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的相关性
2022-07-21王劼琼史心怡沈德美
王劼琼,田 云,李 杨,史心怡,沈德美,李 菊*
(1.十堰市中医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襄阳 441000;3.湖北文理学院基础医学院,湖北 襄阳 441000)
情绪是一种综合的生理、心理状态,影响个体行为举止及养成情况[1-2]。大学生正处于成年初期,此时心理发育尚未完成,容易受外部事件影响产生不良情绪体验[3-4]。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带来冲击,亦对医学教育及学生心理产生一定影响[2,5-11]。医学相关专业是一门对情绪管理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从事医学工作的基本能力[12]。本研究基于后疫情时代,调查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现状,探讨其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的关系,为培养能担重任的医学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在线调查。
1.2 研究工具
(1)查阅文献后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2)情绪管理能力问卷[13],分为情绪调控能力、情绪表现能力、情绪察觉能力、情绪理解能力及情绪运用能力5 个维度。(3)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14],分为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4)学习投入量表[15],分为活力、专注、奉献3 个维度。经检验,问卷均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进行描述。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描述,行t 检验,等级资料行F 检验。情绪管理能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的相关性行Pearson 相关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共回收203 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00 份,有效回收率为98.5%。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200 名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年龄为17~27 岁,≤19 岁84 人(42.0%),>19 岁116 人(58.0%)。其中,男生38 人(19.0%),女生162 人(81.0%);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分别为95 人(47.5%)、20 人(10.0%)、71 人(35.5%)、14 人(7.0%);36 人(18.0%)为学生干部,164 人(82.0%)无学生干部经历;家庭教育方式民主、放任自流、专制、漠不关心、其他的依次为138 人(69.0%)、33 人(16.5%)、12 人(6.0%)、3 人(1.5%)、14 人(7.0%);农村生源63 人(31.5%),城市生源137 人(68.5%)。
2.2 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投入情况(见表1)
表1 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情况与国内常模比较(分)
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学习投入量表得分分别为(85.685±12.796)分、(72.240±14.548)分、(76.960±17.748)分,与国内常模比较[13,1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或P<0.01)。
2.3 不同类型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投入情况比较
不同年龄、年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投入情况比较(±s)
表2 不同类型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投入情况比较(±s)
注:*P<0.01
项目n t/F t/F t/F性别男女0.679-0.970年龄(岁)-2.074*-1.965年级≤19>19大一大二大三大四-0.986-1.355 5.506 9.042*4.620是否为学生干部家庭教育方式是否专制1.323 0.605 38 162 84 116 95 20 71 14 36 164 12 138 33 3 14 63 137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得分83.842±14.346 86.117±14.413 84.298±1.068 86.690±13.874 83.589±12.479 85.800±12.821 88.324±13.646 86.357±8.158 86.500±13.356 85.506±12.705 82.083±15.951 86.862±12.688 83.303±12.236 89.000±10.149 82.071±12.338 86.921±14.091 85.117±12.166 5.118 0.421 2.008 0.786民主放任自流漠不关心其他城市农村生源地0.296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得分73.684±15.640 71.901±14.310 69.940±9.870 73.905±17.008 69.137±11.453 71.050±16.433 76.254±17.535 74.643±8.626 75.139±13.135 71.604±14.802 71.167±15.850 73.007±14.498 70.212±15.356 76.333±9.019 69.500±13.772 74.683±13.922 71.117±14.741 1.617学习投入量表得分74.447±17.688 77.549±17.765 74.262±13.165 78.914±20.269 73.768±14.487 77.400±20.727 81.732±20.853 73.786±11.171 78.853±15.924 76.604±18.150 77.250±19.203 77.486±17.754 74.818±18.567 78.000±18.028 76.357±16.061 79.333±19.814 75.869±16.677 1.285
2.4 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显示,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各维度呈正相关关系(r=0.412~0.725,均P<0.01),见表3。
表3 情绪管理能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的相关性分析(r)
3 讨论
3.1 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情绪是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影响个体的行为举止,情绪管理对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13]。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情绪丰富、多变且复杂,毕业后在临床工作中将面临各种医患关系,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对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尤为重要[18]。本研究中,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得分为(85.685±12.796)分,高于普通大学生的(81.86±11.07)分和其他研究中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82.26±12.94)分[13,19]。有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年级、生源地、父母教育方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有所不同[13]。良好情绪是一种愉悦的状态,有助于高效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后疫情时代,培养具有较强情绪管理能力的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生要有较强的情绪察觉能力,受到不良事件影响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察觉自身的不良情绪,并及时进行情绪表达或情绪调节。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或班级管理中,要讲授情绪管理方法,如思维引导、宣泄方法等,关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察觉学生的不良情绪并加以引导。高校需不断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对高危学生给予关注或一对一帮扶;加强心理卫生中心建设,对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及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帮助。此外,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情绪管理知识普及活动,如讲座、主题班会、体育活动等。
3.2 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估与信任程度[20],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与学习成绩[21]。本研究中,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得分为(72.240±14.548)分,略高于护理和体育专业本科学生及普通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20,22-23]。与中位数70 分相比,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类型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得分不同,其中,不同年龄、年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控制源、学习自主性有一定相关性[24],关乎个体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学习任务的完成。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加学习时间,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要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学好所有课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用鼓励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增强学生自信,从而提高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
3.3 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投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学习投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持续投入的状态。本研究中,学生学习投入量表得分为(76.960±17.748)分,远高于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51.27±12.04)分[25],可能原因是定向医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有就业保障,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与激情[16];而普通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是自主就业,后疫情时代就业岗位减少,且医学类院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学生必须增加学习投入提高学习成绩,以增强就业竞争力。本次研究对象学习投入水平高于普通大学生的(71.416±17.256)分[23]和本科护理专业实习生的(72.15±10.68)分[26],可能与专业的特殊性有关。总体而言,与中位数74.5 分相比,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投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后疫情时代,岗位招聘减少,医学相关专业学生需要不断增加学习时间与精力,努力提高学习成绩、丰富专业知识储备,以增强就业竞争力。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应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案例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优化课程设置,避免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感,使其全心投入专业知识的学习,最终实现学业与职业双重发展。
3.4 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呈正相关关系
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关系(r=0.439~0.725,均P<0.01),情绪管理能力与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最高,情绪理解能力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最低。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学习投入呈正相关关系(r=0.412~0.619,均P<0.01),情绪管理能力与学习投入的相关性最高,情绪运用能力与活力的相关性最低,这与现有研究结果一致[3,23]。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所学课程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学业负担重,课余时间少,受复杂的医疗环境影响,学生容易产生负性情绪[27]。因此要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层面入手,多措并举,提高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投入水平,促进三者良性循环。
现阶段我国处于后疫情时期,国家非常重视医疗卫生领域人才培养,注重提高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水平,因此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