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稳实体、促发展
2022-07-22陈彦彤陈柯宇
陈彦彤 陈柯宇
绿色金融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力之一,发展绿色金融能够促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从盘活经济上看,发展绿色金融能够促进绿色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从促进行业转型上看,绿色金融加快了新旧动能转化,助力传统产业向绿色转型升级;从金融风险来看,绿色金融可以多形式解决生态环境资源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和共享机制,降低交易风险。绿色金融能稳住实体经济并促进其发展,助力金融机构“六稳”“六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央行政策引领绿色金融功能显现
5月12日,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回答记者相关问题时谈到,截至目前,中国绿色金融三大功能正在显现,五大支柱也初步形成:一是中国的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截至2021年末,中国本外币的绿色貸款余额已经接近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位。2021年,中国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了6000亿元,同比增长了180%,余额达到了1.1万亿元,居全球前列;二是构建了国内统一、国际接轨、清晰可执行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绿色债券的支持项目目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环境权益融资工具》《碳金融产品》这四项国内外非常关注的绿色金融标准已经正式发布;三是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部分金融机构已经试编制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并且试点开展了碳核算,为未来适时在全国推广积累了经验;四是人民银行创设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带动了更多社会资金投向绿色低碳的领域。同时,人民银行还全面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已将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业务纳入定量评价范围,引导金融机构有序增加绿色资产配置;最后是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不断深化。2021年,人民银行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合主席,牵头起草了《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和《G20可持续金融综合报告》,这两个文件都已经获得核准。另外,中国央行还参与发起设立了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这个网络正在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平台之一。
云南金融机构积极贴紧政策发力
全省金融机构同向发力,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绿色低碳发展的多元化融资需求。各机构坚持把绿色金融资源汇集于绿色产业需要的每一个环节,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加大对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领域的支持,更好地服务了实体经济。
截至目前,全省绿色贷款余额4237亿元,同比增长22.95%;全省使用碳减排支持工具14.99亿元,比2021年末增长65.45%;累计支持企业发行绿色债券39.2亿元。
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金融赋能绿色发展
根据云南省“绿色食品牌”花卉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布局,预计2025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将稳定在190万亩左右,鲜切花产量达到240亿枝,花卉综合产值将达到1600亿元。绿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金融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丰富绿色实践,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云南省产业转型绿色经济添砖加瓦。
花卉生产的鲜花种苗培育和花棚设施改造工作需要不少的资金投入,但是作为花卉产业的一线生产者,花农们普遍缺乏抵押物,申请贷款有较大难度。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以下简称“云南中行”)针对花农们融资难的问题,秉承绿色金融助力绿色生产的理念,依托省农担公司担保,为从事花卉种植业的个体工商户、花农们量身推出绿色“花农贷”融资服务。“花农贷”的推出,有效解决了花农与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难题,截至目前,花农贷合计余额425万元,为花卉产业的绿色发展注入金融养料。近年来,云南中行主动服务省内绿色农产项目,以金融力量支持鲜花种植、加工、销售的绿色产业链发展,帮助当地绿色生产企业探索规模化、集约化的鲜花产业发展道路,促进鲜花产品提质增量保价。
针对绿色产业链上的上游农企,云南中行多次派员前往符合绿色项目的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对其控股公司计划投资建设的现代花卉示范产业园项目量身打造适合的金融助推计划,截至目前,已累计提供7000万元融资支持。通过金融的帮扶,该项目有效解决传统种植户小、散、弱的问题,直接带动周边农户提升花卉生产,全面带动园区以及周边区域花卉等农业产业实现绿色化、科技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以及花卉产业转型升级。
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保住绿水促发展
以绿色信贷支持云贵高原的珍惜水资源综合治理,改善区域水质,修复水生态环境,是金融资源配置向保护环境倾斜的举措,亦是从保障经济长远发展角度增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践行。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以下简称“省交行”)主动参与保护高原湖泊工作,为擦亮云岭大地上一颗颗明珠贡献金融力量。
省交行积极与央企某疏浚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授信5.43亿,支持其在昆明经开区宝象河流域排水设施建设,通过供排水设施,调蓄池改造,改善河道水体环境、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为滇池注入清洁的活水,改善滇池周边的生态环境。在玉溪,省交行玉溪分行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围绕宜居城市建设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积极与玉溪某城市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对接,为客户提供固定资产贷款10亿元,重点支持沿河打造自净型生态景观,修建蓄洪排污和污水处理设施,改造老旧小区管网,助力玉溪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
省交行秉承金融帮扶绿色生态发展理念,顺应经济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趋势,对高污染、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做好总量占比管理和差异化调整政策,优化信贷资源配置,落实国家产业导向,支持绿色乡村振兴和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促进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和产业低碳清洁转型。截至目前,累计融资支持超过1200亿元,新增贷款及表外授信近700亿元,在支持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生态保护治理、传统产品绿色转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金融作用。
兴业银行昆明分行:“贷”动工业产业血脉流通
近日,位于云南武定县田心乡鸡街子光伏项目并网发电,这个占地面积约2687亩的发电站产出的光伏动能输向四面八方。据悉,该项目总投资5.09亿元,采用“农光互补”项目模式建设,装机容量100MW,项目规划建设32个交流标称容量3150kW的发电分系统,配套新建一座升压站,规划年上网发电量为19742.4万kW·h。若按照25年发电量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1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SO2)排放量约66.67 t,减排效应显著。作为云南省“8+3”风光项目的首批投产电站,在项目建设启动初期,兴业银行昆明分行开通全流程绿色审批通道,发挥绿色金融专业优势,运用多种金融产品组合,为项目提供长达15年的金融产品资金支持,并在2个工作日内便实现投放首笔贷款3200万元,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兴业银行昆明分行主动围绕云南省绿色能源产业链建设,加大“减污降碳领域”的金融支持,在风力发电、集中式光伏、工商企业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开展项目融资合作,持续助力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截至目前,该行绿色贷款融资余额占比超过30%,有效通過绿色金融“贷”动了工业产业“血脉”的流通,为稳定实体经济发展贡献了金融力量。
恒丰银行昆明分行:“保”住产业绿色转型
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建材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要实现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需要加大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提高原材料替代率,加快绿色低碳建材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积极推动绿色转型以实现降碳减排。
作为云南省曲靖市绿色产业转型的标杆企业,曲靖市公路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之前的建材生产中一直使用被喻为水中“软黄金”的天然砂石作为主要原材料,但随着开采量的逐年攀升导致天然砂石资源短缺,加之相关限产政策出台,逐步改用机制砂石等绿色建材作为建筑用砂石骨料的主要来源。为跟上绿色转型发展的步伐,该企业计划兴建曲靖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砂石骨料绿色生产加工基地——陆良县智能环保多位一体建材产业园,相关项目完工后,可辐射陆良、石林、宜良等周边县市,实现年产值4亿元,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100余个,累计带动400余人就业,实现“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双赢效果。
要实现企业绿色转型升级,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整个园区的建设用地280亩,总投资需4亿元。在了解到该企业资金需求的第一时间,恒丰银行曲靖分行组成专项业务推动小组迅速与该企业对接,与上级行联动多次前往项目现场实地调研,打通绿色信贷通道,为其量身设计综合性融资方案,采用“抵押+保证担保”的融资模式,提前对接抵押备案手续,取得授信批复当天完成抵押备案手续,办理流程全程开“绿灯”,短时间内发放了1.1亿元的信贷支持,相当于按下了该企业绿色转型的“加速键”。该笔业务是恒丰银行昆明分行倾斜信贷资源,着力打通普惠金融“活水”,浇灌绿色产业发展和助力企业绿色转型背景下的首单“绿色建材贷”。今年以来,该行紧跟总行绿色金融双碳硬仗实施方案要求,聚焦绿色金融重点领域,上报绿色金融业务14笔,合计金额92.07亿元。截至目前,绿色信贷最新余额35.85亿元,规模排名全行第1位,有效助推了云南省绿色产业转型发展。
未来,全省金融机构将紧扣国家和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加大对全省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金融支持,并结合云南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优势,走出契合云南绿色发展的金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