为龙在越南被赋予了至高和永恒的寓意。舟逗陶瓷公司副董事长当时表示:“升龙皇城意为‘腾飞的龙’,为体现龙的形象和含义,我们决定采用书法和绘画的形式设计一个圆形瓷盘,圆形的底盘代表着龙翱翔的天空,再配上丰富的文字和图案来呈现龙的多样形态。”
但要制作出包含这么多元素的瓷盘,并完全依靠手工完成,对当时所有的陶艺师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仅在制作模具阶段,舟逗陶瓷的陶艺师们就花费了数月进行测量比对,因为一旦尺寸有差,一切都将被打回起点。且在模具定型后,陶藝师还得考虑如何打造稳固的胎体,其中包括高岭土和白粘土的混合比例,否则烧窑温度的升高很有可能会导致瓷盘碎裂。
整个制作阶段都不允许出现一丝差错,每一环节都必须完美无缺。一位参与制作的陶艺师说:“在这四个多月里,我们必须心无旁骛,因为只有一事极致,才能事事极致,这是我做陶瓷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在历经多年的打磨后,汇聚了数百位匠人心血的瓷盘终于制作完成,成为越南有史以来最大的舟逗瓷盘。2019年9月,这块印有1000余字的舟逗陶瓷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对于热爱舟逗陶瓷工艺的工匠和艺术家而言,这份荣誉意义非凡。巨大的圆形瓷盘釉极莹润,纹饰线条流畅自然,盘中的青龙矫健雄奇,密布的文字均匀铺展,所有元素浑然一物,升龙威严跃然“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