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生认知特点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优化的策略
2022-07-20李世燕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蔡庄小学甘肃武威733000
李世燕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蔡庄小学,甘肃 武威 733000)
一、引 言
数学是小学阶段最为基础的教学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而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呈现出单一、枯燥的状态,教师无法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缺乏,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与教学方式实施的科学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贴近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与优化,以实现小学数学课堂呈现方式的多元化构建,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呈现出高效、活力的状态.
二、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认知特点的具体分析
(一)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更容易被趣味性事物所吸引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专注力也相对缺乏,这就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据相关统计表明:5~6岁的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为10~15分钟,7~10岁的儿童大约为15~20分钟,10~12岁的儿童大约为25~30分钟.由此可见,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中,很难要求学生一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因此,为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不断进行学生感兴趣教学元素的穿插,以此不断将学生涣散的注意力重新拉回课堂,使其对课堂教学一直保持学习兴趣,实现注意力的集中.
(二)小学生的记忆处于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逐步转化的过程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力是一项综合性的素质能力.但是儿童记忆力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的过程.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记忆特点就是机械记忆,他们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只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理解能力的增强,学生的记忆方式会侧重于意义记忆,对于自己理解深刻的内容会取得更好的记忆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记忆规律进行知识讲解方式的优化,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
(三)小学生的思维是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方式方面存在着显著的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体,只能对形象、直观的事物和内容进行理解,而对于一些抽象、复杂的概念性内容则很难透彻理解.但是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很多知识点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就应从形象化的引导入手,逐渐向抽象化过渡,使学生的思维模式、思维特点都能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逐渐适应越来越抽象的教学内容.
(四)小学生普遍存在渴望肯定、激励的心理需求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渴望得到他人肯定、认可是人生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心理需求,这一心理需求的满足会诱发更加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如自信心、学习兴趣等.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的关键时期,自尊心强、渴望肯定是其显著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应通过表扬、激励等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调动学习动机,形成学习品质.
三、基于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教学方式优化的教育意义分析
(一)有助于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
人本理念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项新型教学理念,它不仅注重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自主参与程度,更注重结合学生具体学情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因此,教师应通过学生认知特点的结合进行教学方式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能力、认知特点的承认与尊重,从而促进人本教育理念的贯彻与落实,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为凸显.
(二)有助于教学方式有效性的提升
课程改革的深化使众多教学方式纷纷出现,而这些教学方式是否具有实效性,则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科学的把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小学阶段学生认知特点的充分了解奠定教学方式选择、实施的基础,使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应学生的具体学情和学习需求,这样就使学生能在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中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以此实现教学方式有效性的提升.
(三)有助于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增强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发挥着重要的组织者、实施者及引导者的教学功能,同时也是课程改革进程的推动者以及课堂教学的创新者.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就使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以及对课堂教学的把握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以此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深刻的层次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基于小学生认知特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优化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对于其他学段的学生来讲,具有非常显著的学习特征和认知特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进行教学方式的优化、创新与实施,在因材施教教学原则下,促进不同学段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趣味教学模式的实施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谨逻辑性的教学课程,其中很多知识点都具有抽象、枯燥的特点.然而,面对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认知特点,教师应通过趣味性教学元素的融合来中和数学知识的枯燥、抽象,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在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创设中实现吸引力的增强,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之中,实现高效的数学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积极采用游戏教学模式、故事教学模式等,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积极性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10以内加法运算”内容的教学时,由于单纯的计算训练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找朋友,算一算”的趣味游戏:让学生分别拿着标有数字的卡片,与同学进行随机、自由的组合,并在组合的过程中进行10以内加法运算的训练.这样的教学过程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运算训练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中得到了巩固,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进行情境教学模式的优化
情境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具有体验性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与教师的欢迎.因为情境教学模式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形象的教学场景进行结合,为学生营造更加逼真、深刻的学习环境,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往只凭借教具、图片展示的教学情境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实现情境教学模式的有效优化,使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更加贴合学生的记忆及思维特点,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下面以“元、角、分”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讨论教师如何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情境教学模式的创新.
首先,进行实物展示,为学生创设直观、具体的实物化教学情境.人民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学生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人民币.因此,教师在进行“元、角、分”的情境教学时,可以将实物或人民币的教具带到课堂,通过实物展示的形式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以此唤起学生现实生活中对人民币的认知,实现这一部分知识教学效果的优化.
其次,趣味融合,创设具有体验性的趣味教学情境.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在对新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更乐于通过趣味性、体验性的方式进行理解.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元、角、分”的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营造日常生活中学生常见的购物场景,并在“顾客”支付、“售货员”找零的过程中,具有实践性地进行购物过程的体验,以此深化学生对人民币知识以及各种币值间换算关系的理解和掌握,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培养.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实用性的教学课程,很多数学知识的推导与运用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大到航空飞行数据的统计,小到买菜算账环节都有着数学知识的身影.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其思维特征来看,他们更喜欢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出发进行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进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在对自己生活经验的调用中,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实现数学思维模式以及学以致用学习意识的形成与培养.
例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学校以及周围建筑进行平面图的绘制,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上学的路线进行路线图的绘制以及行走轨迹的描述.这样,学生就能在平面图中通过“从我家出发,应东(西、南、北)行 ××米,再东(西、南、北)行××米,到达学校,我家在学校的××方位”的介绍,进一步理解这部分教学内容.同时,这样也将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进行了结合,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
又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百分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百分数的实践运用案例,如商场的打折现象、银行的利率现象等,使学生能结合现实生活中具体的实例,进行相对枯燥、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这些实例中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意识的形成以及正确、有效数学方法的掌握,促进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单纯的课堂讲解只能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浅层记忆,“水过地皮湿”的教学效果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实践探究、深刻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躬行”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自主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以及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相关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思考“三角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为什么会进行三角形的运用呢?”等问题,并在小组合作讨论中进行自主学习结果的分享与完善.这样,学生就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三角形概念、特点、性质等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又如,教师可以结合课后作业环节的教学功能,在教学完“统计”知识以后为学生布置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自己家庭中收支情况的统计,这样不仅拓展了课堂教学的范围,同时也为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以此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五)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进行激励策略的实施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通过激励策略的实施不仅能有效地满足学生渴望肯定、认可的心理需求,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自信心的培养,更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导向作用,使学生在对“榜样”进行效仿的过程中,实现小学数学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应积极地进行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体系的优化与完善,使学生在更加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实施以及评价主体的参与中,获得更为客观、科学的评价,受到更加有效的激励,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学生家长等主体参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环节,使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在比较中实现对自身学习行为的科学认识,从而有助于学生找到学习差距,以便在不断的反思与调整中,实现自身学习效果的提升.
五、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方式的优化与创新也应紧密贴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学生认知特点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趣味性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模式以及激励策略的课程实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更加贴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