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源江南吴文化区域文明 苏州进入“城市考古”新阶段

2022-07-20丁云

现代苏州 2022年13期
关键词:姑苏保护区古城

记者 丁云

苏州古城是江南地区、太湖流域重要的人类文明标志之一,更应肩负起引领江南吴文化区域文明探源的重任,不断发掘、保护、延续古城历史根脉,筑牢“江南文化”的坚固内核。近日,苏州古城历史研究课题立项专家咨询会在保护区、姑苏区召开,多位专家学者为苏州古城历史研究课题“支招把脉”。

古城历经兵燹战火长存

2500多年前,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立苏州古城。根据史籍所载,从始建到东汉初这一段时期中,苏州古城在500年中没有遭到重大损毁。公元590年,苏州有人起兵反隋,隋朝大将杨素率大军镇压,城郭荡然。这是苏州古城遭遇的第一次大破坏。杨素在公元591年于上方山下、越来溪畔另建新城。公元626年,苏州城迁回原城故址。

公元875年王郢反唐之乱,五代时的杨行密与钱镠争城夺地的兼并战,对古城多有破坏,但战后相对应地,苏州刺史张搏重筑“罗城”,钱镠以砖甼加高增厚,及北宋政和、宣和年间,都对苏州城进行了修治。

苏州古城遭受的第二次大破坏是赵宋南渡后的金兵入侵。公元1130年,金兵包围了苏州的胥、盘、葑、娄四个城门,发动攻城战,苏州城区成为一片废墟。淳熙、嘉定、宝祐年间,历代知府主持了修治工作。其中,《平江图》便是在公元1229年秋绘刻竣工的,记载了苏州经此大浩劫后,从废墟上大规模新建起来的城市布局面貌。

到此时,战乱还尚未令苏州城墙发生重大变异。但到公元1275年元军侵占苏州,下令凡城池都要削平湮没时,苏州城遭到了毁灭性大破坏。直至公元1351年才重建起苏州城。

朱元璋大军擒张士诚围城8个月,对苏州城墙的破坏也很大,明朝建立后,大规模修建了苏州城。近300年后,清兵入关,苏州再次被战火波及,公元1662年改筑苏州城。再往后,清顺治初,太平军入苏及兵败,苏州城又经历了几次修葺。

自营建起始,苏州古城虽然不止一次遭到破坏,但城的位置、基础和规模,没有大变动。而历次重建或修治加固,古城无论高度、广度乃至坚固度,也超过了往昔。

苏州古城历经了2500多年,历史上遭遇的战火比起洛阳、咸阳、长安等要少得多。古城今天依然保留着“水陆双棋盘”的格局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全区范围内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控制保护建筑438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占到苏州大市的41.6%,数量和密度均在全国名列前茅。

“解码”古城历史发展足迹

多年来,保护区、姑苏区在完善文物管理机制、强化保护对象普查和信息采集、落实文物日常管理、推进文物建筑、古城墙保护修缮与利用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古城历史仍然需要加强系统梳理和研究。今年是苏州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40周年,也是保护区、姑苏区成立10周年,为全面阐释苏州古城的历史发展经过,科学指导古城保护与发展工作,保护区、姑苏区启动苏州古城历史课题项目研究。

专家咨询会上,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文旅厅原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谈到,“长江流域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长江文明的下游其实是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起源,而苏州正是太湖流域文明的中心。”他认为,把苏州的考古成果进行一次梳理,非常必要。同时建议由市文物部门联合属地政府设置“城市考古”的课题。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林留根认为,苏州目前对苏州古城的保护更侧重于地面,即古城风貌的保护,但对地下考古的研究力度远远不够。他建议此次课题研究中可突出史前阶段、吴越春秋、六朝和东吴三个时期。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峻更具体指出,要关注苏州古城的最早年代、城市空间的演变、吴国整个城邑体系等问题。他建议,未来的考古研究中要加大科技的力量,要考虑研究成果以何种形式面向公众进行展示。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原研究员丁金龙表示,苏州古城的保护主要以《平江图》为蓝本,侧重于对地上空间的保护,建议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考古工作,同时要建立古城考古信息系统,系统梳理汇总历代人的考古成果。

专家的“支招把脉”,为研究苏州城市发展的历史、实现苏州地区文明发展序列的完整性,进而开展历史城市保护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保护区、姑苏区计划利用2年时间形成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理清苏州古城历史发展脉络,凝炼苏州古城各时期的历史文化核心,助力古城保护和江南文明探源。

猜你喜欢

姑苏保护区古城
深圳南头古城有熊酒店
紫莺落墨靓古城
古城无眠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
古城西南两座桥
一城一心,原创歌曲《姑苏同行》致敬苏州
西部两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