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强国视角下内河大水位差水域船舶污染物防治模式研究

2022-07-20乔心格胡兴华陈晓艳邓东德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2年14期
关键词:内河码头港口

朱 嘉,乔心格,胡兴华,陈晓艳,刘 芭,邓东德

(1.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1121; 2.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1121;3.四川省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0 引言

水路运输是世界公认的最为绿色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但在水路运输的过程中,由于船舶自身和船上人员的生产生活,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生活生产污水和垃圾等。由于经济发展条件限制以及对长江生态保护意识和理念不到位,船舶污染物造成水体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环保工作的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船舶污染物作为长江水体重要的污染源之一,被纳入重点整治范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门开展了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专项防治工作,重点推动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建设,从接收模式、基础设施、收费机制等出台了系列措施和资金支持,长江流域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针对于长江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方面,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相关研究。现状分析和建议方面,现有研究多集中分析船舶污染物产生和处置现状,剖析当前处置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从法规顶层设计、船舶污染物交付体系建设、执法监管、“零排放”推广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1];船舶污染物监管效能方面,结合信息化发展要求提出船舶污染物智能化监管及防治体系框架[2];船舶污染物监管标准方面,2018 年我国已发布了《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是开展污染物排放监管的重要依据。

综上,目前针对船舶污染物的研究多停留于政策、标准及技术层面,缺少对于具体的地区区域船舶污染物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模式研究。因此,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背景下,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步入“零排放”时代,亟须建立适用于具体地区具有可操作性的接收转运处置模式,辅助政府开展决策工作。

1 船舶污染物的类型

船舶污染物主要指船员日常饮食起居产生的生活垃圾、卫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及机器设备正常运行产生的含油污水三类,分别具有不同的特性。

1.1 船舶生活污水

船舶生活污水指船员洗漱等日常活动产生的废水,按照《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主要包含从便器的排出物和其他废物,医务室(药房、病房)的洗手池、洗澡盆以及这些处所排出孔的排出物,装有活的动物处所的排出物,混有上述排出物或废物的其他污水[3]。结合最新推行的“零排放”政策要求,船舶生活污水需要全部进行收集。船舶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与人员数量、船舶航行时间直接相关。

1.2 船舶垃圾

船舶生活垃圾主要指因船舶运输过程中生产生活,产生的诸如食品废弃物、生活废弃物、操作废弃物、货物残留物等[4]。船舶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与人员数量、船舶航行时间直接相关。

1.3 船舶油污水

船舶油污水指船舶正常运行过程中,由于机械部件转动所需产生的包含原油、燃油、润滑油等油类物质的污水[5]。油污水需由专业的机构进行收集处置,油污水的产生量与船舶类型、机械结构、运行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大水位差水域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存在的问题

2.1 内河大水位差水域特点

长江内河大水位差水域多位于三峡库区,是指受长江三峡工程淹没的地区,主要包含重庆、武汉部分区县,因紧邻三峡大坝工程,且多为山地地貌,该区域水文环境较为复杂。尤其是丰水期和枯水期最大水位差可达30 m以上。库区为长江中上游地区重要的航运通道,各种大型客船、货船通行量较大,由此产生大量的各种船舶污染物。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其船舶污染物防治对整个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2.2 三峡库区船舶污染物防治难点

2.2.1 分布分散收集难度大

内河港口和船舶呈线状分布,部分船舶航行范围小或作为趸船不航行,其产生的污染物无法到指定港口转运上岸而需要专业污染物接收船现场接收。三峡库区船型类型多样化,在船舶污染物本身的收集处置方面,需要充分考虑不同船型的适配性。

2.2.2 专业接收设施不完备

长江中上游地区多位于三峡库区范围,最大水位差可达30 m,仅部分港口具有接收靠港船舶污染物的能力,且由于水位差原因,船舶污染物上岸难度大,须建设专用的上岸设施。如部分客运船舶码头,在接收大型三峡客运游轮垃圾的时候,因垃圾产生量较大,且离岸距离较高,直接接收难度较大。部分水位高差较大的码头,生活污水上岸泵送能力不足,上岸难度较大。

2.2.3 后端接收衔接不畅

三峡库区以山地地形为显著特征,多数港口建设在较为偏僻的地方,市政管网无法直接覆盖,导致生活污水接入后端处置设施困难较大。油污水、生活垃圾等按照排放规定要求需要专业的公司进行转运处置,也存在地处偏僻难以对接的情况。

3 三峡库区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模式

3.1 船舶垃圾

结合船舶垃圾产生的特点以及内河大水位差水域的具体情况,提出船舶垃圾的接收转运处置模式。按照重庆地区原有的接收途径,船舶垃圾通常有两种接收转运处置的模式。一是由港口直接接收后港口上岸自行处置,按照最新政策要求,港口不得收取垃圾费用;二是由流动船舶(环卫船或者清漂船)进行接收,后经专业环卫码头上岸处置。针对内河水域大水位差水域以及交通强国重庆试点存在大型游轮的情况,按照不同的码头类型进行区别,提出“能上岸则上岸”针对性的接收转运处置模式:

(1)斜坡式码头,由港口直接接收,港口提供接收设施。

(2)直立式码头,码头需建设港口垃圾收集装置,根据水位变化情况合理选择接收模式。在水位差较小的情况下,船舶直接交由港口处置,水位差较大的情况下,交由流动船舶进行接收。

(3)大型客运码头(专指停靠大型游轮的码头),由于垃圾产生量较多,建议由专业的流动船舶进行定点接收。

转运方面,港口直接接收的,由港口企业转运至专业市政单位进行处置;流动接收船接收的,由港口企业转运至专业市政单位进行处置。转运模式如图1 所示。

图1 内河船舶垃圾接收、转运及处置流程

3.2 船舶含油污水

船舶含油污水最终处置需由专业资质公司进行回收处置,因其一般产生量较少,为实现安全转运,建议一般情况下采用专业的流动船舶进行接收。部分具有专业储存设施的港口码头,也可开展接收工作,但其接收设施要严格按照设施建设要求。结合内河水位差大的因素考虑,主要形成以下两种接收流程模式:

(1)港区所有船舶油污水由专业资质的接收船进行接收,后经专业环卫码头上岸,交由专业收集处置公司处理。

(2)港口已建设有专业的油污水收集和初步处置设施,可由港口直接收集,经油污水分离处理后,联系专业资质公司收集处置。

内河船舶油污水的接收、转运及处置可继续采取专业化公司运营的形式,现有设备能够满足靠港船舶含油污水接收和转运的需求,而在处置设施上,目前部分港口和码头还没有相应的处置设施,而港口应充分参与到靠港船舶含油污水接收处置过程中,发挥靠港船舶含油污水处置的重要作用。对于船舶油污水分离处理后的残油交由有资质的公司进行接收和处置。

油污水接收转运处置过程中,须注意其接收和最终处置流程,均须考虑相关单位的资质合法性,避免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的油污水泄漏事故产生。转运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内河船舶油污水接收、转运及处置流程

3.3 船舶生活污水

按照船舶污水排放标准,内河船舶生活污水在特定的航段和航速条件下,可经由船舶本身自带的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达标排放。但在目前交通强国试点要求及绿色环保发展的背景下,推行船舶“零排放”,所有船舶生活污水均需收集后统一上岸处置,就船舶污水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接收途径:

(1)具有上岸条件的港口码头直接接收。靠港船舶靠岸后,通过自身的泵送设备或港口提供的泵送设备,将生活污水直接输送至港口生活污水的储存设施或处理池内,完成生活污水的接收。

(2)对部分不具备上岸条件,如水位差较大或斜坡式距离较长的码头,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交由区域内的流动环卫船舶进行接收;二是在港口趸船上建设专用的储存设施,靠港船舶将生活污水泵送至趸船储存设施,后由趸船集中交付给流动船舶进行接收。

转运处置方面,直接交由港口的船舶生活污水,有条件的经过预处理后直接接入港口市政管网,不具备市政管网到港条件的,交由专业的生活污水收集转运公司派车进行集中收集转运;交由专业污水收集船舶的,经专业化码头上岸后进行集中处置,有条件的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不具备条件的交由专业资质公司进行收集处置。

内河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处置流程如图3 所示。

图3 内河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转运及处置流程

4 结束语

长江中上游地区是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区域,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水文环境,其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模式与下游地区有很大区别。按照不同的污染源及对应处置要求,结合地区特点,形成的具有针对性的多种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模式对提升流域船舶污染物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同时,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从顶层设计入手,因地制宜的持续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是打造美丽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内河码头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港口上的笑脸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前往码头
惠东港口
在码头上钓鱼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内河搜救风险评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