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在重大主题宣传中的特色凸显
——柳州日报社“向总书记报告”全媒体系列报道分析
2022-07-21刘旭
刘 旭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广西柳州市是工业城市,深入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大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地方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地市级党媒,柳州日报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加强宣传,积极营造氛围,为形成人人讲工业、人人讲产业、人人讲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柳州氛围”和“柳州劲头”贡献舆论力量,讲好柳州工业故事、传承柳州工业文化、弘扬柳州工业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1月起,《柳州日报》推出“企业家风采录”专栏,宣传报道柳州市广大企业家以产业报国的情怀、勇于担当的精神。2022年3月起,以《大国重器 大道无垠》开篇,讲述柳工的发展故事,推出“工业记忆——文物中的柳州发展史”,展现柳州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业成就。自2021年以来,柳州日报社以文字、视频、图片等为重要载体,把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传到全国、传到全世界。报社提供的对外传播新闻图片,新华社图片通稿播发55组共330多张,先后被3000多家媒体采用刊发,其中工业类题材居多,《新能源汽车实现产销两旺》入选新华社2021年国内十大新闻配图。
一、向热点深入,赋能“小米粉”
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考察调研时连连称赞:“真是令人惊奇!小米粉搞出这么大规模的产业来,不容易,值得好好研究总结。”[1]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让柳州螺蛳粉更火了。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到501.6亿元。柳州日报社一直关注柳州螺蛳粉产业,持续擦亮这张特色名片,2021年至今,在持续研究总结上好好做文章。
(一)找准切入点,讲好地方特色小吃的发展故事
围绕“小米粉大产业”做足文章。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精心做好策划、多方挖掘传播价值、不断营造热点话题。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柳州市以工业化思维推动柳州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链打造推动柳州螺蛳粉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带动作用,以互联网思维将柳州螺蛳粉打造成有故事有味道的“网红”。2021年刊(播)相关报道1800多篇(条),推动螺蛳粉产业关注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二)保持敏感度,助力打赢柳州螺蛳粉荣誉保卫战
2021年11月底,柳州螺蛳粉遭遇负面舆情,一些并未经过权威检验实证的个例孤案引发的负面信息被放大传播。为化解被动“澄清”“求证”的局面,柳州日报社自主策划了融媒体作品《柳州螺蛳粉成为广西首个年寄递量过亿产品》、推出言论《坚决打赢柳州螺蛳粉荣誉保卫战》等引导舆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维护柳州城市品牌、城市名誉、城市荣誉的坚定立场,提出要进一步推进螺蛳粉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引起广大网友强烈共鸣。一周内互联网上共出现相关信息5971条,引导相关媒体报道后两次登上新浪微博热搜,网络总浏览量近2亿次。“柳州螺蛳粉成为广西首个年寄递量过亿产品”作为工作亮点写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二、向一线深入,铸就“柳州魂”
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搞虚的,也不可能单一化,基础必须扎实。不管我们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不能离开实体经济,不能忽视制造业”。[2]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是给坚持“实业兴市,开放强柳”的柳州市莫大的鼓励,也给柳州日报社从政治高度把握工业经济宣传报道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重磅报道《驯水记——工业城市柳州水质全国第一探析》
精心策划柳州螺蛳粉产业宣传报道
国际传播作品《一条中国河流“破圈”记》
融媒体报道《柳州螺蛳粉成为广西首个年寄递量过亿产品》
(一)立体式解读政策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工业经济宣传报道要达到准确传递政策信号、提振大众信心、有效引导预期的效果,就要做好科学深入的分析。今年2月,柳州市启动“企业服务年”活动,提出“把服务企业作为头号工程,永远与柳州企业同舟共济、携手并进。”“头号工程”传递了什么信号?“同舟共济、携手并进”怎么干?柳州日报社全媒体联动,宏观着眼、微观着手,深化走转改,通过消息、通讯、言论、视频、图表、动漫等形式多样的新闻产品展开分众化传播,《柳州日报》《柳州晚报》重要版面、柳州1号客户端首页连续报道了市四大家班子领导带头掀起服务企业的热潮,市相关部门和各县区积极主动送服务等。其中涌现了不少有分析、有深度、有调查、有传播力的好稿件。比如《23个职能部门向50家民营企业开门述职 干得怎么样?企业当“考官”!》实现见人见事,对经济新闻社会化、故事化进行了探索。
(二)多维度立心铸魂
工业是柳州市的“魂”和“根”,从其他类别的报道中开辟工业经济视角、挖掘内涵,实现让工业经济宣传报道有落点、有看点、有卖点。2021年11月初柳州日报社全媒体推出“柳州魂”大型工业主题系列报道,通过融媒体时代的创新报道方式讲好工业文化与工业精神相得益彰的故事。2022年1月起,推出“企业家风采录”专栏,宣传报道柳州市广大企业家以产业报国的情怀、勇于担当的精神,率领员工勇于创新、追求卓越,抢抓市场机遇,化“危”为“机”,引领企业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2022年3月起,推出“工业记忆——文物中的柳州发展史”,选取柳州工业博物馆30件柳州百年工业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珍贵工业文物,讲述文物背后生动感人的故事,展现柳州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业成就,生动阐释工匠精神及对当下发展经济的启发意义,首篇《大国重器 大道无垠》讲述的是柳工的发展故事。
三、向人心深入,凝聚“人民心”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3]在学习讲话中寻找宣传工作的灵感,2022年,柳州日报社推出了重磅专栏“人民心——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
(一)好策划有深度有新意
栏目名称源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以整车制造为主业的上汽通用五菱转产口罩时一句刷屏网络的口号。2022年元旦,《柳州日报》头版推出首篇报道。这组报道计划推出100篇,通过100个人物讲述“100个1”,展现柳州100个方面的成就,届时将结集出版书籍向党的二十大献礼。这组报道立意高远、规模宏大,展现柳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
(二)高标准严要求出精品
“人民心”系列报道围绕柳州市经济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不断、坚持绿色发展、打造有为政府、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城市建设、推进文化惠民等,让人民群众站在舆论场的C位。关于新能源车的《一辆车:千万锤成一器》、关于柳工的《一重器:新“智”造挺脊梁》等工业题材作品,贴近性强、可读性强,获得广泛好评。
四、向融合深入,“柳江河”破圈
2019年,在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应该追求绿色发展繁荣。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一直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4]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城市,践行“两山论”,实现绿色发展的优秀答卷就是建功新时代的好题材,柳州日报社通盘谋划,在跟进新闻事件中分析探究柳州工业经济发展趋势,把这个主题做成了立体丰富的“多幕剧”。
(一)用好点式思维准确切入
2020年以来,在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中,柳州已连续两年名列第一,成为“水质冠军”。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没有处理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柳州曾是“酸雨之都”。除了常规报道,柳州日报社于2021年11月首先在《柳州日报》头版头条推出了近5000字的重磅报道《驯水记——工业城市柳州水质全国第一探析》,把宏观的经济问题落到经济生活当中,选取典型职能部门、企业、个人在一线工作中的实践探索、变化感受,来诠释柳州市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时代大主题,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二)凸现媒体融合发展成效
融媒体时代,要讲好柳州绿色发展的故事,光靠一篇重磅报道打天下是不符合传播规律的。传统媒体不断推进深度融合,在宣传报道的执行中就不能暴露“合而不融”的弊端。在确定以柳江水质为选题后,柳州日报社跨部门以项目组的形式成立融媒体产品主创团队。团队创作出漫画版《柳江重生记》以及系列短视频作品。更为可喜的是,基于国际传播需求创作的中英文融媒体作品《一条中国河流“破圈”记》,大量采用时尚航拍、延时摄影、运动镜头等融媒体视觉呈现方式,充分展现工业城市的山水之美。这个融媒体作品成功“破圈”。获得包括人民网旗下脸书、推特账号,以及中阿卫视、柬埔寨AMS Central和《北欧时报》等20多家境外媒体在内的200多家媒体的采用或推介,形成了广泛的影响。这是地方媒体利用自身优势打造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城市外宣的一次有益探索。
五、结语
融媒体时代,紧贴重大主题、做出特色内容,是地市级党报的责任和担当,也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迎接新变化、拥抱新技术,地市级党报要在严肃内容生产中讲求“精”和“深”,在传播形式上追求“新”和“活”,就能实现次第花开的传播效果,彰显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