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兄品鉴十二作

2022-07-21汗青

大学生 2022年7期
关键词:布面画室幅画

汗青

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在在做着宣传推广艺术品和艺术展览的工作。毕业后的这几年,我一直关注母校的毕业展,今年依旧不缺席。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央美毕业展大众只能以线上观展的方式参与了。在熬夜看完了整个展览后,在师弟师妹众多的毕设作品中,有一些我特别想分享并解读给大家。

     1.《星夜 三联画》 

作者:冯晓玮(造型学科基础部)

材料:布面油画

望京的冬天,灯光如星,刺破寒冷的夜空。行人匆忙如常,驻足仅片刻,寒冷已经麻木入手脚。凝视灯光,现实就会变得模糊起来。对于有的人来说,一天就是一天,不会有宏大叙事,随着时间变成历史,逐渐遗忘。这是21世纪20年代的北京,某一个冬天的夜晚,那天不冷也不暖,灯光也不刺眼。

我解读的第一个作品是三联屏的绘画《星夜》。

这三幅画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真实。作品解读中有这么一句话很感人——一天就是一天,不会有宏大的故事,随着时间变成历史,逐渐遗忘……这三幅画就是在记录一个非常普通的瞬间,一个在路边看着手机等待订单的外卖员,等待着过红绿灯下班或者放学的一个男子。画面当中的人太普通了,这就是现实主义绘画。摒弃那些酷炫浮夸的技法,不去歌颂那些王侯将相。可能几十年后再回看这样的画面,那时候大家才会想“原来这就是那个时候最真实的世界!”。

     2.《漫长的白日梦和兔子的恶作剧》作者:李璟(壁画系)材料:纸本钢笔

来数兔子吧。

数一数这张画里有多少只兔子?这是今年央美毕业展的作品之一。作品简介只有5个字——来数兔子吧。

这幅作品是用钢笔画的。钢笔绘画是很考验功力的。要讲究留白还有线条的粗细变化、疏密对比,这个作品的画面处理得太好了!该留白的地方一笔不画,该密集的地方密不透风。放大作品细节看,钢笔的塑造方式还是很丰富的:小女孩的脸部采用点点塑造,小女孩的大眼睛里好像有日月星辰一样。画中每只兔子都不太一样,眼神也不尽相同,感觉兔子都有自己的心事。话说回来,这张画里到底有多少只兔子呢?

     3.《水中人》系列一、系列二

作者:馮蕤(油画系)

材料:布面丙烯

《水中人》系列选择了用水的意向来象征大的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动作和身体形态进行描绘,利用不同的姿态和身体的节奏美感,以及不同动作在水中的漂浮形态,表现女性在社会中的纵身一跃、沉溺感、控制感与漂浮感。同时以背影这一形象,画面定格在无法克制前的一瞬,一切都是平静的,强大爆发力就隐匿在这平静的水面之下。

这组作品是我认为今年央美毕业展油画单元在技法上最值得学习的一套。

我们抛开作品解读只看其技法,作者将原来是肉色的地方尽可能地往蓝色、橙色上靠,这是非常大胆的一种表现,有些地方甚至直接用了橙色。这样大量的补色会让画面更加地和谐。画面当中使用了大量的扭曲的笔触来表达水波粼粼,这种手法一看就知道不是单纯地抄照片。作品中该有浪花的地方很密集,需要突出人物的地方却一点浪花也没有,这样的对比方式还是很值得学习的。

     4.《画室姑娘》

作者:张超(研究生院)

材料:布面油画

大好时光。

今年央美毕业展,我认为画工最写实,最贴近照片的就是这幅《画室姑娘》。

这幅画最吸引我的地方是画中姑娘手上戴的镯子。镯子有一点反光,整个油润的感觉特别细腻。其实说到细腻,这幅作品哪里不是透露着细腻?我感觉姑娘有多少根头发,作者就画了多少根头发。每年毕业展,都有几位同学用手挑战照相机,但今年感觉这样的作品很少。我没有画过这么写实的作品,当然我也未必画得出来。你们认为画一张这样的作品,需要多长时间呢?

     5.《手与冰》

作者:魏宇(油画系)

材料:布面油画

冰是不稳定的,固体时寒冷坚硬,液体时无形流动。融化这种物理现象相当地常见,但它的映射却相当宽泛。手与冰作为画里主体的原因是它们足够普通,另一个是它们相互矛盾。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试图讨论物质的存在与虚无。

从个人的审美角度,我也很喜欢《手与冰》这种写实作品。

这幅画有一个特点——适可而止。作品中手部的光影感、高光和细致纹理的刻画,都非常写实。作品中的冰块,也画到极致了。但作品中其他地方就不是这样了,比如作品中的左手部分只是几个色块,有些冰块也没有画出质感,有的地方甚至只是起了稿而已。你可以把这种风格理解为没画完,甚至是作者偷懒了,但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作者在某些地方已经展现了他的绘画能力,其他地方他就点到为止了。要知道,有很多艺术家都是这么操作的。

     6.《座有坐样》

作者:王思远(城市设计学院)

材料:综合材料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相貌体态特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坐姿也是千差万别。标准化的设计是否还能满足个体独特的需求呢?座有坐样利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打破标准化的生产所带来的单一使用方式,并通过此设计作品探讨人的行为方式与家具产品使用功能之间存在的诸多可能性。

毕业展中有一些看着挺帅,但好像又没什么大用,但要是生产出来我一定会买的设计作品。比如这个凳子的设计作品《座有坐样》。

这组设计作品的椅子上有非常多的配件,可以实现非常多潇洒自若的坐姿。小时候在课堂上那些老师不让你坐的坐姿,通过这组设计作品都能舒服地实现。但是,家里有长辈的千万别买,因为很有可能椅子会被扔出去,你还要遭一顿骂。

     7.《书中》

作者:吕颜如(城市设计学院)

材料:毛毡、不锈钢、硅胶、环氧树脂

一本用身体“阅读”的坐具,放大触觉带来的体验与变化。借用“读书”的触觉行为造型:翻动、撩拨、卷折、抚触;融于时间,产生触觉痕迹:波页、卷边、蓬松、释怀。它就在那里,邀请使用者“翻阅”,共步无意识触觉带来的冥冥之旅。在积累的抚触与消磨的时间后会产生属于使用者的行为记忆,让它归于“我”,让“我”属于此。

作品《书中》同样是一把椅子的设计。这组设计作品中,设计了一款专门在读书过程中使用的椅子。这把椅子的质感,就跟书是一模一样的,一篇一篇的。坐在书上读书,有双倍效果,创意是真不错。

     8.《缝隙》

作者:楊日升(雕塑系)

材料:手机、3D打印、水泥(仿)

手机短视频作为人们当下主流娱乐方式,充斥在生活工作的各种“缝隙”之中:在洗漱时、在睡前、在工作中空闲的时间等等,在一切短暂的时间里都被手机短视频等内容所填满。作品由生活居家时、办公时等场景构建的同时用手机短视频来填满这些家具摆放时产生的缝隙,以此来展现当下的生活状态。

用近百部手机做成了一个雕塑,这是一件央美毕业展上的雕塑作品。

作者将一个房间的平面立了起来,在非常拥挤的空间当中包含了床铺、卫生间、客厅、书房,狭小的空间让人觉得置身在其中非常喘不过气来。但就是在这少得可怜的空隙当中,作者也铺满了手机,手机屏幕上播放着各式各样网络碎片化、娱乐化的视频。作品的含义很好解读,就是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现代人不留余力地将这些碎片化的娱乐视频塞满了我们可怜的生活空隙。

试着放下手机吧,没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细节更有趣呢?

     9.《驻足》

作者:卢文祥(油画系)

材料:布面油画、丙烯

作品来源于生活中的灵感,超市是一个充满生活趣味、体现人们生活状态的地方。推着孩子的母亲在水产缸前驻足,被电子屏上闪过的灯光吸引。疫情的发生给我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暂时的束缚和压抑过后,是否会重回那个海底世界一样的宽广自由之地……

《驻足》这幅作品是我认为今年央美毕业展油画单元最具现实主义美感的作品之一。

作品的内容是超市很常见的一幕。我相信很多人都见过这一幕,甚至自己可能就是这一幕的主角。超市将水产品区域打扮得像个水族馆一样,家长带着孩子买水产品的时候,指着一些鱼类,给他们介绍这是哪些产品。大家知道水族馆的门票是多少钱一张吗?我大概查了一下,大城市水族馆亲子票的价格是300元左右,大部分工薪阶层,以家庭为单位的日收入也就是这个价钱。我没有去过水族馆,我对于鱼类的了解就像这幅画一样,就是在超市的水产品区才有所了解的。这幅画面很真实,虽然这个推车上坐着个小女孩,但是我感觉这个人就是我。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就是来源于生活。一个看似感人又带有一点反讽意味的场景,当这样内容的作品摆放在展厅的时候,就会引发非常多有共同经验人的共鸣。

     10.《画室》

作者:栾业川(造型学科基础部)

材料:布面油画

通过前景和后景,光的冷暖等对比寻求一种古典到现代的历史感。

     11.《宿舍》

材料:布面油画

一个人蜷缩在满是物品的宿舍中,是一种现实景况,我在人和景的安排上有意寻求形式上的内在联系。前景左右两边的梯子有点像早晚会被挣脱的牢笼,赤膊的年轻人正在用心刻画自己的“未来”。远处的三角板位于画面的准中心,它像是代表着理性与克制。夜空是蓝绿色的给人以瞎想的空间,室内的光像是思绪的蔓延。

同一个作者的两幅油画作品,你更喜欢哪一个?今年央美毕业展上,同一位毕业生展示了两件作品。作品名字一个叫《画室》,一个叫《宿舍》。

画室与宿舍这两个空间,是央美最重要的两个地方,大部分学生不是在寝室睡觉,就是在画室画画。当然你也可以在画室睡觉,在寝室画画。我个人更喜欢《宿舍》这幅。我感觉这幅画让我回到了大学一样。

每年都会有人问我央美的寝室什么样?我很难表达,但今年看到这幅作品以后,有人再问我同样的问题,我就把这幅画给他看。《画室》这幅画可能更符合外人对美术学院的一种猜想——那些好的作品都是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下被创作出来的,但其实很多非常经典的作品,都是在《宿舍》这个状态下创作的。

     12.手作餐具

作者:贾宇辰(城市设计学院)

材料:陶瓷

作品表达风的流动感,意在让人在直观上形成 陶土是有重量的,成品在手中是有分量感的,和随性的形态、肌理形成冲突和碰撞,碰撞就会产生释放,希望在呈现中给人一种自由感。在手作的过程中和陶泥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在尝试过程中某个纹路形成时会产生一丝触动和满足感使人放松下来,这种放松同样希望传达在使用它的人身上。

这组不规则的餐具,是今年央美毕业生设计的。

不規则的餐具外轮廓灵感来源于风的流动。大多数规整的餐具都在潜意识里给人一种条条框框的规矩感。作者希望用这种随性的形态,与传统思想进行碰撞,希望在使用这样产品的过程中,给人一种自由感。但可以想象,在家庭聚会上,我的长辈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餐具出现在餐桌上,因为太不规矩了,但如果只是我自己的餐桌,我会觉得用这样的餐具还是很独特的。

责任编辑:陈思

猜你喜欢

布面画室幅画
钱爱康
王秋莲
詹克兢布面油画
老鹰画室
第一批孩子慧智画室随笔
你的名字是幅画
遇见大师
张方白艺术作品
给你点颜色瞧瞧
创意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