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保密实践及启示

2022-07-20马晓燕马永萍

军工文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保密工作保密核武器

文/马晓燕 马永萍

原子城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

安全保密工作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对于军工单位更是永恒的主题,做好军工单位的保密工作,对于保证国家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当今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信息网络化、网络社会化的新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深刻影响乃至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问题和矛盾。特别是信息的安全更是困扰大多数军工企业甚至国家安全的问题,必须重视解决。国家安全已经成为热门话题,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目前网络战已经发展成与海、陆、空、天等领域具有相同的领域地位,也被列为“第五战场”。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针对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俄乌之间正式爆发军事战争。除牵动全球目光的战争局势发展外,还有伴随在战争之中的频繁网络战争。网络攻击一直伴随着军事冲突的发展而不断出现,网络空间成为俄乌战争的先行战场。这场战争,让我们认识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背后,是愈演愈烈、波谲云诡的网络战、信息战。而信息保密,不仅成为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而且直接威胁到一个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密责任重于泰山”。代表了军工保密文化的核心诉求,是保密文化最本质、最重要的内核,保密工作不会因和平局面而变得无关紧要,保密工作更不会因时代进步而退出历史舞台。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所以保密这根弦绝对不能松懈,保守国家秘密,为我国军工企业推进保密文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如何做好新时期军工企业的保密工作,追溯历史,从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各种保密做法中可以寻求答案。

保密制度在制定上突出周密细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党中央作出发展核武器事业的战略决策,在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的金银滩草原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1958年底,核基地开工建设,出于保密需要,“金银滩”这个名字一段时期内在我国地图上消失了,由绝密之地“211厂”取而代之,对外名称为“青海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青海矿区)”。当时“221”这个代号也第一次出现在国家最高机密的文件中,基地被定为军事禁区,为保证核武器事业的安全、顺利发展,221基地保密制度在制定和落实上典范。

首先,221基地最早成立的机构之一是保密委员会,抽调经验丰富的高级别领导干部负责221基地的保卫保密工作。其次,221基地制定“五不三保”的总体原则,即: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传的不传,保单位性质、保单位地址、保隶属关系。再次,有最严格的是门禁制度,进入每一个厂区都有不同的证件,还制定了全厂保卫保密和警卫措施。初到基地报到时,所有人都需进行交底谈话,谈话时每人发一个保密包,并按人编号,保密本全都有页号编码,科研用纸和保密本在非工作时间,必须装入保密包交到保密室专门保管,上班时再按规定取回。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前一个月,周总理要求相关人员再制订出一整套的暗语和密码,比如,供试验用的原子弹为“邱小姐”,原子弹插雷管为“梳辫子”。221基地有着严格的通迅保密纪律,为了审查基地往来书信,1958年公安部为基地的安全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规定基地的人在写信的时候,信件中不能出现单位地址,而是要用一个个不同的信箱号码代替,比如,郭永怀先生当时所使用的信箱号码就是西宁500第32号信箱。规定还明确指出,信件中不能出现“草原”“海拔”“地势”“气候环境”等容易引起联想和猜测的词语。221基地周到细致的保密制度为两弹的成功研制提供了安全保障。

保密制度在落实上实现全员共保

保密是看不见的制度,保卫是看得见的安排。从国家领导人到科学家再到普通的科研人员都做到严格保密。周总理作为核事业中15人中央专委会主任首先做到以身作则,律己律人,使我国很好地保住了核试验的机密。1966年9月30日,罗舜初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个请示要求发表有关核试验的新闻图片。1966年10月1日,核试验的4幅照片出现在当日的《人民日报》上。根据周总理的指示,为了保密起见,报上那幅1966年第三次核试验的蘑菇云图,下方的地面部分被裁去,因为周总理认为,原来完整的图片有可能透露蘑菇云升空的高度,周总理这种严谨的保密意识是每位保密工作人员的榜样。

王淦昌是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曾三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但为了研制工作需要,他给自己取了“王京”的化名,从此,王淦昌这个名字从世界学术界和公众视野中消失了整整17年。钱学森作为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的领头人,知密甚多,在工作中好友向他提出借阅文件的要求,他总是能巧妙地加以回绝。221 基地的普通科研人员也严格遵守着“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保密原则,在进入221基地的第一天就要进行保密宣誓,还要签订保密协议。时至今日,221基地已经退役将近30年,但我们现在专访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建了功立了业的老221人时,他们仍然守口如瓶,他们说:“我一辈子都不会将心中的秘密说出来,因为那是国家的秘密。”

从初到基地的保密教育和保密宣誓,到日常工作中的保密包和保密室的运用,从“五不三保”原则的确立到保密邮箱的设立,从严密的警卫措施到严格的门禁制度,从领导干部的保密思考到科学家的保密意识再到普通工人的保密做法,无不体现着221基地的保密工作是军工企业保密做法的标杆之一。221基地的保密工作正是做到了制度上的周密细致和落实上的全员共保,才让新中国在美国核威胁、苏联毁约的国际环境下,保障了攻克两弹的科技高峰,让中华民族挺起脊梁。

身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承载了越来越多的有价值的信息,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战争的打响,增加网络安全迫在眉睫,网络保密势在必行。

做好保密的核心是筑牢人的思想防线

人是国家安全的一道防线,多种形式组织员工深入学习有关法规条例,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用新思想应对新挑战,让广大员工像老221人那样抱有“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家国情怀,和“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使命担当,从思想上、行动上筑牢保密安全防线。

加大网络保密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提升保密技术防范水平,增强保密技术管理能力,全力做好保密技术服务保障,加强保密系统自身信息化建设。要严格对保密人员、涉密计算机的管理,做好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工作。

用法律制度规范自身行为,坚持常态化保密自查自纠,多维度开展保密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查缺补漏,督促整改,明确责任,堵塞漏洞,共筑坚强保密防线。

三军之事,莫重于密。对于一些媒体和个人以文章,图表、讲座、解读等各种形式“软泄密”绝不姑息,对涉嫌违法者一律叫停。对于主动泄密的行为必须较真,不能容忍。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军工企业始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从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保密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保密事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保密工作保密核武器
五个核大国应率先行动起来
保密文化永远在路上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中轻联、总社召开保密委员会(扩大)会议
探索保密工作信息化路径
承诺
跟踪导练(4)
读者调查表
新安全环境下电力施工企业保密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瑞典智库:全球现有1.63万件核武器