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几种方法

2022-07-20刘兰兰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2年6期
关键词:译林语篇高中英语

刘兰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学生要能够概述所读语篇的主要内容或续写语篇,并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部分中提出读写结合的题型。其本质是要求学生借助阅读进行相应的写作,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读写结合是指阅读与写作的互相促进,是双向发展、互相支撑的两个方面。基于此,文章以教学案例为媒介,聚焦读后续写,剖析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的读和写在有意义的语境中进行,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明确阅读文本与写作任务之间的关联

明晰阅读文本与写作任务之间的关联,是帮助学生进行书面表达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文本主题,引领学生研读文本,对语篇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找到阅读文本与写作任务之间的连接点,并确定在写作中能够进行创新迁移的结合点,为后续写作搭建思维支架。

如,在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1 Unit2 reading“Home alone”的教学中,该文章属于戏剧体裁,通过人物对话的方式展示了亲子之间发生冲突的事件,每个人的语言体现着其心理活动以及人物特点。教师带领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对文本主题以及整个事件进行提炼。文章以父母度假提早一天回家看到屋子脏乱不堪,在没有询问其原因的情况下就直接责备孩子们引发冲突为开端,呈现出亲子之间的对话内容。父母步步紧逼的言语没有给孩子们解释的机会,以致于孩子们深受委屈,上升到情感上的不信任,到了大声吼叫的程度,并以Daniel跑进房间后陷入僵局,引发家庭各个成员的自我反思。据此,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曾经与父母产生矛盾的一件事,并从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与结果等方面联想,同时将自己当时的感受以及矛盾点分析清楚,其矛盾点是否与该语篇亲子之间的矛盾点有可相似之处,明确该语篇与拟写文章之间的相通之处。

读与写之间的连接点,是读写之间发生互动,产生协同效应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阅读语篇与拟写文章之间的连接点,为学生后续写作提供迁移创新的支架,促进写作任务的有效完成。

二、引导学生整合信息,分析文本结构,奠定写作基础

读与写之间的连接,更要注重其交际性,即读与写要在有意义的语境中进行。这就需要学生充分理解语篇的意义,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写作需要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置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任务,引导学生对关键信息进行整合.梳理文本的行文结构,领悟其表达的深层内涵,为写作奠定语言基础。

如,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5 Unit 3的reading“Theperfect copy”,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科技性文章,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语篇的行文结构进行概括与提炼。学生首先对每个段落进行概括,然后从中提炼主题,即整个文本按照“提出克隆话题——两种不同的观点——观点的总结”的结构展开。并针对首段的结构进行解析,即首句:“A recent announcement_debate andhas shocked_”之后用“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hand_”结构引出两种不同的观点。这种写作方法为学生陈述利弊观点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教师以引导学生概括提炼文本行文脉络,帮助学生形成从阅读中获取写作方法的思维方式,使得读与写密不可分,互相促进。

三、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内化语言知识,促进读写过渡

教师开展应用实践类的学习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在运用中内化文本的语言,有利于学生顺利过渡到写作中。在教学中,教师可围绕主题内容,开展诸如口头复述故事、描述主要内容、角色扮演等活动,再现文本内容,推动学生语言的再重构。

如,在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1 Unit2 reading部分“Home alone”的实践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挑选5名学生分别扮演Dad、Mom、Eric、Daniel以及旁白的角色,学生可以结合文本对话的内容分别针对每个人物的语言进行改编,设计合理的情节,通过交流与讨论最终确定每个角色的语言。比如,Daniel没有受到父母指责语言的影响,以平静的心态争取到辩解的机会。或者,父母先心平气和,问清屋子脏乱的原因,则后面的冲突都不会出现。又或者,孩子们在语言上不那么粗鲁,理性的上升到信任的道德视角上,也许双方也会更加平静地进行对话。这种多方向的推测与改编,均是出自学生对亲子矛盾产生原因的分析,是站在不同人物的视角上思考问题,使其从深度理解文意的层次上内化语言以及结构知识。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对文本内容与语言进行再描述,也对其进行了更高程度的再创造,为后续写作奠定了语料基础。

四、引导学生迁移创新,输出表达,实现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中的写作活动属于迁移创新的层次,即此处写作活动的设置,并非对阅读文本内容以及形式的简单输出,而是在新的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属于创造性的写作或者对原文的续写。写作在話题上与原文有联系,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在新情境中对阅读中形成的知识进行多元化的思考,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

如,在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1 Unit2 reading“Homealone”的写作活动中,教师开展了读后续写活动。经过前面的阅读教学,学生已经对后续的情节进行了分析和推理,学生分别从每个人物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对话过程中,对每个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趋势以及对未来发生的转变进行了衔接性的推断,从而能够确定续写的内容。即,学生从语篇中的“Perhaps there is areason...”中推测出,接下来的情节有可能是母亲会主动询问事情的原因,而有的学生则从“Maybe,but_sorude_”中,推测出如果想要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中间有可能还会产生小的摩擦,但此时的摩擦会转向理性的对话,并非一开始的感性冲动的对话,在情感上是一个转折的契机。这些都可作为学生后续写作的依据。

由于该篇戏剧没有给出结局,借此教师设置了续写的写作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写作情境,使其根据原有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推测,使得续写部分与原文在内容上保持话题上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思考,促进了其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读写结合教学要以学习理解活动为基础,以关注文本的意义为主,引导学生获取文本中的重要信息,为写作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研读文本、概括整合、实践活动、迁移创新等环节开展读写教学,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明晰阅读文本与写作任务之间的关联,并学会整合信息,借助实践运用活动内化语篇语言,并在新的情境中围绕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交流,最终书写成文,完成从读到写的完美呈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译林语篇高中英语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再续“趣”缘——以译林五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例谈CSS教学范式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