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纵隔巨大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治疗1 例

2022-07-20詹鹏超叶书文谢炳灿韩新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右肺奥沙利微球

于 琦, 李 臻, 李 鑫, 纪 坤, 石 洋, 詹鹏超, 叶书文, 谢炳灿, 韩新巍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2 岁。以“胸闷、胸痛2 个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2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咯痰、心慌等症状,至当地医院就诊,胸部CT 示,纵隔及右肺占位,未治疗。 后至本中心肿瘤科就诊,穿刺病理活检示纵隔神经内分泌肿瘤(NEN),免疫组化符合非典型类癌。实验室检查:肿瘤异常糖链蛋白TAP 209.8,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无异常。CT 示右前纵隔肿块不均匀强化。 遂以足叶乙苷/顺铂和依托泊苷/顺铂(EP+IP)全身化疗5 个周期,配合安罗替尼、阿帕替尼治疗。 复查CT 示肿块边缘不均匀强化,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SIST)评价为疾病稳定(SD)。多学科会诊建议先行介入降期治疗后再行外科切除。遂决定行化疗栓塞术,以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行肿瘤血管床栓塞。 术后1 个月复查CT 示瘤体缩小,血供减弱,后续行2 次DEB-TACE 巩固治疗。 第3 次治疗后1 个月复查CT 示肿瘤明显缩小,边缘轻度强化,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外科会诊后认为肿瘤负荷明显减小, 决定行肿瘤切除术、右肺上叶切除术。 术后病理示纵隔NEN;右肺上叶慢性炎症,间质纤维化。切除术后1 个月复查,肿瘤无残留,患者自述生活质量较前明显好转,胸闷、胸痛症状较前明显缓解。

介入治疗过程: 患者仰卧位于DSA 手术台上, 心电监护。 局麻下穿刺右股动脉,置入5 F 血管鞘,5 F Cobra 导管及导丝配合分别行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造影、右内乳动脉、右膈肌动脉造影,显示纵隔区、右肺上叶明显肿瘤染色。 支气管动脉、右内乳动脉、右膈肌动脉分支为责任血管。 交换引入SP微导管系统分别超选入责任血管, 共灌注多西他赛40 mg 水化液100 mL,后以300~500 μm 载药微球(江苏恒瑞伽利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载奥沙利铂100 mg)分别栓塞以上责任血管,复查造影染色消失。 术毕,加压包扎。 术后对症处理,减轻水肿、防治感染。 术后1 个月以同法行DEB-TACE巩固治疗。

2 讨论

NEN 多发于胃、肠、胰腺,原发纵隔者罕见[1]。 由于NEN的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局部扩散或远处转移,丧失根治手术机会[2]。针对纵隔NEN 的治疗策略目前仍无定论,但手术切除仍是基本治疗方法。 对于高、中分化(G1/G2)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及远处转移的患者,应采取全身治疗联合局部治疗[3]。 减瘤术或姑息性原发灶切除术是否能够延长生存,尚存争议[4]。 根据2010 年WHO/NCCN 推出的NEN 分级,本例患者可分为G2 期[5],入院后以EP+IP 方案进行化疗[6],疗效差。 由于瘤体巨大,血管包绕,外科切除困难,遂决定行栓塞治疗以快速减轻瘤负荷,达到肿瘤降期目的。

TACE 已列入肝癌治疗指南, 且广泛用于治疗肝外肿瘤[7-9]。 载药微球可加载化疗药物,在栓塞肿瘤血管床的同时缓释药物。 纵隔NEN 血供主要来自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内乳动脉等。 指南推荐对于NEN EP/EC/IP 作为一线用药[3],5-FU 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等方案, 也可以作为二线治疗,故选择奥沙利铂作为加载药物[10]。 对于肺部肿瘤,一般选择300~500 μm 的微球,以避免可能存在的瘘或危险吻合。

图1 患者男,32 岁,纵隔及右肺占位

图2 术中DSA 资料

NEN 源发于纵隔的情况罕见, 本例DEB-TACE 降期治疗后二期行外科切除疗效显著,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仍有待后期大样本的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右肺奥沙利微球
长时间停用奥沙利铂再次使用致过敏性休克1例
两种手术入路对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术可行性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肺浸润性腺癌并发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
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缓释微球制剂表征中的应用进展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累及气管及肺一例
肺粘液表皮样癌并转移1例报告
丁俊晖与奥沙利文的亦敌亦友
聚合物微球调剖剂流变性实验研究
基于微流控液滴形成技术的聚乙烯醇微球制备
基于聚多巴胺磁性纳米微球的洛美沙星适配体筛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