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姑婆陆小曼
2022-07-21邱权
文/邱权
春天的苏州东山华侨公墓,阳光照在修缮一新的陆小曼纪念墓上,分外温暖。日前,我带着太太和女儿、女婿专程去祭奠亲爱的姑婆陆小曼。
去年重修的墓地设计别致。黑色大理石墓碑上刻着“先姑婆陆小曼纪念墓”,右上角是电脑刻制的陆小曼像:秀发挽髻,朱唇微抿。手握笔杆抵唇,托腮凝思,双眸溢出聪慧、灵秀、妩媚与多情。
墓区左侧是墓志铭碑,由资深媒体人、作家、乡邑恽甫铭撰写。墓区右侧是诗画碑,画册《曼庐墨戏》彩色瓷版镶嵌中间。一边镌刻徐志摩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边镌刻陆小曼诗句:“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早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潇洒的签名遥遥呼应,令人遐思。
面对姑婆慈爱的面容,我的思绪在翻滚,少年时姑婆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历历在目……
姑公徐志摩飞机失事后,姑婆卸妆素服闭门不出。唯有一次离沪去宁是1947年,以女方长辈身份主持我父母的婚礼。母亲怀孕有我时,就住在姑婆家。那时候每逢周末和寒暑假,我都住在那里,姑婆对我不仅疼爱甚至有些溺爱。母亲常说我是姑婆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最大安慰。姑婆病逝那年,我十六岁。
姑婆一直教育我,做人要心胸宽广,包容与大度。我上小学,学生手册必须交她过目。老师对我的评语是:“争强好胜,得理不饶人,今后要改善与同学关系。”姑婆看了没说什么。直到有一次看了西班牙电影《瞎子领路人》,姑婆才对我说:在经典作品中,都有个共同的字,那就是“爱”。一个人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与朋友,还要爱“敌人”,用“爱”去感化他们,化“敌”为友。
姑公徐志摩坠机身亡后,社会舆论批评姑婆是“红颜祸水”“罪魁祸首”。面对责难、咒骂甚至污言秽语,姑婆宁愿唾面自干,从不辩白。但她的爱与宽容又不是无原则的。1964年,沈醉先生的《我所知道的戴笠》里面有段内容涉及到姑婆前夫名誉的事情。为防以讹传讹,姑婆找学生写文章反驳,公开刊登在上海的《文史资料》上。我问姑婆:“您一直教育我,做人要无私坦荡,笑骂任由人,走自己的路,这次为什么不一样?”姑婆说:“自己遭人诬陷诽谤无所谓,但别人为你受牵连,就必须还人清白,这是做人的本分。”
姑婆对我的学习非常关心。初中时,我主课都是5分,英语却是4分。她问我怎么回事。我说升学考试英语是不考的,再说学英语死记硬背,没兴趣。姑婆没有批评我,却托人从香港给我带玩具,上面英语、法语的说明我看不懂,她便说:“你不懂外语,碰上这些东西,就是个‘睁眼瞎’,也是个文盲哦!”
她教我记单词与理解语法的技巧,还为我买了英语原版《真假王子》,规定我第一周译三页,第二周译六页,以此类推,到时交卷。我译后给姑婆看,她说你翻得疙疙瘩瘩,算什么嘛!姑婆拿起书边看边译,实在让我羡慕。刚上映的电影《红菱艳》,片名英语RED SHOES,直译是红舞鞋。姑婆说,你看直译干巴巴的,人家只用三个字,就将女主角的舞鞋颜色、形状,身份及凄美的爱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后来姑婆又建议我学俄语,但我对俄语更没兴趣了。姑婆说:“多学一门外语对自己将来有好处啊!”姑婆不仅请了俄语老师,还从零开始陪读。只是我不争气,俄语知识全还给老师了。
我从小喜欢琢磨汽车、机械、电子等,对文学与字画没有兴趣,姑婆也不放弃对我艺术方面的熏陶。她希望我懂点艺术欣赏,给生活增加情趣,“精神世界丰满,人也会变得高尚。”
(摘自微信公众号“夜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