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及应对措施探析
2022-07-22韩筱潇
韩筱潇
由于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在近几年来不断深化,人民币对应的汇率波动也日益明显。在此背景之下,银行业对汇率的风险也愈益重视,尤其是商业银行更是对汇率风险高度关注。商业银行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需要对汇率风险进行管理。本文首先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之下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形成的主要成因,同时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在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阻碍,并针对这些阻碍给出了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及建议。旨在为商业银行有效防范、化解汇率风险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汇率风险是指资产、负债、收益等在以外币计量时,由于汇率的变化,导致其换算为相应计量币种时得出的金额发生变化,并因此造成交易主体的收益不确定性的可能性。广义地来说,这种风险可能造成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目前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已经成为其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银行对该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能力直接影响到了其整体经营的稳定性,所以对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成因
(一)银行国际化步伐加快形成汇率风险
在金融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之下,尤其是疫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贸实体经济的流通,更给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全球化融合带来了新的发展。在“开放”的大背景之下,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也越来越快,涉外业务占比不断攀升。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发展的初期,主要是业务开放,即在业务层面认可国际化交易的通用规则。目前更多的则是机构开放,即通过海外股东持股的形式走出国门,在海外的当地市场进行经营参与全球化竞争,并且力争成为海外当地的领先银行。可见,银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形成了汇率风险,而且会形成更为复杂、多华元的汇率风险。
(二)商业银行资本金固有体系形成的汇率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由人民币本币资本金和以美元为主的外汇资本金组合构成。通常情况下,若资本金绝大部分为人民币本币,则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不会太大,但是在经历了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之后,尤其部分商业银行在海外上市,我国的部分商业银行还是拥有较大比例的外汇资本金。在实务中,商业银行的外汇资本金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国家外汇储备注资的情况下形成的一定金额的外币资本金;二是由引进境外的机构战略投资者而产生的一定金额的外币资本金;三是在境外上市的商业银行通过正常的发行股份募集到的外汇资本金。这些金额巨大的外汇资本金必然也会给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例如当人民币相比于外币出现较明显的升值时,则会导致商业银行资本金总额发生较大程度的缩水,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出现下降,甚至直接拉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三)商业银行存在一定数量的外币计量资产及负债形成的汇率风险
通常银行账户中的外汇资产和负债包括外汇存贷款、外汇债券、外汇投资、外汇同业资金拆借等。由于外汇资金的来源通常不同且资金的外币币种头寸不相匹配,这都会使得外汇资产及负债产生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除此之外,外汇资产及负债还可能因汇率变动而存在外汇敞口,例如一段时间内某一币种的空头头寸与多头头寸相背离时,该差额即会形成外汇敞口,进一步形成外汇风险。
(四)个人、企业等微观个体产生的风险逐步向银行转移形成的汇率风险
由于参考一篮子货币政策的出台,意味着人民币的汇率变动风险不再是与美元这一国际贸易结算主要货币之间保持固定的转换比率,而是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在该制度之下,很显然要求的是人民币对篮子里的所有货币综合汇率保持稳定,但不需要对单一货币的汇率保持稳定,这就带来了人民币对单一货币汇率的波动,这种波动,会使得企业与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在进行外贸交易时,形成较大的汇率风险。当这些微观个体面临较为频繁的汇率风险时,就可能通过贷款等形式传导给商业银行。简单来说,汇率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外贸型企业的经营效益,使得其竞争能力及盈利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其还款的能力,这就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增加。对于一些向内经营的企业来说,在本币与外币的利率差相差较大时,则更倾向于不使用银行的本币融资,转而使用银行外汇贷款,这会进一步加大货币的错配风险。当大量企业通过金融机构来举借外债时,一旦遇到汇率急剧下跌,企业的债务风险就会直接转嫁到银行层面。
(五)外汇产品形成的汇率风险
因前文所述一篮子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不能仅局限于盯住美元来稳定汇率风险,汇率的波动变得更为频繁,这就使得外汇产品对应的汇率风险同步增加。同时,汇率波动弹性的增加,也有利于居民个人和企业形成更强的汇率风险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大了其利用外汇产品来投机的动机。在利率浮动的情况下,企业、银行及个人均倾向于采用货币期货或者遠期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来对汇率风险进行对冲,这些交易在参与该类交易过程中,会采用保证金形成杠杆,这就会成倍地放大交易中存在的风险。所以,外汇产品交易的复杂程度较高,也潜藏着较高的汇率风险,对商业银行准确定价、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来有效对冲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阻碍
(一)缺乏专业人员处理复杂的外汇风险业务及管理
目前,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复杂程度较高,需要对汇率变化环境、风险产生机制等有深入、超前的了解,这就对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性要求。目前该领域的管理人才相对来说较为匮乏,尤其在引入一些风险管理模型时,管理人员对模型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套用层面,根本起不到风险分析与防范的作用,没有实战经验作为支撑。尽管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对外汇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了重视程度,也积极地在学习外国的高效管理经验及方法,但是缺乏与我国商业银行实际经营情况的深入关联,导致引入的管理经验适用性不强,相关的培训内容也流于形式。由此可见,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风险管控水平不足是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存在的一个明显短板,最直接地关系到商业银行是否能够从源头上把控好汇率风险管理工作方案的出台与落实。
(二)缺乏高效、先进的方法对汇率风险进行管理
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方法,应当包括风险计量、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工具等。显而易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尤其疫情之下,各类行业的交易都受到了普遍的不可预计的影响,这些影响最终反映在金融系统中更是显得错综复杂。风险管理的方法若一直停留在传统的简单处理技术上,不仅无法有效地对汇率风险进行管理与防控,甚至还会误导银行对风险局势的判断。部分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时,甚至未能利用久期分析体系来完整地核算所有的表外衍生工具,导致对这一类风险的管理较为薄弱。已经计量的风险尚不能确保准确,还有未能识别与计量的风险没有考虑进去,所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相关的风险敞口有多大。
(三)缺乏完善的制度作为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参考
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中也承担着积极的管控角色,对商业银行积极应对外汇风险加强培育与辅导。例如早期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到最近于2022年1月出台的《商业银行表外業务风险管理指引(意见稿)》,这些政策的出台,目的均在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以适应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法律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内部应当制定适用于自身银行机构的风险管理制度、政策细则、管理程序,包括明确风险管理组织构架、各部门的职责内容、可以展开的业务范围、具体对相应风险进行化解的技术方法、银行可以承受的风险限度等等。但是部分商业银行在落实该项要求时,要么不能够全面细致,要么照搬照抄其他银行经验,要么索性为了制定制度而制定制度,并不积极落实执行并监控,要么将风险管理让位于领导脸面,这些问题都会导致银行在面对突发型、重大型汇率风险等市场风险时,缺乏应急处理防范措施,甚至还会产生温水煮青蛙效应,将原本可控的风险扩大为无法消除的危机性风险。
(四)缺乏有效监控为外汇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
查看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可发现《商业银行董事会尽职指引》中明确要求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应当对风险状态的评估及管理承担最终的责任。但是,目前部分商业银行的管理高层自身的外汇业务专业胜任能力缺乏提高,在新形式下,管理人员对于外汇风险甚至缺乏基本的了解,更不用谈外汇风险管理的技能与水平。在这种背景下,银行内部也没有成立起专业的监督复核部门,来对外汇风险管理执行情况实施及时的审查。在商业银行内部自身监控力度不足的情况下,很难为外汇风险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评价依据,风险管理制度的改善也无从谈起。
(五)客观环境变化进一步加大了外汇风险管理难度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资本市场的关注度上升,净化资本市场生态的要求极为迫切,加上市场环境的波动性日益增强,给外汇风险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一方面,贸易全球化背景之下,企业及居民更多地持汇,而人民币汇率的预测难度也在不断地上升,使得商业银行隐形间接受了更难识别的外汇风险。另一方面,银行自身业务国际化融入程度不断加深,宏观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新冠疫情之下进出口企业的经营活力下降明显,外国经济制裁蠢蠢欲动,商业银行的金融安全受到进一步威胁。
三、商业银行汇率风险防范机制改善措施
(一)应注重人才培养,配备更为先进的管理方法,强化商业银行汇率风险防范核心能力
商业银行应当意识到风险管理能力的核心能力应是人力软资源,即复合型、实践型、专业型的高素质人才。银行一方面要分析自身的人才缺口,针对性地引进对口型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要在已有的人员范围内精进培养。例如在管理外汇金融衍生产品的汇率风险时,既需要培养直接的风险管理人才,还需要培养前端产品设计人才和交易人才,畅通相关人员的境外交流学习渠道。在汇率风险管理的方法上,则建议借鉴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型,例如GARCH均值模型、EGARCH模型,将汇率风险指数化、量化,将影响因素作为指数,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来明确参数变化的影响方向与影响敏感度,以此为进一步将风险防控精细化、指标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二)应积极完善现有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系统能力提升
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仍然缺乏系统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不能形成职责明确的相关组织机构,缺少专门的内部监管部门来有效监督风险管理执行情况,风险管理的主体分散程度较高。所以商业银行急需建立一个垂直性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首先,要提高管理者在汇率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要求管理者切实提高其专业管理能力,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准确把握风险管理的策略与方向。其次,是应订立风险管理制度,将风险管理各个部门及岗位的职责通过制度的形式紧密联合起来,并且下发至相关岗位人员要求其严格履行,通过各个流程的职责、工作内容的细化,来确保对汇率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测、计量、识别与管控。最后,要建立配套的考核与激励制度,以此来作为制度考核的推动剂。考核与激励制度,应当与指标化的风险管理指标相匹配,这就意味着银行在制定风险管理的结果评价指标时,要做到精细化、准确化、数值化,这会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也需要银行在动态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
(三)应制定严格的资金运营监督及管理机制
借鉴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其较常用的一个风险管理手段,就是加强对资金运营的管理及监督。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可以借鉴该方法,制定更为严格的资金运用监督及管理机制,设定资金限额阈值、止损限额、交易限额。同时,商业银行应当在资金监管中特别关注各类衍生金融工具对冲机制的操作交易,谨防因内部控制环境的失效,导致利用对冲机制来抵御风险的初衷演变成更高风险的对赌与投机。
(四)应积极引入外汇衍生品保险机制,作为弥补外汇风险带来的损失的有效举措之一
目前,保险产品已经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中凸显出愈益明显的作用,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应对各类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可以很好地规避风险承受者的部分损失。汇率风险相关的保险机制,主要是指通过风险的转移或者分割来将该类风险转移给那些愿意承受风险的机构或者是个人,主要通过衍生工具市场的各类交易加以实现。例如,通过期货交易、远期交易、期权交易以及它们的有机组合,通过对冲的形式来将汇率风险进行转嫁。外汇交易市场,是外汇风险保险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目前我国的外汇衍生产品也处于不断丰富的阶段,也进一步丰富了对冲渠道。商业银行应当抓住有利的市场环境,积极利用衍生品交易来锁定汇率风险。
四、结论
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实践落实,商业银行的外汇业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行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在自身经营的基础上还承担着稳定国民经济的重要角色,所以加强汇率风险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落实对汇率风险的管控是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要完成的课题。商业银行可借鉴本文提及的具体方案,从培养专业人才、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型及技术、构建配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结合外汇衍生品市场对冲等角度,来不断加强自身对汇率风险的识别与管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目前疫情、战争等客观不利局势的影响下,及时化解外汇风险,在保持自身经营稳定的同时担负起维持国民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胡大玮.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汇率风险与防范[J].财经界,2021(8).
[2]关于汇率风险与商业银行外汇资产结构优化的探讨[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3).
[3]李嘉辉,黄超.远期外汇交易在进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商业文化,2020,No.470(17):68-69.
[4]薛键.跨境融资扩让下境内银行面临的矛盾.中国外汇,2020(4).
作者单位:萧山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