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2-07-21崔红霞苑家鑫马春辉赵学梅
崔红霞,宋 娟,王 明,苑家鑫,张 奇,马春辉,赵学梅
(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含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学科。学生通过学习药理学,掌握药物作用、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及用药注意事项等,便于未来在临床上能够合理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1]。药理学课程特点是内容繁多,药物名称、机制、作用等内容杂乱枯燥,学生普遍反映难记难学。
传统药理学采用课堂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兴趣低,课后复习时不能随时重现课堂内容,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院依托省级线上+线下药理学精品课程,利用智慧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学习者的学习节奏、学习内容更具自主性。目前已进行了5 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现总结如下。
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1.1 课程方面——基于OBE 理念,实现课程目标、教学设计一体化
组建包括基础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医院临床医生和药师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秉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原则[2],结合我院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确定“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目标和“一中心四注重”教学理念,即以学为中心,注重价值引领、注重智慧教学、注重知识体系、注重过程评价[3]。课程设计以临床案例与药物的发现为先导,阐释复杂药物的合理应用。以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为重点,揭示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和作用规律。
1.2 教师方面——深度学习,拓展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1.2.1 重塑课程内容,建设线上资源 线上资源包括视频、知识点相关习题、章节测试题等。团队教师依据学科前沿与社会发展需求,整合授课内容,构建课程知识体系。通过深度解析教材,将教材内容分解成若干知识点,精选52 个知识点,录制425分钟的视频,覆盖教材的主要内容。知识点选择以深度优先、要素优先为主要策略,围绕典型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知识脉络组织教学,多层次、多维度呈现课程内容。
1.2.2 开展培训,提升团队教师整体水平 有计划地选派基础课教师到医院临床科室及药学部实习,教师学习如何制订临床用药方案、临床常用药物有哪些,从而在授课内容安排上更贴近临床实际情况,符合临床用药思路。同时,对医院带教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培训,思政课教师协助挖掘专业课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为提高教师对教学平台的使用能力,组织相关培训活动,指导其学习如何利用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如何进行线上直播、如何发布教学活动等。教师熟练掌握后需要辅导学生进行线上学习,获取视频资源并提炼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整个团队教师互相协作,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整体业务水平。
1.2.3 制订章节教学计划,发布线上学习任务单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发布线上学习任务单,包括本周线上学习目标和线上视频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通过课程或单元学习自己能够获得什么。
1.2.4 建设药理学习题库,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结合教学大纲及执业医师、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建设习题库,包括单选题、多选题、案例分析题等多种题型,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题型进行训练,检验学习效果。
1.2.5 建设药理学案例库,训练学生高阶思维 建设“多师型”教师团队,团队临床教师围绕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编写复杂的临床案例,扩充药理学案例库。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库的案例,通过患者病情变化启发学生思考并开展讨论,使学生置身复杂的临床用药情境下,进行高阶思维训练,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1.2.6 紧跟学科前沿,融入拓展训练项目 设计阶段性总结任务,每一模块学完教师布置思维导图作业,如总论知识思维导图、心血管系统药物思维导图等,采用组间互评+教师评阅方式,锻炼学生的知识整理能力,学生互学互鉴、取长补短。同时,利用教学平台发布临床指南、扩展阅读文献,布置线上拓展作业。教师可根据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进展设置开放性问题,如抗癌药的开发及评价、老年痴呆治疗药物进展等,定期组织小组汇报、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课堂变成学术阅读、学术研讨及学术写作的场所。这实现了教学内容从教材向文献资料的拓展,培养了学生与时俱进的学习习惯,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为培养懂医精药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2.7 定期分析线上学情数据,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定期分析线上教学数据,了解学生观看视频进度、完成课后习题情况、分数以及反馈,优化教学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督导。
1.3 学生方面———自主学习,积极互动,实现有效学习
1.3.1 线上——看视频,做练习,参与讨论,阅读文献 学生利用平台推送的相关资源(学习任务单、课件、微视频、指南、拓展阅读文献等)进行个性化学习,根据学习任务单完成线上学习任务。学生可依据个人学习水平自主安排学习,做好预习笔记,不懂的地方进行标注。通过课前记录、课上补充、课后复习反复强化知识点,内化知识,巩固记忆。
学生观看视频后,需要完成对应的章节习题或单元测试,以检测自学效果,分数计入平时成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反馈至平台讨论区,与同学讨论交流,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并记住易混淆的知识点。
1.3.2 线下——参与课堂互动,积极回答问题 课上以临床案例为中心,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PBL 教学、翻转课堂、BOPPPS教学等。混合式教学采用学生线上自学、师讲生听、以练代讲、生讲生评、生辩众评等模式,其中师讲生听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练代讲、生讲生评和生辩众评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课上教师发布教学活动,通过头脑风暴、课堂答疑、点名回答、抢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动起来。布置翻转课堂作业、小组作业、思维导图等,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共同完成并上传至平台,参与组间互评。
1.4 多元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整体教学流程见图1。
图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流程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对于线上教学视频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习题,以练代讲,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以习题为脉络对线上教学内容进行了简要梳理,完成了知识体系的构建。课上重点解决学生线上预习时提出的问题,并将教学重点和难点融入其中,使讲授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相融合,串成串,连成网,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对于难点内容,注意表达方式,构建情境,化难为易。(2)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驱动,以图片、视频、动画、临床案例、故事为载体呈现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课外活动,激发学习的欲望。随着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案例中问题的逐步解决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3)分享教学法。利用网络平台的论坛等功能积极交流分享,营造一种相互探讨、相互竞争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在与他人交流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4)翻转课堂教学法。课前教师发布学习任务,督促学生利用在线资源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生讲生评、以练代讲、生辩众评等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1.5 立德树人——融入职业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注重课程内涵建设,秉承“课程承载思政”的理念,深入挖掘并凝练药理学课程蕴含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法制观念、医者仁心、团队合作精神等思政元素[4-5]。将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融入职业情感教育,打造有温度的课堂。
课上结合青蒿素、胰岛素等药物发现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及刻苦钻研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结合吗啡、地西泮等药物的特点,强调规范合理地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6]。
课后依托平台发布任务,积极开展多种课外活动。(1)海报设计活动。布置小组作业——“关爱特殊人群,从用药开始”宣传海报设计。要求学生扮演临床医生,对特殊群体进行用药指导,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增强学生的专业价值感,立志做有温度的好医生。(2)医院见习。组织学生到医院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部门见习,了解药物的临床试验过程,学会如何与受试者沟通、如何提高受试者依从性、如何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等。在见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既关心现有药物的合理应用,也关心新药在人体的研究、开发和评价。(3)志愿服务活动。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周”,学生志愿者跟随临床带教医生和药师到社区、敬老院等,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介绍合理用药的重要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打造有温度的课堂,强化关爱他人、爱岗敬业、严谨求实的思政目标,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良好专业认同、充满爱国情怀的医药人才。
1.6 教学反馈——优化课堂设计
课程组除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外,还针对药理学教学效果,面向2019 级临床医学专业151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教学反馈,优化课堂设计。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药理学教学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优化案例设计。药理学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学生尚未接触临床专业课,大部分人愿意参与案例讨论,比较关注如何诊断、如何治疗、为什么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等问题。另外,涉及药物调整问题时,学生习惯性查阅专业课书籍,但在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教材内容比较陈旧,远远不能指导学生进行临床实践。这提示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及授课过程中,要渗透指南、专家共识等内容,贴合临床实际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同时,要指导学生查阅数据库寻找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1.7 发展性评价体系——多元化考核,过程性评价
传统学业评价方式难以实现过程性评价和全面考核。制订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多元化考核和过程性评价,实现由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变。考核包括线上与线下两部分,线上通过视频弹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章节测试帮助学生巩固重点知识,通过结业考试检验学生综合学习水平和知识运用能力;线下通过翻转课堂教学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通过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课后报告和学情数据,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参与互动多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参与互动少的学生及时了解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综合评估班级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效果、作业完成情况等,调整线下课堂教学节奏及内容,优化教学过程。药理学课程成绩设置见表2。
表2 药理学课程成绩设置
2 教学反思与总结
我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组建“多师型”课程教学团队,构建药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一中心、四注重”教学理念,融知识体系、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使学生深入理解药理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形成药理学思维[7]。思政教育贯穿始终,融入课堂内外及与学生交流中,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具有严谨求实的职业态度和责任担当意识、充满爱国情怀的医学人才。
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方式,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8-9],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熟练掌握各种教学平台的使用及维护方法,通过精湛的教学艺术,把自己的情感渗透整个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升课堂活跃度和参与度,让学生乐于学习、积极互动,增强学习获得感,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药理学“金课”的建设及内涵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