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宾阳农文旅融合发展创新路径研究

2022-07-21张焕勇

旅游纵览 2022年7期
关键词:农文宾阳县宾阳

张焕勇

(中共宾阳县委党校,广西宾阳 53040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将乡村发展提升到重大国家战略的新高度。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文旅融合发展具有强大的造血功能,能够极大地推动乡村产业转型重构升级与提质增效,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和实现乡村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以农业为根基,以地域特色文化为灵魂纽带,以旅游产业为带动载体,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充分体现综合的“旅游+”新型产业概念,形成的一种“以农促旅、以文塑旅、以旅兴农”相互支撑的产业综合体,有利于促进农业、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共赢共发展,最终达到拉动乡村经济快速增长、振兴乡村的目的。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宾阳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优势

宾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拥有深厚的农业和壮汉文化底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宾阳县在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面临重要发展机遇。

(一)“千年之城”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特色鲜明

广西宾阳古为百越西瓯之地,自古是州、郡、县治所在地。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县名为“领方”,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在岭方县域置宾州城,因此宾阳宾州镇有“千年古城”的称谓。建筑方面有广西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科试院——思恩府科试院、明代宾州进士蒙大赉的恩荣坊、始建于元而成于明的商业古街南街、古建筑艺术杰出代表的黄家大院和雄伟高耸的回风塔等。宾阳宾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已被列入第三批区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同时宾阳县有“中国炮龙之乡”“广西书法之乡”“广西特色文艺之乡”的美誉。宾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有宾阳炮龙节民俗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有宾阳壮族织锦技艺(织锦技艺)、宾阳酸粉制作技艺、“老窍”的故事等自治区级非遗项目17项,有甘棠彩凤民间舞蹈、宾阳关公诞民俗等市级非遗项目5项,有仙马民间舞蹈、竹编传统手工技艺等县级34项。其中,宾阳炮龙节于2011年荣获“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的称号,被游客称为“东方狂欢节”,知名度较高,品牌价值较高。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宾阳发展和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农文旅特色产品丰富

宾阳自然条件优越,自然地貌呈盆地、平原与山区相结合。中部大片冲积平原面积576.26 km,是广西第三大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水渠纵横,是有名的水稻高产区,农耕文化资源丰富。森林资源丰富,2020年宾阳森林覆盖率达到45%,陈平镇荣获“广西森林乡镇”,陈平镇名山村入选全国首批“国家森林乡村”。宾阳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清平湖碧波万顷、六霞瀑布飞瀑流水、陈平江漂流冲浪、狮子岩山水秀丽迷人、清水河蜿蜒如玉带、白鹤观灵泉水滚滚等自然风光令人流连忘返,极大丰富了宾阳休闲旅游产品供给。宾阳地方物产丰富,土特产主要有莲藕、香米、胡萝卜、香芋、甜笋、火龙果、黑皮果蔗、酸梅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宾阳县加大对全县农文旅融合产业的挖掘与开发力度,着力打造宾阳香米、甘棠三宝(粉利、大粽、扣肉)、和吉葡萄、大陆村稻田艺术、陈平梅花、武陵品绿留香等一批等旅游名产品和休闲农业品牌。目前,宾阳县有黎塘莲藕、古辣香米2项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个,注册大米商标148个,打造了“金玉龙”“富贵金香”“香映红”等38个大米品牌。大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农产品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带动了地方文化产业、精品农业产业、农家乐餐饮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农文旅融合潜力巨大

近年来,宾阳县农村文化旅游发展逐渐驶上“快车道”,农文旅融合发展势头强劲。宾阳立足现有的农业和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引导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引进了总投资10亿元的露圩蓝衣故里项目和总投资3亿元的宾阳县甘棠镇印象斑江农文旅融合体项目等一批标志性的文旅综合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形成了“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和“以文兴旅、以旅护文”的良性发展格局,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促农增收致富路。“十三五”期间,宾阳县有昆仑关风景区、古辣稻花香里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程思远故居、白鹤观竹海旅游度假区、古辣镇大陆村稻田艺术景区3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有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4家,三星级乡村旅游区4家;古辣镇大陆村以“十里稻花香”风景线入围首府十大最美乡村风景线,荣获首府南宁十大最美乡村称号;旅游业累计接待游客2 038.27万人次,总消费达198.92亿元。宾阳县乡村文化旅游经济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已成为县域经济中极富潜力、异常活跃的重要增长极。

(四)作为革命老区县,红色资源众多

宾阳县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宾阳大地上革命活动频繁,对敌斗争波澜壮阔,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遗迹,也是丰厚的红色旅游资源。中共宾阳县委党史研究室于2009年组织开展全县革命遗址遗迹普查工作,共普查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遗址遗迹90多处,重点革命遗址遗迹近20处。其中,中国共产党革命旧址(遗址)和纪念场馆有中共宾永迁三县临时工作委员会暨宾阳县委成立旧址、镇龙山田寮战斗旧址(纪念园)、金鸡山战斗旧址、中华镇苍抱岭伏击战旧址、中山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邓村革命烈士墓和纪念碑、新平桥革命烈士纪念碑、石灰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纪念馆、露圩朱砂峡革命烈士纪念碑、宾阳南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中国共产党宾阳历史教育室等;爱国主义革命旧址(遗址)和纪念场馆有白岩村抗日战争昆仑关战役白崇禧指挥部遗址、甘棠抗战八百烈士墓、爱国将领梁瀚嵩故居等。宾阳县正着力打造革命爱国革命遗址旅游景点,整合县内红色旅游资源,推出具有宾阳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线路,开放的宾阳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游客。

(五)地理位置极佳,交通便利

宾阳县地处广西中部、北部湾经济区腹地,毗邻珠三角发达地区,位于南宁市与工业重市柳州市之间,北临来宾市、东靠贵港市、南下钦州市,处于几大城市的交汇中心。自古以来,宾阳作为桂中南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和重要商品集散地,地理区位优势明显。目前,柳南高速扩建、贵隆高速建成通车,新柳南高速(二线)2021年7月建成通车,宾阳有3条高(快)速公路直通南宁市区,2条高速公路连接柳州市;南宁经宾阳县城至黎塘一级路正在开工,首府城市、中心城市一小时经济圈将会给宾阳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正在建设的六宾高速、上横高速和柳南高速(一线)、贵隆高速、新柳南高速(二线)一起,构成了宾阳“两横两纵”高速路网,将成为宾阳“高速二环”,同时成为广西东融西合的重要通道。作为首府南宁市的北大门,“南向、北联、东融、西合”交通大格局,使得宾阳将成为云南、贵州等省及桂西北地区通往大湾区、北部湾的重要节点,对宾阳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宾阳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短板

虽然近年来宾阳县农文旅融合发展取得一些成绩,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仍然存在4个方面的不足。

(一)农文旅融合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宾阳县丰富的历史文化、特色民俗、自然生态景区和革命文化等优质资源,还未能充分融合开发利用,融合领域不够广泛、融合程度不够深入,没有“攥成一个拳头”;农文旅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旅游消费贡献率较低。目前多数已开发的景区景点项目长期停留于原始粗放状态,项目开发低端化现象严重;一些农文旅项目的文化融入与旅游化水平较低,仍处于满足游客“吃住行”需求的较低阶段;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不充分,没有把饮食、体育、养生、休闲、探险、演艺、工艺等因素融入旅游开发与景区建设之中;能够让旅游者真正融入其中的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项目不多,游客多层次、多样性“游购娱”需求得不到有效激发与释放,造成旅游活动单调乏味,游客二次消费动力不足,“商、闲、学、养、奇、情”新六要素更待开发,尤其是宾阳“师公戏”“老窍故事”“高跷杂技与竞技”等优秀非遗项目没有找到产品化、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对提高文化旅游消费贡献率较低。

(二)农文旅产业项目地域特色和创新元素不足

目前,宾阳县农文旅业态总体创新能力不足,农文旅创意项目和产品开发相对滞后,项目开发建设特色不鲜明,未能充分彰显宾阳地域特色。农文旅开发经营项目单调,项目开发严重雷同,存在项目同质化、打造模式同质化等现象,农文旅项目缺乏创意十足的龙头产业和拳头产品。没有能够直观地展示宾阳地域特色、反映宾阳农村农业文化旅游优质资源的高层次创意项目,缺乏像《印象刘三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井冈山》《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等以当地历史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合当代精神、现代创意和现代声光技术等多重元素的具有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的文化大项目和标志性融合精品,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缺乏精品旅游载体的有力支撑。对农文旅优质资源进行创意产品转化和包装不足,没能把宾阳炮龙文化、游彩架踩高跷文化、大罗毛笔文化、师公戏、武术、油纸伞制作技艺等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变包装为广大游客喜闻乐见、愿意体验的鲜活的创意产品。最典型的是未能对“宾阳炮龙节”这个闻名国内外的老牌旅游项目进行创意升级开发,忽视了对周边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融合提升,导致游客兴趣点的转移,吸引力不断减弱。

(三)红色旅游资源融合开发利用严重不足

宾阳虽然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是在革命历史进程和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对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不足。因自然灾害损毁或者人为等各种因素的破坏,约80%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部分革命纪念遗址及其设施早已变得面目全非,状况令人担忧。一些红色革命旧址周边环境较乱、配套设施缺失,对于形成大面积红色旅游域十分不利。同时,目前宾阳县红色旅游形式缺乏特色、单一化,红色旅游还仅仅停留在革命人物故居展览、革命烈士英雄事迹平铺直叙讲解等初级开发利用阶段,在红色资源与旅游产业对接融合发展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多数红色资源、景点未能充分挖掘和整合,未能与当地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开发,红色革命价值的内涵没得到很好的展现。红色旅游景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严重缺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红色旅游的市场开发明显不足。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宾阳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宾阳县应依托厚重文化,集聚资源优势,坚持“以农文促旅、以旅强农、以旅彰文、农文旅相融合”的发展理念,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融合项目为抓手,推动农文旅融合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科学绘制发展蓝图,创新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规划管到底,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制订全县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树立全县农文旅“一盘棋”理念。科学规划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宾阳县要规划引导做好融合工作,要对全县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和深入研究,从资源特色、历史渊源、艺术特点、文化寓意、市场潜力、科学价值等方面入手,科学编制宾阳县“十四五”全域化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中远期发展规划,明确宾阳未来5年、10年和20年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推动宾阳加快融入南宁市旅游发展范围,融入首府城市、中心城市一小时经济圈。要科学、有计划、分步骤地挖掘宾阳特色文化底蕴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色文化、传统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美食文化等产业,为全力打造宾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构建农文旅三位一体发展体系

1.实施“旅游+”跨界融合发展战略

宾阳县应坚持“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农文旅结合”原则,牢固树立“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理念,全面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优势。全面整合宾阳县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实施、历史遗迹、旅游购品和人文活动等8个主类的优质旅游资源,深度挖掘独具宾阳特色的炮龙文化、蓝衣壮、彩架高跷文化、稻田艺术、师公戏文化、书院文化等特色要素,不断在深度和广度上促进农文旅相融合,将特色文化内涵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用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诠释新式旅游,形成农文旅资源三位一体的新体系。

2.深入挖掘优质旅游资源,推动农文旅元素一体发展

在农文旅融合发展进程中,宾阳应立足于本县农文旅资源底蕴,找准与具体旅游景点、项目的结合点,重点挖掘市场价值高的特色资源,大力推进宾阳农村农业、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健康养生、工业建设、林业水利、商贸物流、生态环保等农文旅要素的深度融合,真正推进农文旅三者有机融合。特别是对“东方狂欢节”宾阳炮龙节特色民俗、游彩架等优秀非遗项目,明清古镇宾州古城、华南地区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科试院宾阳思恩府科试院等古迹资源,特色旅游商品古辣香米、宾阳酸粉、“甘棠三宝”等特色美食进行深入挖掘和打造,全面展示宾阳特色资源风采。

(三)立足特色资源,创新打造宾阳农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

1.打造宾阳“一核两带四区”农文旅产业格局

宾阳应以独具本地风貌、时代特征和影响力的特色资源为基础,打造宾阳县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即以宾阳炮龙文化为文化旅游核心,建设“炮龙文化传承地”,打造展现宾阳人精神风貌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百龙舞宾州”炮龙演艺品牌,打造“世界龙文化走廊重要节点”“龙文化活化地”,打造集炮龙文化、古城文化、王阳明文化于一体的核心旅游中心;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带和“绿水青山”生态旅游带。

2.精心打造宾阳农文旅特色精品

中部以古辣“稻花香里”AAAA景区为中心,开发“稻田艺术+富硒香米+农耕文化+蔡氏书院+白鹤观千亩竹海”的大型景观带;东部打造以黎塘镇欧阳瀑布为亮点的镇龙山农旅融合旅游区;西部以昆仑关战役景区为基础,打造思陇镇特色军事体验基地,展示自强不息的抗战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南部以露圩水彩画农文旅融合体为轴,结合镇龙山东流麓瀑布景区和蓝衣壮民俗,打造蓝衣壮特色民俗和水彩特色小镇;北部重点发展“水美鱼鲜”的邹圩国家石漠公园和清水河景区。将宾阳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历史人文旅游、乡村生态游、美食养生游、修学教研游融合发展的文化地标及旅游胜地,打响独具魅力的宾阳农旅融合产业发展的旅游名片。

(四)创新理念引领,多元开发独具地域特色的农文旅新业态

1.创新推动农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宾阳县应根据本地资源特色,因地制宜,选择有利于地方农业文化旅游发展的创新模式,如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吸引村民参与其中,打造互利共赢模式,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与发展;创新和探索特色田园综合体、农业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综合体等农文旅融合体模式,以生态为依托、旅游为引擎、文化为支撑和市场为导向,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发展集种植养殖、农事体验、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于一体的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把种庄稼变为“种风景”,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观光型休闲农业转型。

2.创新宣传营销思路

坚持线上和线下同时营销的方式,利用互联网、微信、微博、小程序、微视频等网络平台加大对宾阳农文旅产业的宣传力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促销和市场开发工作,开通线上预订服务,拓宽营销渠道,充分展示宾阳县农文旅融合的整体形象,提高宾阳县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

(五)开发特色产品,创新打造创意网红旅游打卡地

1.创新开发多元化、多层次的产品项目

宾阳县应拓宽开发思路,设计特色鲜明或具垄断性的农文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康养和研学等多方面需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彰显地方特色,树立自身的旅游主题形象,形成农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2.进行“文化+旅游景点”创意开发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旅兴农,以文化内涵为旅游景观塑造灵魂,在打造旅游景点时把特色文化产品化、业态化、主题化、品牌化、体验化、游乐化、互动化、情境化。

3.进行“特色民俗+非遗技艺”创意开发

以宾阳县炮龙民俗、蓝衣壮民俗、壮族织锦技艺、油纸伞技艺等优秀传统民俗要素为基础,深度开发并打造出具有宾阳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动项目,增加更多游客可参与的环节,以提高体验度和娱乐性,提升宾阳传统民俗技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进行“旅游+体育”创意开发

要大力发展特色体育旅游,开发登山、攀岩、骑游、越野赛、健身跑、徒步、游泳、漂流、垂钓等特色旅游新产品。要积极承办体育赛事,吸引更多体育爱好者前来,进而带动旅游业发展。

5.进行“乡村美食+旅游”创意开发

要重视美食旅游发展,大力宣传特色美食。开发创意厨房、创意美食体验、创意厨艺训练营等深度融合项目,让游客享受到美食文化、制作方法、风俗体验、饮食娱乐活动等综合性美食体验,将成为吸引游客参与体验乡村旅游的重要动力。

(六)开发红色资源,创新打造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特色品牌

1.创新思路,推进红色文化与农旅产业深度融合

深入挖掘和创新开发宾阳县红色旅游资源,推动“革命红色文化+民俗风情+生态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要创新推出红古融合、红绿差异、红俗互补的农文旅融合项目,打造“红+绿”融合(红色旅游+绿水青山)、“红+古”融合(红色旅游+古村落)、“红+乡”融合(红色旅游+美丽乡村)的旅游景点。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弘扬红色先进文化,而且能够在红色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中产生经济效益,带动周边村落经济,真正把红色旅游发展成为富民产业,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2.创新模式,整合县内旅游资源

(1)启动“红、绿、古”景点串联融合发展模式

将交通干道沿途的“红、绿、古”景点串联起来,串点成线构成面,变孤景为群景,设计多条红色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全面彰显宾阳革命文化的红色、山水的绿色、悠久历史的古色。

(2)启动连片融合发展模式,融合开发特色“红文旅”精品景区

例如,将甘棠镇八百烈士墓与东斑江美食文化旅游融合,打造“千年古镇,英雄遗爱桥”品牌,将抗战历史文化遗址、解放战争革命文化景点与甘棠的古桥、古巷道、古庙、清代进士杨怀震古宅、“荡舟江上行,石桥影清波”的斑江美景和壮乡旅游文化美食节、特色美食作坊等周边资源相串联,连线成片,整体做优,打造红色甘棠农文旅融合体精品景区。

3.创新形式,打响“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第一,可以开发红色研学旅游,打造党性教育特色品牌。要打造“主题鲜明、特色明显、精彩纷呈、触及灵魂”的党性教育特色项目,建设宾阳县红色旅游研学示范基地,推动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国防教育与红色旅游相结合。利用宾阳红色资源自身特色开发《红色旅游指南》《红色旅游图集》等一系列红色旅游相关产品,让游客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宾阳县红色文化,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

第二,添加体验化、互动化、情境化项目,产品将更富有参与性、趣味性、体验性。例如,在露圩镇镇龙山革命根据地景区开发革命体验性和参与性项目,重走革命路、唱革命歌曲、吃革命忆苦思甜饭,使游客们体验到革命先烈的艰辛,感悟今天的幸福。

第三,增加活态化、科技化、全息化项目,增强红色资源教育性和感染力。在红色革命旅游景点设置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战场体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导览、全息投影,运用半景画、全景画等高科技手段改造传统的陈列形式,用还原的方式再现当年的历史事件,使产品更富有活态化、情景化和感染性,让游客身临其境,深刻地体验到红色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农文宾阳县宾阳
日历
产学研离距离推动“农文旅”三产融合
——来自蜜梨之乡的科技小院
浅谈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桂林至钦州港公路(南宁六景至宾阳段)项目获批
荆州古城远眺
中方向越南移交“红通”毒枭
南宁市宾阳县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资助全覆盖
海上丝路(1)
宾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以宾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为例
明代《松江府志》所见农文的整理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