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特色金融小镇建设成效、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07-22孙雪芬
金融小镇是实现区域金融集聚的创新形态,是推动区域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平台。浙江省区域金融小镇的建设一直在全国走在前列,是浙江新兴金融中心的重要抓手,为新时代浙江区域经济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本文选取浙江省金融小镇的相关案例,以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和梦想小镇为典型代表,系统梳理金融小镇发展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从小镇功能定位、运营模式、融资模式、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5年,浙江省启动特色小镇建设。金融产业作为七大重要产业之一,金融小镇也成为浙江省着力打造的一大特色小镇。金融特色小镇的建设,客观上有利于助推浙江金融强省建设和新兴金融中心建设,有助于浙江打造新一轮区域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先发优势,从而进一步发挥金融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和梦想小镇这两个首批被命名的省级特色金融小镇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浙江金融小镇建设的典型成效,代表了浙江金融小镇后续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
一、浙江特色金融小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的金融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特色金融小镇建设,对于浙江地方金融改革与发展意义重大,是浙江推动新兴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新时代浙江区域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能够为浙江构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撑。
第一,有助于创新区域金融发展新业态,抢占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制高点。我国正处于新一轮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作为传统金融大省,浙江要在本轮市场化改革与发展中打造新优势、占据制高点,需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实现新兴金融产业链的整合和集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技术和信息支撑,需要不断创新金融发展业态,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的实现。而金融小镇的建设正是一个有效的抓手和重要的平台,通过特色金融小镇的建设,能够打造金融要素集聚的平台,整合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等新兴金融产业链,实现新兴金融在浙江的集聚与规模化发展。
第二,有助于盘活民间资本并进行规模化使用,发挥民间财富的集聚效应,从而打造民间财富管理中心。浙江省历来民间资本充裕,而财富管理机构和财富管理工具相对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间资本向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转化,甚至导致许多非正规民间融资的产生。非正规民间金融的存在,是部分区域民间借贷危机爆发和担保链互保链风险暴露的重要原因,是区域金融生态遭受破坏的重要因素。依托特色金融小镇,集聚财富管理机构,创新财富管理工具,有助于有效对接和规范使用民间资本,实现民间资本向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合规转化。
第三,有助于地方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离不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创新驱动战略的国家背景下,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客观上要求集聚金融资源,发展面向科技型企业的科技金融,畅通民间资本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渠道。金融小镇是浙江培育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平台,能够实现民间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人才资本的有效对接和转化,从而推动传统产业的整合和新兴产业的培育。
二、浙江金融小镇建设的主要成效
2017年以来,依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省级特色小镇验收办法,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余杭区梦想小镇正式被命名为“浙江省特色小镇”。浙江特色金融小镇的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打造了区域金融集聚的创新平台
特色金融小镇是区域内金融集聚的重要平台,实现了区域金融的有效集聚,创新了传统金融集聚的形态。依托特色金融小镇,浙江省探索实现了金融机构的新型集聚,成为区域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其中,以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和余杭区梦想小镇为典型代表。自2015年挂牌以来至2020年底,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集聚金融机构从402家到2393家,管理总资产规模从402家到2393家。区域内金融产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做大做强,金融机构数量和资本管理数量稳步增加,金融集聚效应不断显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明确了金融小镇发展的浙江模式
基于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链接与融合方式,参考国际金融小镇的典型经验,浙江金融小镇已经形成了四类相对成熟的金融小镇发展模式,即以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为代表的理财金融小镇,以余杭梦想小镇为代表的创业投资金融小镇,以金华义乌丝路金融小镇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金融小镇,以及以西湖区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小镇。近年来,贯彻国家金融发展思路,以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为典型代表的理财金融小镇,在原有强调单纯金融资本运作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重视金融对实体企业的支撑。可以说,传统理财金融小镇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向创业投资金融小镇靠拢。
(三)形成了以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为主导的私募基金产业生态链
浙江省私募基金在全国排名第四,管理资产规模共计约1.8万亿元。其中,以玉皇山南和梦想小镇为代表的金融小镇逐步成为浙江省私募基金聚集高地。金融小镇建设的成效,突出表现在已经打造了完整的私募产业链和创业风险投资产业链,实现了“资本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四链的融合发展。2015年以来,梦想小镇天使村在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风险投资机构不断集聚,区域内金融生态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氛围不断提升,金融机构在此实现了裂变式的集聚与发展。其中,天使村与互联网村的信息畅通与产业链接是其主要特点,也是其优势所在,不断形成区域金融发展的内生动力、经济与金融的正向反馈机制,并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较强的辐射效应。
(四)金融小镇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金融小镇在建设过程中,积极落实国家层面的金融发展思路,更加注重遵循金融的本质,越来越强调为实体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在其发展过程中适时调整,在发展内容上更加侧重于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更加侧重于借鉴已有的创投金融发展模式。同时,在助力企业上市以及并购重组方面的成效也逐渐显现。2021年,浙江省提出“凤凰行动”2.0,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积极响应,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引导企业上市并购。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制定了企业上市培育行动计划,建立了梯队式的推进模式,积极推进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和产业整合。截至2020年末,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企业累计投向实体经济项目4029个,资本金额3800亿元,累计成功扶持培育123家公司上市,其中2020年扶持培育公司上市8家。
三、浙江金融小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上所述,浙江省特色金融小镇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发展成效显著。同时,需要客观地认识到,金融小镇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比如如何实现金融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处理好小镇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作用,如何通过金融小镇建设更好地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如何做好金融小镇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风险防范等问题。
(一)区域金融基础相对薄弱,尚未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浙江金融小镇缺乏大的金融中心的辐射和溢出效应,自身也尚不足以形成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从目前来看,中国区域性金融中心仍然集中在上海、北京和深圳,浙江省的区域金融规模仍然相对较小。浙江省目前私募金融在全国排名第四,但是从总量和规模上看仍远远落后于传统金融中心城市。同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仍在持续推进中,仍然没有超越中国香港。也就是说,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目前还缺乏影响力特别大的区域金融中心的带动,山南基金小镇暂时不能得到强有力的牵引拉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镇的发展。
(二)产业基础有待强化,创业生态环境尚需完善
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本所在,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调研表明,当前浙江省特色金融小镇,比较薄弱的环节在于,新兴产业基础和创业生态基础尚有不足。以梦想小镇为代表的的创投型金融小镇,其互联网村的产业发展层次不高,产业整体规模不大,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仍未形成。实体经济发展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小镇风险投资机构的发展,影响了金融产业链的延伸和进一步集聚。以梅山海洋金融小镇为例,其之所以在评估中降格,主要原因在于当地发展的产业基础不够扎实,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无法带动海洋金融产业的发展。
(三)政府与市场关系仍需明晰,运营平台需要进一步规范
实际上,从特色小镇的先期发展来看,必然离不开区域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可以说,在小镇运营之初,地方政府扮演了相对重要的作用。其中,地方政府性财政资金的投入,是地方政府作用的重要体现。政府性的融资平台在许多特色小镇的运营中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融资平台为小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此外,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也是财政资金投入的重要形式,力图引导小镇产业发展和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在这其中,需要值得关注的是,财政资金投入的效率如何评估,如何确保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营。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在于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适当的公共服务,并推动必需的制度和政策创新。同时,伴随小镇进一步发展,如何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小镇自身内生性的发展,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四)个别区域性金融风险暴露,地方金融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金融小镇为新兴金融提供了成长的平台,但新兴金融创新能力强,创新透明度更低,再加之金融监管相对滞后,更容易产生金融风险。2018年以来,P2P网络借贷平台频繁爆发危机。其中,不少知名的网络借贷平台落户于金融小镇园区内,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规违法行为。大量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显现,导致区域信用和金融生态环境受到明显影响。如何有效化解小镇内金融风险、保障区域性金融安全成为当前金融小镇建设面临的一大挑战。
四、进一步推进浙江金融小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如上所述,金融小镇作为地方金融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对浙江省新兴金融中心建设,对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特色金融小镇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着力改善。
(一)进一步明确金融小镇功能定位,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推动特色金融小镇错位、联结发展。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链,要避免同质竞争,在不同小镇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梦想小镇重在集聚风险投资、满足初创期企业融资需求,而山南基金小镇则重在集聚私募股权投资、满足成长期企业融资需求。同时,要着力构建不同小镇之间的联结与对接机制,实现良性互动与错位发展。
(二)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导、政府为引导、市场化运作的运营模式
一方面,要重视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强化市场化運作机制。在特色金融小镇范围内,尝试打破制度和政策约束,探索打造开放、市场化的金融园区,推动小镇内金融要素自由流动,强化金融要素的集聚整合。其次,要重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推动财政投入方式的转变和财政投入效率的提升,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财政资金风险的可控。尤其是重视打造服务型政府,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合理的政策配套,构建有效的公共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
(三)加大以科技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模式的创新
鼓励和支持更多金融机构在特色金融小镇设立专营性分支机构,采用有特色的信用评估和贷款审查办法,开发普惠性科技金融产品。在风险有效评估和风险总体可控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科技金融的普及面,尤其注重改善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和青年创客的贷款可得性,并降低其贷款成本。鼓励科技银行、科技小贷公司与创投公司展开深入合作,探索投贷联动、债权+股权等多样化的运作模式。
(四)重视直接融资体系的建设
努力把特色金融小镇打造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示范区、投融资业务创新的自由港、全球并购重组的“策源地”。要探索打造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体系,覆盖早期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到私募股权投资、上市并购等全金融产业链条,实现对创新创业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接力式”金融支持。尝试构建全省范围内“特色小镇创业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打造股权融资活跃、顺畅的区域资本市场,并积极对接科创板、创业板等场内资本市场。
(五)持续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针对当前频繁发生的局部金融风险,金融小镇要加强对新兴金融创新的跟踪与监督,要建立与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协同监管机制,加强对小镇金融风险的事前预警与事后应对,避免引发区域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要重视做好区域金融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有效发挥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作用。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让投资者明晰金融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相关性。要进一步推广信用体系建设,从信用基础、信用服务和信用应用等多维度进一步深化。要严格贯彻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思路,切实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致力于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从根本上确保金融稳定。
参考文献:
[1]河北金融学院课题组,杨兆廷.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典型问题、模式借鉴及金融支持路径——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金融,2018(01):64-67.
[2]聂正标,宋家宁.金融资本介入特色小镇运营路径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6(35):3-4.
[3]谭荣华,杜坤伦.特色小镇“产业+金融”发展模式研究[J].西南金融,2018(03):3-9.
[4]孙雪芬,包海波,刘云华.金融小镇:金融集聚模式的创新发展[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32(06):80-8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软科学研究计划《数字经济背景下浙江新兴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动力机制与路径研究》(2020C350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部、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浙江省《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金融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