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膝关节手术定位系统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2022-07-21顾一纯何达黄佳妤朱宇安孙辉张涛涛张琴华许明飞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力线假体活动度

顾一纯 何达 黄佳妤 朱宇安 孙辉 张涛涛 张琴华 许明飞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对膝关节置换术 需求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术中精确的下肢力线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远期结果至关重要,它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少假体磨损和松动率。在传统的TKA中,假体定位主要基于肉眼对肢体和假体的观察,定位的精确度无法保证。即使是专业水平较高的骨科医生,应用传统技术行TKA也难以保证手术能获得优异结果,尤其是对于骨骼严重畸形或髓腔硬化的患者,手术难度更大[1]。针对上述问题,全膝关节手术定位系统将空间导航技术、无线传输技术与临床手术结合起来,使TKA在精确化、微创化和智能化方面得到极大提升。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比较采用全膝关节手术定位系统的TKA与常规TKA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中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本研究检索的数据库包括CNKI、万方、SinoMed、Ovid-EMBASE、Web of science和PubMed,各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均从建库至2022年2月10日。英文检索词包括total knee arthroplasty、total knee replacement、accelerometerbased navigation、 hand-held navigation or portable navigation等;中文检索词包括全膝关节置换术、便携式导航、手持式导航、计算机导航等。同时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RCT),不限研究地域,仅限中、英文文献;②研究对象为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行初次TKA的患者,不限定研究地域、假体类型;③干预措施为便携式导航辅助TKA与常规TKA的临床效果比较;④重要相关结局指标包括下肢力线角度、出血量、引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次要相关结局指标包括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健康调查简表SF-12评分、力线与假体存活率的关联、膝关节活动度、股骨侧角度、胫骨侧角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排除标准:①重复发表文献;②综述、述评等研究;③动物或尸体研究;④无对照组的研究;⑤未明确指出相关结局观察指标;⑥缺乏相关数据且无法获取。

1.3 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Cochrane评分量表评价所纳入的文献资料,评价指标包括选择偏倚、分配隐藏、实施偏倚、分类结局、测量偏倚、盲法、失访偏倚、分类结局、发表偏倚、选择偏倚、其他偏倚等。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I2统计量。综合考虑I2统计量结果,判断研究结果的异质性,若无异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绘制森林图展示Meta分析结果,舍弃低分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绘制漏斗图展示发表偏倚结果。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共检索到340篇文献,经过逐层筛选,最终纳入25篇RCT。文献筛选由2名研究人员合作开展,文献检索情况见图1。

图1 文献检索情况

所检索的数据库及检出文献:CNKI(n=92)、万方(n=42)、SinoMed(n=26)、Pubmed(n=65)、ENBASE(n=53)、Web of science(n=62)。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最终纳入分析25篇RCT,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导航组和常规组。其中导航组833膝,常规组858膝。各研究一般资料见下页表1,偏倚风险评价结果见下页图2。

图2 文献偏倚的风险评估结果

表1 纳入研究的一般资料

2.3 分析结果

2.3.1 手术时间

共纳入15篇文献,961膝,其中导航组482膝,常规组479膝。I2=98%,P<0.001,表明文献存在一定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统计结果显示,WMD=12.47,P<0.05,95%CI:4.75~20.20,两组手术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导航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常规组(表2)。

2.3.2 膝关节活动度

共纳入5篇文献,244膝,其中导航组111膝,常规组133膝。I2=76%,P<0.05,表明文献存在一定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统计结果显示,WMD=6.07,P<0.05,95%CI:0.62~11.51,两 组膝关节活动度存在统计学差异,导航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常规组(表2)。

2.3.3 KSS临床评分

共纳入6篇文献,419膝,其中导航组211膝,常规组208膝。I2=49%,P>0.05,表明文献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模型。统计结果显示,WMD=0.29,P>0.05,95%CI:-1.27~1.85,两组KSS临床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表2)。

2.3.4 KSS功能评分

共纳入4篇文献,228膝,其中导航组114膝,常规组114膝。I2=61%,P=0.05,表明文献存在一定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统计结果显示,WMD=2.48,P>0.05,95%CI:1.48~6.44,两 组KSS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表2)。

2.3.5 术中出血量

共纳入8篇文献,381膝,其中导航组190膝,常规组191膝。I2=99%,P<0.05,表明文献存在一定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统计结果显示,WMD=-72.99,P<0.001,95%CI:-110.88~-35.11,两组术中出血量存在统计学差异,导航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组(表2)。

2.3.6 引流量

共纳入6篇文献,307膝,其中导航组153膝,常规组154膝。I2=99%,P<0.05,表明文献存在一定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统计结果显示,WMD=-49.46,P<0.001,95%CI:-74.95~-23.96,两组引流量存在统计学差异,导航组引流量少于常规组(表2)。

2.3.7 力线偏移角

共纳入3篇文献,155膝,其中导航组78膝,常规组77膝。I2=0%,P>0.05,表明文献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统计结果显示,WMD=-2.34,P<0.001,95%CI:-2.59~-2.09,两组力学偏移角存在统计学差异,导航组力学偏移角显著小于常规组(表2)。

表2 Meta 分析结果整理

2.4 文献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

基于膝关节活动度结局指标绘制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检验,漏斗图基本呈对称分布(图3),发表偏倚较小。敏感性分析显示,单独剔除低分文献后,对Meta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提示结果具有一定稳定性。

图3 膝关节活动度漏斗图

3 讨论

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骨关节疾病的主要方式。尽管髋、膝关节置换技术相对成熟,但仍无法解决术中精准定位截骨位置和准确安放假体等问题。在常规TKA中,假体定位主要基于肉眼对肢体和假体的观察,定位的精确度无法保证,即使是专业水平较高的骨科医生,也难以保证手术获得优异结果,尤其是对于骨骼严重畸形或髓腔硬化的患者,手术难度更大[27]。此外,常规TKA主要依赖于医生经验和术中扫描影像,需要打开髓腔和插入力线杆进行定位,创伤大,存在髓内感染、脂肪栓塞及恢复慢等风险[28]。在 TKA中,恢复正常的下肢力线和软组织平衡对膝关节动力学重建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术后人工关节使用寿命和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以股骨解剖轴线外翻5°~7°确定下肢力线以及凭借手指感觉评估软组织平衡,这两种方法主要凭借术者主观的经验决断,缺乏精确客观的力线定位和压力测量方法,这也成为影响常规TKA质量的重要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临床上出现多种新型导航技术如计算机导航、手术机器人、3D打印导板辅助关节置换技术及智能测量仪辅助操作等,可提供精准定位。计算机导航、手术机器人等通过髓外定位可以实现膝关节下肢力线精确定位,但传统光学导航存在操作复杂、费用昂贵、手术时间长、学习曲线长等缺点。智能测量仪辅助操作作为TKA辅助技术,运用位置、力线、张力测量仪等传感器辅助精准完成关节置换手术,操作简单,但功能单一,更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二级医院或县级医院。本研究纳入的各种技术存在不同的优势和缺陷,但均可提供精准的手术定位。

吴德胜等[29]的Meta分析共纳入截止2018年11 篇临床文献,包括4篇RCT以及7篇非RCT,结果显示便携式导航辅助TKA恢复下肢机械轴线的精准性优于常规TKA,但两者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假体植入位置准确性方面无差异。张国华等[30]的Meta分析共纳入截止2018年6 篇RCT,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 TKA,机器人辅助 TKA 在下肢冠状位力线角度、下肢冠状位力线内翻或外翻>3°发生率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机器人辅助 TKA 手术时间相对较长,而在胫骨角、股骨角、膝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者均无明显差异。本研究进一步聚焦于多种新型导航技术,在已有的Meta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相较于常规 TKA,定位系统辅助TKA手术时间较长,但在减少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力线偏移角,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方面有显著优势,然而两组间KSS临床评分、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定位系统辅助TKA可实现精准定位,增加膝关节活动度,但尚不能解释两者在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的原因。考虑到纳入研究缺乏长期随访且KSS评分是一种基于观测者角度创建的评分方法,在不同测试者之间使用时会出现一定的偏倚,未来仍需要更多样本、更佳质量的试验来进行进一步验证。

由于TKA智能传感器引导系统为创新技术,缺乏长期随访及数据质量和数量等,本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①再入院率(翻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是本研究重要的结局指标,但因纳入文献随访时间长短不一,加之TKA智能传感器引导系统为创新技术,应用时间不长,目前纳入的文献普遍缺乏长期的持续跟踪,致使本研究中无法纳入此类结局指标进行分析;②纳入文献中使用的手术定位系统、假体类型不同,对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影响;③纳入文献采用了HSS评分、KSS评分等不同的评分量表,缺乏统一的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④本研究纳入的大多是已发表的文献,存在发表偏倚,且普遍未报道随机方法、分配隐藏,可能存在选择、实施、测量等多种偏倚,会影响研究结论的真实性与客观性;⑤与常规TKA相比,导航系统辅助TKA无需开髓且需要使用定位仪器,所以在RCT中实施盲法难度较大,降低了纳入文献的质量。因此,未来有待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长期随访的RCT,强化数据颗粒度采集,以辅助临床决策和技术准入决策。

猜你喜欢

力线假体活动度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不同力线位置高位截骨术治疗KOA的临床疗效研究*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四肢骨肉瘤保肢术后假体断裂个性化翻修 10例报告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后的冠状面下肢力线是翻修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