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和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制度探讨
2022-07-22张田妹
张田妹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前进,创新乡村的现代化产业结构融合调整,不断提升乡村三产的综合效益和整体效益,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是促进新时期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现代化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向。通过实施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融合策略,运用“财政+金融”的手段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资源、信息、技术和方向指導,是提高乡村三产的现代化发展效率和促进质量提升的有效探索。本文对山东省的财政金融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制度的现状和要点进行了阐述,对财政金融融合政策推进的现状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来探讨强化财政金融融合支持乡村振兴的有效策略。
一、引言
山东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农村一直是山东省的重点发展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明确了山东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也为山东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指明了方向。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促进农村的产业效益提升,是其中的重点发展方向;财政金融政策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保障力和推动力,通过融合创新财政金融政策,加强对农村产业的多方面协同发展,吸引国家和社会资本对乡村振兴产业的不断注入,实现对农村产业的针对性指导和资源支持,提升农村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质量和效率,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整体效益的重要途径。
二、山东省财政金融政策融合制度现状要点
山东省在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建设中,开创了双重激励制度,一方面由省财政部门对32个试点县市每年提供50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补偿,其具体分配额度根据各县市的财政金融支农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实现对当地政府的资金激励,各县市也共同成立了8.8亿元的财政金融支农专项奖金,形成了对范围内的乡村振兴发展的激励支持;另一方面由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提供了50亿元的专项贷款额度和30亿元的专项补贴资金,为支农政策提供了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推动了金融资源流入农村意向的发展,充分发挥了金融资源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杠杆撬动作用。通过省级财政、县市财政和中央银行财政的多方面支持,促进社会金融资源不断向农村产业倾斜,提供金融动力,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产业结构现代化发展和资金的大量流动,充分激发了农村发展的活力。
针对政府融资担保部门的融资难、风控难等问题,山东省财政部门、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公司和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联合推出了“双十条”政策,不断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的专项融资担保制度,扩大融资规模和杠杆力度,精简融资流程,降低担保费用,加强担保补贴,从风险控制的针对性调查和推荐渠道拓宽入手,为银行的资金发放和杠杆提供有效保障,为农业经营者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和资金支持,有力提升了财政金融融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动力度。
针对省内不同区域内的发展差异,财政金融融合策略指导各试点县市根据自身的具体发展情况和特色产业进行针对性的规划设计,不断探索各类型金融资源例如保险、担保、信贷等的创新型融合发展,根据农村的弱势环节进行针对性的金融资源导向,对农村产业发展提供针对性资源助力,帮助农村产业健康全面发展。例如荣成的海洋农业供应链打造,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和信用担保,打造网络金融平台,融合荣成的海洋农业企业、银行、保险、监管等方面,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融资和发展支持,既加强了国家和社会资金的农村导向力度和规模,为农业发展助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创新发展,提升了整体效益,为社会资金的融资提供了效益保障和意向促进,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充分落实和长久发展。
针对农村金融基础薄弱、资金承载力不足的问题,财政金融融合政策加强了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将有利于农村融资发展的多方面信息进行了综合收集、分析和公示,有助于农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产业发展信息的实时获取,有利于科学规划农村发展战略;服务平台也承担了对农村集体产权抵押登记的流程规范和简化作用,为农村融资提供了信用担保和资源担保,有利于农村的集体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服务平台为社会金融提供了详实的农村产业发展情况和数据,为社会金融资金向农村倾斜提供了信息支持和信用保障,有利于加强融资的意向和规模,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在政府财政、社会金融和乡村产业之间形成了通畅、透明、公正的信息信用沟通评价体系,提升了农村的金融基础和资金承载力,优化了农村的现代化产业结构创新改革质量,为农村的商业环境优化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三、财政金融政策融合现状和难点
(一)财政资金紧张
地方财政资金相对紧张,既要满足对地方常态民生和公共服务的资金支持,也要满足工商业发展的资金保障,受限于经济增速不断放缓的整体环境影响,以及财政税收资金的单一模式增长,加上近两年疫情对经济环境的破坏和防治疫情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支持,地方财政资金相对紧张,收支平衡难以保障,导致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支持力度放缓,财政金融融合政策难以保障资金来源的充足和稳定,导致了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另外,“马太效应”导致经济基础良好、资金充足的县市对周边的资金和人才的流动起到了虹吸效果,保障了其发展基础的不断提升和资金的充足供应,以及社会金融的投入意向和力度,但是导致经济基础较弱的欠发达县市的金融支持更加稀少,资金流入更加困难,而这部分县市往往是以农业为支撑产业的区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关注地区,反而得不到其最需要的金融资金支持,导致财政金融策略无法高效开展,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落实。
(二)农村产权市场建设不完善
农村“两权”政策改革的不断落实,将农村集体资产权能的抵押权和担保权进行了明确的分离,让农村集体资产能够进行合理的投资建设和经营,但相关的产权登记、价值评估、市场交易和风险处置等市场化制度建设未得到完善,导致农村集体资产仅能实现内部交易,无法引入外部资金,无法对社会金融资金起到应有的吸引效果,导致农村发展缺乏资金注入,不能起到良好的招商引资功能,导致“两权”政策落实效果不明显。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不明确使得社会资本无法对其进行市场经营和转让,导致其经营效益得不到保障,降低了融资意向;我国对农民问题一向重视,不清晰的产权容易让社会资本和农民之间产生问题和冲突,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也打消了社会资本对农村产业的投入意愿;一旦出现不良资产,很难进行顺利的转让和变现处理,影响了农村产权抵押的价值和资金规模,导致农村产业难以得到充足资金进行发展;对农村集体资产的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使农村资产的抵押担保得不到准确的价值评估,不能根据其实际价值达到交易双方都满意的资金额度,导致农村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难以顺利展开,影响了农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农村产业结构落后
农村的产业多以种植、养殖、海产捕捞等方式存在,受环境、天气、疫情、病虫害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大,一旦受灾规模往往较大,整片区域内的农业产业都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大规模的减产,导致农村产业效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不利于社会金融资本的介入和资金导向;其产业附加值较低,往往处于供应链底端的资源供应位置,产业利润较为微薄,还要进行长期的经营管理,资金回本效率和质量难以保障,导致社会金融资本介入意愿不高;三产融合性进度不高,多处于小规模、低效率、低技术的低质量产业评价范围内,缺乏规模性发展,缺乏品牌意识的建设和核心竞争力,没有特色产业,无法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的附加值,就无法提升产业整体效益,不利于对金融资金的吸引;农村产业缺乏现代化建设,缺乏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导致产业结构落后,经营不规范,财政制度不完善,效益难以提升,规模难以扩大,导致其资金承载力不够,缺乏融资意向,贸然注入大量资金容易导致产业结构的整体崩盘,其本身也难以达到银行和社会融资机构的融资、贷款下限标准,导致财政金融政策难以进一步实施。
(四)财政金融融合政策有待完善
以“财政+金融”的模式支持乡村振兴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足够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案例,还处于较为简单的模式,即政府担保资金补贴、社会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缺乏对资金的有效监管和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持,缺乏对产业风险的全面掌握,造成了国家资金的损失,也影响了农村产业发展的热情和进度;财政金融政策缺乏对金融、科技、实体产业的有效整合规范,没有形成全面的产业链条和服务平台建设,导致财政金融融合政策的落实工作难以保障质量和效率,不能切实的提升农村的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质量,财政金融融合缺乏深化发展,不利于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落实,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四、强化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
(一)统筹管理省内资源,加强财政引导作用
省市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省内财政资源的统筹管理,设立专项乡村振兴财政资金,加大对各县市之间财政资金的投入,提升地方转移制度下的转型资金调拨效率,提高各县市的地方财政资金流用比例,保障地方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的充足,为财政金融政策的落实提供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担保作用;省政府要加强对各县市之间资金资源的统筹管理和调配,加强对重点县市、帮扶县市的资金资源扶持力度,以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进行县市之间的相互支援和配合,实现发达地域和欠发达地域之间的资金资源互换合作,有利于各市县的共同繁荣,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落实;各县市要加强对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的统筹管理,对保险保费补贴、融资资金担保奖励、担保资金等财政支援资金实现合理分配,根据各县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资金分配,将专项资金针对性的落实到合理的农村产业财政金融融合支持的项目中,各县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保障财政对金融和农村产业的发展引导作用,提升资金的使用质量和效率,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落实。
(二)完善农村产权制度,优化融资经营环境
政府要加强对农业集体资产的产权交易制度建设,明确产权登记、价值评估、市场交易和风险处置等制度的建设,为融资商提供信用保障。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进行完善建设,简化产权登记流程,明确产权所有人,使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交易对象明确清晰、合法,有利于促进产权交易的市场化建设;加强对农村资产的价值评估制度建设,以政府信用为担保,成立专门的公司部门或与专业的第三方评估公司合作,对农村资产进行全面、准确、公平、公正的价值评估,明确资产价值,保障交易双方的满意度和配合度,有利于提升对融资商的吸引力,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加强交易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农村产业的资产数据和经营数据,加强对农民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促进农村金融经营环境的不断提升,为农村资产的抵押担保提供优良的环境和基础;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不良资产和债务的处理工作,加强银行、融资商、企业和农村产业间的沟通交流,对不良资产和债务进行合理的回购、分配和调整,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健康发展,提高社会金融对农村产业的投资信心,有利于农村融资经营环境的营造和提升,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
(三)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融合三产提升质量
政府要加强对农村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改革进程的督促和落实工作,不断提升农村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根据县市的发展特点和经营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发展指导和推进工作,提升农村三产的融合进度,帮助农村产业向着规模化、现代化、开放化方向发展,不断完善农村产业链的建设,将种植、养殖、捕捞、营销与加工、旅游、服务等产业深度融合,构成完整的农村产业链,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多重利用,不断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村产业的附加价值,提升农村产业的整体利润,既有利于农民的共同富裕,也有利于加强农村的融资吸引力,为农村带来更多的资源倾向,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发展;要加强农村产业的特色化、品牌化建设力度,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特色,不断提升农村产业的特色化经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并加强对信息媒体的灵活使用促进特色农村产业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产业的品牌力和影响力,促进农村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对专业经营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农村产业的现代化规范发展,提升农村的经营环境,促进农村的市场经济转化力度,帮助农村产业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快速融合,有利于农村的融资环境和商业环境的完善发展。
(四)深化财政金融融合政策的研究和发展
政府要加强对“财政+金融”模式支持乡村振兴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深化财政金融融合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通过对山东各试点县市的政策、手段、过程、效果等方面的研究,收集并分析其具体的信息数据,探索更加合适的财政金融融合政策,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化发展;要加强对财政金融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制度的完善,建设完善的评价激励制度,促进各县市之间的公平评价和竞争,促进政策的快速、高质量落实;要加强对农业产业信用信息平台的完善建设,不断融合财政、工商、税务、金融、农业等多方面的统筹管理,增强农业产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加强对乡村振兴相关的财政金融资金的信息监管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和财政金融的信息透明化、公正化建设,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提升社会金融资本对农业产业的投资意向和规模,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长久发展。
五、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加强对财政金融融合政策支持乡村振兴制度的研究,创新“财政+金融”模式对乡村振兴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财政资金对金融和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提升财政金融资金的统筹管理和分配制度建设,加强农村产业的现代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夯实农村的发展基础,培养良好的金融经营环境,是促进财政金融融合政策深化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工作的重要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怡璇,任叶笛,蒋文雪.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和财政政策的关系[J].商业文化,2022(12):18-20.
[2]孙居莲.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提升对策研究——以滨州市为例[J].审计与理财,2022(03):51-53.DOI:10.19419/j.cnki.36-1264/f.2022.03.020.
[3]尹楠.財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与建议[J].中国银行业,2021(12):45-47.
[4]宋锐.财政和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制度探讨[J].财经界,2021(33):3-4.DOI:10.19887/j.cnki.cn11-4098/f.2021.33.001.
[5]于霞.财政和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制度分析[J].中国外资,2020(06):31-32.
[6]沈锋.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研究[J].当代农村财经,2018(12):8-12.
作者单位:沂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