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如始 理想永存
2022-07-21安会永
□安会永
近日读报,发现有些曾经的高官,虽退休多年,依然被查,绳之以法。这些人“犯事”的形式虽不尽相同,但在思想改造上未能做到“慎终如始”却是共同的。这不由地让笔者想起了老子的一句名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如何做到慎终如始,是包括广大退休人员在内都应认真思考、严肃对待的一个大问题。
在我国古代,“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谨慎是一条重要的为政之道。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谨慎更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责任心,为民执政,责任重大,必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它是一种作风,“敏于事而慎于言”,多做少说,先做后说,处事勤谨;它是一种能力,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不断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和预见性;它是一种品格,慎权慎独,自警自励,努力做到兢兢业业、克己奉公。
老一辈革命家慎终如始堪称表率。1972年11月,周恩来总理已身患重病,但仍坚持3个晚上听取葛洲坝工程的汇报,有一次竟长达6小时。为了保证大坝的建成,他果断决定暂停已经开工两年的主体工程,组建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指定著名水利专家林一山为技术委员会主任,要求限期完成修改设计工作。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长江出乱子,不是一个人的事,不是你的事,也不是我的事,是整个国家、整个党的事。”“我对这个问题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陈毅任上海市市长时,在一次干部大会上说:“打仗要下命令,签署作战计划;做经济工作要审批开支。指挥员和领导者提笔签字时,手往往发抖,因为那关系到战争的胜负、战士的生命和建设的成败。”领导干部以“战战兢兢”的态度和“手发抖”的精神对待事业、面对权位,自然会减少失误、少犯错误、避免犯罪。
唐代诗人杜荀鹤有一首题为《泾溪》的传世之作。诗云:“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在前进的征程上,若忘掉了谨慎,放纵了自己,“倾覆”“沉沦”等不测事件就会随时发生。领导干部唯有常以“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忧患之心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公仆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职一责,才能在“春风得意马蹄疾”时保持清醒,避免人生的帆船“触礁搁浅”;即使退了休,也才能保持晚节,理想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