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 转不出专业的
2022-07-21王睿
王睿
“走出面试教室的那一瞬间,看见不远处法学院的门牌在那里。我觉得,这大概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进入这里吧。”陈佳走出武汉大学法学院院楼的那天,对她来说,和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天气很晴朗,刚刚入春的武汉气温还没开始回升,树上的黄叶和抽芽的新叶混杂在一起。
后来的结果证实了陈佳的预感,她没能从遥感专业转到心仪的法学,面试那天也没能成为她新生活的起点。
困笼
在懵懂的高中时期,陈佳就倾向于大学读法学或者新闻专业。她认为这种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的学科,对她来说更有意义。而物理之类的理科,对她来说更像是一种“保险”,不至于担忧以后的就业。
陈佳清楚记得自己的高考分数,663分,全省2100名。填志愿是一道坎,因为喜欢武大,她一口气连着报了八九个志愿。法学是她在武大的第一志愿,排在其后的是她遵从家人意愿而填的理工科专业。
最终,陈佳被武大遥感专业录取。“武大的遥感专业是世界排名第一,保研深造什么的似乎也还挺好。”她这样描述道。只是当时迷迷糊糊来到遥感专业的她还不知道,这个专业的课程全部都是纯粹的理工类课程,与她高中时期偏文科生的身份相去甚远,是仅次于医学部之外课程最多的专业。
生活中充斥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等理工类课程,这对于文科出身的陈佳来说,几乎是一种全新且艰巨的生活。这让她一直处在一种无力之中,至少文科的课少听一点点,或许不会影响太大。而高等数学、计算机这样的课程,她只要一两次作业没写,后面的课程就几乎无法听懂。
陈佳坦言,当初几乎就是“冲着能转到法学而去的”。她选择武大,除了喜欢之外,还因为听说武大转专业的政策很好,希望将来能够找机会转进法学。“但当时太过乐观,想着其他专业也能学,结果没想到理工科这么难……”
而对于陈启归来说,来到现在的学校和专业,几乎就是一个意外且不满的结果。
在高考中无奈与人大、复旦失之交臂后,他来到了中山大学。填志愿时,经济类是他的第一选项。于是,他把中大的岭南学院填在第一志愿,把同为经济学类的管理学院填在随后的志愿中,紧接着是法学院,最后才是现在的传播与设计学院。
但录取结果令他大跌眼镜,居然掉到了传设院。“当时的感受很复杂,但更多的是沮丧和失落。”
在迷惘中,陈启归飘飘忽忽地来到了现在的专业。他对这个专业并不感到厌恶,但也谈不上喜欢。无論是对新闻学还是传播学,他所有的认识,都只来源于被录取后的那个假期匆忙收集的资料。实际上,即使已经升入大二,陈启归仍感觉自己与这个专业有些格格不入,新传专业要求的媒介素养、理性思辨等,他至今都感到力不从心。而来自安徽的他与那些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同学相比,知识储备和视野又显得落后不少。
在大一下学期的“质化研究”方法课中,同学的课堂展示无论是在表达形式、内容深度,还是技巧上面,都带给了他很大的冲击。“我当时就在想,我来到了一个我不熟悉的专业领域,学习非常精深的知识,碰到的是比我要强大得多的同学,那我该怎样去凸显自己的特点呢?这样一想,就觉得更加沮丧。”
陈启归想要从新传专业转出去,华南师范大学的张妍却正试图从政治学转到新闻传播专业。因为高考志愿填报的失误,她没有进入新传专业,而是去了学长学姐口中“专业性更强”的政治学专业。但她很快发现这并不是她感兴趣的领域,课程对她来说吃力且空虚。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深冬,当她用了13个小时终于赶出两篇3000字的读书报告时,她再一次坚定了逃离的决心。
上膛
犹豫、慌乱、茫然。陈佳用这三个词来概括自己转专业的准备过程。
在遥感专业学习时,她收获了关系甚佳的朋友。尽管学习生活艰难,到了考试周总会感到绝望,但她始终有些犹豫,有些茫然。
当时,陈佳看错了转专业方案,以为自己失去了转专业的机会,结果整个寒假都没有做相关准备。等到临近开学时,她才发现自己是有转专业资格的,距离3月份的转专业面试不过数十日。她仓促地看了下往年面试的题,以及有可能会涉及到的法理学、法制史等课程。
武大的法学向来是王牌专业,报名转专业的人数常年最多,接近200人争抢50个名额,这就意味着有四分之三的人不得不被淘汰掉。竞争的气氛渐渐弥漫起来,陈佳不由得陷入了焦虑之中。学院里转法学的寥寥无几,她在身边找不到可以交流的人。面试时该怎样抓住老师的喜好回答问题,对她来说也十分困惑。失去了方向感与控制感,陈佳漫无目的地搜寻往年的题目,艰难地试图建立起一些体系。
与陈佳不同,陈启归几乎是在高考录取结果出来的那一刻就下定了转专业的决心,他的战线在入学前就已经拉开。当其他人正在尽情享受大学开学前最后的假期时,陈启归在家中备考英语四六级,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刷了20套四级真题,只为了能尽早通过四六级考试,争取转专业优势。而由于新传专业没有高数课程,为了弥补差距,他找来高数的网课,啃下厚厚的教材。
陈启归的大学室友小汪曾疑惑他为什么总是如此匆忙,“启归每天早上都起得很早,7点多就出门了,有时候我会被他吵醒,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总是要这么赶。”小汪后来才知道,陈启归是去“蹭”管院早上8点的高数课,他得抢在座位被占满之前,找到一个稍微靠前一些的位置,这样的生活他持续了一个学期。
在有意愿转入岭院的微信群里,岭院的学长专门做了一个统计,想看看大家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就。有人拿出了自己比赛获奖的证明,有人拿出了自己发表的论文,有人拿出了自己参加的科研项目的成果,再不济者也拿出了很高的四六级成绩……对比之下,陈启归似乎什么也没有。那一刻,他第一次感到无力。
即便去蹭课,陈启归还是被拉开了越来越大的差距。缺少系统性的学习、完备的作业训练,以及本专业自身的学习压力……种种困难都让他难以平衡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在有意愿转入岭院的微信群里,岭院的学长专门做了一个统计,想看看大家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就。有人拿出了自己比赛获奖的证明,有人拿出了自己发表的论文,有人拿出了自己参加的科研项目的成果,再不济者也拿出了很高的四六级成绩……对比之下,陈启归似乎什么也没有。那一刻,他第一次感到无力。
而后了解到的往年转专业信息,更是给了他一记重击:整个中大五六年来都没有成功转入岭院的文科生,这个人凭什么会是我?
突围
陈启归的转专业考试在6月,而陈佳和张妍,早在入夏前就结束了各自的战斗。
最先迎来转专业面试的是陈佳。法学院只有面试,按理说,没了笔试或许会更轻松一些,但这也意味着对综合素质和知识储备的要求更高。陈佳面试的时候,抽到了一道在她看来不算特别难的题,她记得题目是“法律用语应该更专业还是通俗”。她也不记得自己最终到底说了些什么,大概都是一些干巴巴的论述。完之后走出考场,迎面撞上下一个同学,那个同学说,你好快啊。陈佳看了看时间,才知道自己整个面试过程1分多钟就结束了。她知道,自己多半要“凉凉”了。
陈佳结束面试的半个月后,张妍走上了考场。她在此前看过不少传播学理论书籍,也追着不少老师问过问题,对于17个人争夺15个名额,她还是有些信心的。但笔试还是让她感到吃力,“童年的消逝”“隐秘公众”“喉舌”……许多闻所未闻的名词解释绊住了只有大一的她。而在面试中,由于没有相关写作经验,面对老师提出的新闻报道写作分析,她也毫无头绪。
陈启归面临同样的困境。他自学的高数储备在天书一般的题目和庞大的题量面前不堪一击,英语听力的难度对于英语A班的他而言也几乎难以把握。考试结束后,他听理科的朋友说,这次数学的难度不大。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自学了将近一年高数后的水平,也仅仅相当于一个中下游的理科生,而这次考试是为极为优秀的学生准备的。走出考场的那一刻,陈启归感到了深深的空虚。
止步
转专业结果公布的时候,陈佳正在上课。她已经记不清当时正在上什么课了,但那一刻的难受至今还是清晰可感。她其实早已有了心理准备,绩点低、准备不充分……虽然心存侥幸,但奇迹确实没有发生。在那天剩下的时间里,她甚至没有时间去更深地难过,她还有很多课要上。目前所在专业的课实在是太多了。晚上回到宿舍后,她告诉了室友与父母,稍微聊了会天。“难过,但也没办法。”她平静地说。
陈启归对于这个结果也早有预知。走进考场也只是为了给自己过往的努力一个交代,能够不留遺憾。即便现在他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但仍然不愿意提及那一段过往。转专业失败的经历对他的伤害不是即时的打击,而是长期的拉扯与切割。
“就像失恋一样,你失恋的时候不一定真的那么痛苦绝望,但是那种麻痹感会深深地蔓延到以后的生活中去。也许在某一天、某个时刻,别人一句话或者是一个场景,就会勾动你心中的这份回忆,然后你就会想起你之前所做的,慢慢地就能够感受到这带给你的一些后果,这个我觉得才是最痛苦的。说白了,这就是一个阴影、一个创伤。”他一口气说完这些后,靠在了椅背上,仰头看向了天花板。
张妍没有选择默默忍受这份痛苦,而是尝试去争取。她去找辅导员、教务员、专业课老师,想寻找是否还有回旋的余地。即使最终无法被录取,她也想知道有什么办法能够进入新传学院学习。张妍还记得当时负责转专业的教务员用一种非常坚决的语气告诉她,“你没有机会了,不要再来了。”之后的日子她变得有些颓废,什么也不想学,只想躺平接受命运。那个学期剩下的时间里,张妍开始逃课,几乎不再去教室。在为数不多的上课的时候,也无法集中精力,脑海中被自我否定的想法填满。
终途
然而就这样认了吗?他们曾问过自己。
在那些转专业成功的同学身上,陈佳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差得确实还挺远的,那就慢慢成长吧。”她又补充说,“其实现在看来,我觉得这个转专业失败的经历,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甚至算不上一个特别重要的节点。”
陈佳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专业,遥感专业其实算是一片“蓝海”,她决定暂时留在这个专业。但未来的事情她还没决定好,也许研究生会跨考到法学,但也不一定,她有些迷茫。无论如何,这段经历还是教会了她面对当下,好好生活、慢慢成长。
不同于释然的陈佳,虽然已经过去半年多,但陈启归仍然抱有一些遗憾。“心里还是觉得不甘心的,毕竟当时自己付出了那么多,结果却发现没有希望。”
陈启归在反思中,也渐渐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竞争激烈、文科出身都是事实,但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是实实在在可以提高的。他决定尽全力学好现在的新传专业,参加比赛、提高绩点、尽快追赶优秀同学……“尽可能把每天的时间很好地利用起来,而不是因为实力悬殊、转专业失败就陷入一种消极状态,这个我觉得是一种不负责的态度。先接受现实,然后再去寻求转机吧。”
“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继续下去,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
而张妍在冷静下来之后,也终于接受了这一结果。她决定继续努力,争取大二下学期时再申请一次转专业。“大二的课业压力稍微减轻了一些,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我可以更好地自学。”她坚定地说道,“只要还有再次尝试的可能,我就不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采访的最后,张妍提到,在转专业失败后,她摘抄了一段话在日记本上,支撑她度过了最艰难的那段时期。这段话来自卡夫卡的《午夜的沉默》:“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继续下去,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
(文中出现的人名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丁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